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

 寒韵的图书馆 2022-05-19 发布于湖南

休息了几周,我们再回到这个隔三差五和大家见面的栏目:聊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语文考试里经常会遇到的,与中文、汉字有关的问题。

今天的主题,来自前段时间一位小朋友在留言中的提问,是关于他总写错,被罚抄写的两个字,其实也是两个让很多人突然觉得自己眼花的汉字—— 具 和 

这两个在网络上被争议了很久的字,核心的纠结之处在于:中间到底有几个横?

在一些网络的文章帖子中,以及不少网友的童年记忆中,我们小时候“具”和“真”的中间是写成两横,而现在突然发现是三横,于是又联想到了万恶的教委之类的机构,是不是又乱改我们的汉字了呢?

但这其实是冤枉了。具字和真字,中间一直都是三横。

.......写这句突然发觉,这话说得有点满,收回来点:绝大部分时候,具字和真字中间都是三横。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字的起源。

甲骨文中的“具”和“真”的起源其实是一致的,两个字都是从“鼎”而来。“具”是两只手恭敬地捧着鼎。而“真”则是用勺向鼎中间取食物的样子。所以这两个字上面都是一个“目”字,这个目并不是眼睛,而是鼎的肚子部分。

趁机啰嗦一点:虽然“直”字看着和“真”很像,但直中间的目真的是眼睛的目,取“直视”之意。直和真虽然像,但来源并不一样,在楷书之前,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图片

截图来自国学大师网站

图片

截图来自国学大师网站

图片

截图来自国学大师网站

不过不管是怎样的由来,这几个字中间的楷书标准写法,中间一直都是三横,并不是最近这些年才做的调整。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记得以前这几个字中间写两横呢?

有些人认为这是转瞬即逝的“二简字”时代的遗产,是二简字影响深远的表现。

图片

但这是错的,我们搜了一下《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内容,在二简字中的确有这几个字的存在,不过简化的方法可不仅仅是三横变两横,而是干脆利索地把所有的横去掉,直接变成一竖,倒也省得纠结了。包括这几个字作为偏旁的字也都做了类似简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面说,绝大部分时候是三横,因为还有几年中,一个横都没有。

图片

图片

那如果不是二简字的后遗症,我们这种“写两横”集体记忆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个人的猜测,也许同来自“一古一今”的两个影响有关。

首先,虽然楷书是现今一千多年来的“规范”字体,但实际上行书、草书同样是广泛使用的书法字体。在这些更灵活自如的字体中,别说多一横少一横,整个字形完全改变也是常见的。

更何况在古代没有忙着给私塾先生发标答说明和教案的教育主管部门,而汉字,尤其是繁体字本身又属于纠错性好,些许变化不影响识别的文字。在写字的时候,更重视的是整体的美观流畅,而不是几个横。因此即便在是书法大家们的作品里,也经常会出现两横的写法。

图片

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则是出现在二三十年前,当电脑开始普及的时代,800*600的分辨率就属于高清了。而当时一些中文字体在设计的时候,为了能提高辨识度,不变成黑乎乎一团,就将三横减少为两横,可以显示得更清楚些。

这个变化到现在还能看到证据,比如我们在电脑版的百度上搜索“真”,在自动输入建议的部分,出现的仍然是两横的。

图片

我们放大一些,看的更清楚。

图片

而另外的影响,就是目前在一些设计字体里,仍然还在使用两横。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所以,具、真这几个字的标准写法,除了二简字那些年外,一直都是三横。之所以小朋友,包括我们容易写错,更主要的原因是并不了解这些字的由来,是从“目”字演变过来的。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将“具”想成上面一个且,下面两个点,那自然就会记错写错了。

而想解决这个问题,是要去学习、理解这些字的由来,否则只是机械性的抄写几百遍,恐怕不只是忘了有几横,整个字都有可能抄不会了。

那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以前你写“真”、“具”的时候,是写几横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