分享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扬眉剑客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简介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通过增设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等推进步骤,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大国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审美教育等内容渗入教学,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角,解读国潮复兴等热点,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案例及当今服装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等,凸显出民族品牌自立自强的文化精神,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相关思政元素: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民族自信心,职业素养,人生观,专注,耐心,审美能力,三全育人,学习热情,自立自强,团结互助,友善合作

1.探索《服装结构设计》融入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创新、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已成为专业型人才必备的能力,高职服装专业的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并发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全面转化。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纺织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服装产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必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民族品牌,振兴民族产业。《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准确的人体测量、规范的制图标准,以及完成各种服装款式的结构设计,实现服装从平面设计效果图到立体成衣造型,这些重要的中间环节,也决定了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因此本课程既体现了高职服装专业对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通识性。同时,本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基于此,我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德育要素”,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对“课程思政”育德、育才能力的探索和设计,是历史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担。因此,既要把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又要把教学思维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全面立体化转型的目标。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将大国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服装美育熏陶等内容融入教学,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方式,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2.1融工匠精神于课程

“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体现着专注、细致、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服装专业作为传承千年的手工艺行业,在今天更要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将匠人精神融入课堂。

2.2融传统文化于课程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突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服装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有利于把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2.3融职业素养于课程服装专业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贯穿融入到课程思政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岗位职业素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2.4融美育思想于课程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融入美育,从欣赏精美的服装成衣开始,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对美的向往;从营造环境优美的实训室做起,培养学生美的行为、美的心灵;从制作唯美的服装成衣抓起,鼓励学生感受美的内涵、创造美的事物。促使学生理解美的标准、感知美的体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打开创造美的思路。


3.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推进步骤

3.1在教学目标中增设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之前,本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通过人体部位尺寸的准确测量,对服装号型、部位松量进行合理设定,依据制图规范完成服装结构设计图,对不同部位的结构变换进行款式拓展,提高学生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现在,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本课程结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国工匠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爱国主义情操。课程通过引入典型服装款式案例,特别是中国传统服饰形制的结构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服装行业专门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

(1)人体测量的科学方法、服装号型的概念及内涵、服装结构制图的符号及规范、服装的结构设计的方法、服装典型部位的设计方法等专业知识,树立专注、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国潮复兴之后通过服装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服饰审美和职业道德;

(3)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3.2在教学体系中增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抓手,首先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其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最后,突出思政教育内涵,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1)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在服装结构设计发展中,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思想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服装结构的发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案例选取都是基于西式服装款式展开,课程结构一般以裙、裤、衬衫、西装等典型服饰为模块构建。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元素频频登上国际时装舞台,本课程将聚焦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结合当前国际时装业的流行趋势,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国传统服装知识的讲解及典型款式结构设计分析,通过对汉服、中山服、旗袍等彰显中国特色的服装款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学习热情。

(2)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充实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划,为充实课程思政内容提供了空间。每个项目在对典型服装结构设计解析的基础上,都增加了传统服饰内容,主要体现在典型案例的选取上。除教学内容规定的款式外,拓展联系了传统服饰,譬如西装结构设计中,增加中山装结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中山装的产生背景、中山装细部结构设计的深刻含义,观看中山装风格的服饰在国际舞台的走秀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进一步理解服装结构图绘制属于严谨的技术性工作,特别体现在整个服装行业中,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服装结构图绘制的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牢固树立标准、严谨的专业意识,并以服装结构制图规范和术语为基础,在实践训练中融入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围绕思政教育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由裙装结构设计、裤装结构设计、衬衫结构设计、西服结构设计、夹克衫结构设计、旗袍结构设计6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构成均包括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结构制图、小组任务。首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每个模块的知识要点,掌握教学重难点。其次,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西服结构设计模块为例,在教学中通过使学生了解西服和中山装的类型、发展历史、款式特征,掌握西服和中山装结构设计的要素及方法。课程教学模块渗透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充分挖掘思政内涵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对汉服、中山装、旗袍等典型传统服饰案例的解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专业学习热情。课程以国家领导人在重大活动中的中式服装亮相为切入点,这既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表现,也是民族自信心的有力体现。同时,针对我国的服装产业现状,用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款式分析与结构设计,绘制1:4结构图,加强和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吸收和知识要点的掌握。最后,在模块学习结束后,布置小组大作业,共同完成中山装的创新设计和虚拟服装走秀,充分体现对精准制图、规范制图和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友善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

3.3教学资源的科学化运用

课程思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微课、慕课、小组自评和互评,依托服装云教学平台、智慧课堂学习平台进行线上讨论法和投票等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有氛围、有温度的课堂,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知识的掌握以及该课程所需态度及职业素质与道德的共鸣进行讨论。在实训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示范法、分组竞赛法、一对一辅导法,集中讲评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弘扬“科学、规范、专注、敬业、创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3.4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1)实践育人融入教学,激发课程思政活力。本课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案例及当今服装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等元素,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上趋于保守,教学内容上囿于教材,教学实践上流于形式等问题,通过实践育人与课程思政活力的融合,促使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教学方式的亲和力、针对性相统一,充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研究国潮复兴现象,拓展课程思政宽度。课程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角,诠释与解读国潮复兴这一热点,关注国货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如“李宁”品牌在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通过T恤、卫衣等单品上的“中国李宁”4个字打破了运动服死板的形象,利用汉字再造的设计感,凸显出民族品牌自立自强的文化精神。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生活,紧扣当下市场潮流趋势,结合优秀民族品牌案例供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学习及研究;教学形式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国潮文化的理解,进行创新设计,提升创新能力。

(3)融合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通过欣赏和品味传统服饰的韵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达到以美启智的效果,使学生充分理解服装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体,在具有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包含着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营造审美体验和审美沟通过程,设计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图片

精彩片段赏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