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甄小荣:【我的母亲】(散文)

 三秦文学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我的母亲
文/甄小荣



母亲节那天,我读到了许多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文章,这让母亲的诸多影像在我眼前活动起来,我不禁鼻子一酸,扑簌簌地流下眼泪来。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他年轻的时候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在生产队经常受到队长的表扬。那时候通过劳动挣工分,凭借工分分口粮。生产队的社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向山顶挑粪,我母亲为了多挣工分,经常拣最大的粪笼,挑最多的土粪。她不惜气力,为的是养活我们一家老小。母亲是生产队里有名的“一把镰”,收割庄稼又快又干净,捆绑整齐,是社员们崇拜的对象。
母亲又红又专,是毛主席的好学生。那时我家院子里的土墙上画着一幅毛主席像,我母亲每天早晨上工之前,先站在毛主席像前面毕恭毕敬地鞠三个躬,然后向毛主席表达好好劳动奋勇争先的决心。下午放工回来,还要对着毛主席像做汇报总结。母亲是一个老实虔诚的人,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母亲获得的奖状经常贴在墙壁上,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母亲是个文盲,没有念过一天书,幸运的是她赶上了好时代。那时候全国都在举行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给每个社员都发了几本农民识字课本,书上都是简单的常用字,还绘制了精美的插图,散发着浓浓的油墨清香。母亲在劳动的间隙里,就坐下来以树枝划地,学习写字认字。但是那时候母亲实在是太忙了,放工回来,还要做饭做家务,晚上还要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所以识字之事,不过马马虎虎罢了,最终还是认不得几个字。但是在我看来,母亲是我们家里最大的知识分子。
那时候我们家里每年都要养猪,喂大后赶到收购站缴了,换几个钱,供家庭的日常开销和我姊妹们上学买笔墨纸砚使用。那年月,人都吃不饱,何况猪乎?解决猪的饲料问题,一靠寻野菜,二靠偷苜蓿菜。每天放工回家,吃过晚饭,夜幕降临之后,估计别人都进去了梦乡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和我二妈我三奶奶结伙去邻队偷苜蓿菜。苜蓿是牲口的主要饲料,牲口是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各队的苜蓿地里每天晚上都会安排专人轮流值班看守,一旦被捉住了,就会严肃处理。那时候的所谓“严肃处理”,可真的相当严肃,是要天天开会批斗的。幸运的是,母亲虽然常常被逮个正着,却常常又安然而归。因为那时候生活困难,遍地是贼,人人都偷,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尽管如此,母亲在黑夜里逃跑的过程中常常会崴了脚,摔了跟头,或者被野物吓着了,但这些都不会把母亲吓倒。母亲喂的猪买了一头又一头,我们也一天天熬大了。
我小时候生活特别困难,那是共和国特别困难的时期。我记得有一年决算的时候,我家分到了七斗小麦,二斤清油,还有少许的秋天粮食,主要是高粱米。就这点粮食要吃上整整一年,这该是怎样的吃法才够用呢?但母亲总是能想出好办法来,不让一家人饿着。她带着我们去山里剜野菜,回来和点面蒸了给我们吃。那时的野菜主要有灰条菜,梅拉拉,苦苦菜,苜蓿菜,等等,这些东西常常夹在牙缝里挖不出来,弄得血流不止,疼痛难忍。但母亲总算让我们填饱了肚子,没有饿着。
我母亲心灵手巧。她纳的鞋底,做的布鞋,又结实又俊样;她手工缝制的衣服合身得体,针脚平整。母亲还会画花扎花,她扎的枕头图案精美,颜色搭配合理,非常好看。母亲做的饭菜味道鲜美,她用高粱米面烙的饼子,又软和又香甜,十分好吃,至今想起来还垂涎欲滴,只可惜这种小吃已经没有了。
土地承包以后,我家的生活渐渐好起来,母亲干起活来更加信心十足。但随着母亲渐渐进入中年,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疾病缠身。我母亲主要患的是风湿病,据她自己说,这种病是她生我们的时候在月子里得的。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天带病上地劳动,带病操持家务,还要带孙子。可是她总是嚷嚷腿疼,腰疼,胳膊疼,头疼,吃点治风湿病的药物又胃疼,看着她烦躁不安的样子,我们也十分心痛,但又无可奈何。我的舅舅是个赤脚医生,会扎针。他给我母亲扎过几次针,后来我母亲就索性从我舅舅那里拿回了一把长长的不锈钢针自己扎,扎完了以后又用艾蒿自己灸。我们也不知道她扎针的穴位对不对,但母亲说疗效显著。母亲只要一开口,就会嚷嚷自己的病,我带着我的母亲去县城的大医院看过几回病,但是效果都不佳。我真的对不起我的母亲!由于工作原因,我在家的时候并不多,没有照顾好我的母亲。现在我也早就过了知命之年,成了弱势群体,是儿女该照顾的对象,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母亲那时的无助和无奈,这种遗憾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2001年的夏天,小麦刚刚收割完,还堆在地里,没有拉到麦场上。四月二十四那一天的早晨,我和父亲母亲正在拉运麦子,母亲说:“娃娃,我的头有些晕!”我说那你先回去歇一会儿吧,可是母亲又不愿意回去歇息,于是我们只好集体歇工。我和父亲都以为母亲是感冒了,就给她吃了感冒药。过了一会儿,母亲说头疼的症状并没有减轻,我就又到镇上去买药,回来给母亲打了针。中午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大雨过后,母亲已经不能说话了,我叫爷爷去看看,爷爷说人已经不中用了。母亲就这样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享年五十七岁。
新世纪之初,我们这里还比较落后,我们还没有用上手机,没有给母亲拍过照片,母亲溘然长逝,给我们连一点念想都没有存留下来。后来我在派出所的户籍表上找到了母亲的一张一寸照片,我托摄影师把这张照片放大镶框,这才让我们有了瞻仰母亲遗容的机会。
我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感谢母亲在艰难的岁月里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感谢母亲供我读书,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我也的确应该向母亲表达深深的歉意,我没有照顾好我的母亲,愿母亲在那边能健康快乐!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甄小荣,男,69年生,甘肃省镇原县人。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正高级职称,文学爱好者,2008年、2009年,先后在中华诗词学会进修班、研修班培训学习。作品散见于《镇原教育》《中学教育科研》《新课程》《中学语文》《科学时代》《涛声》等报刊和《都市头条》《三秦文学》《甘肃陇源文学》《陇东乡土文学》《黄土情文学》《空谷一兰》等网络平台,多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喝喜酒】(长篇小说连载四十八)
【三秦文学】甄小荣:【窗外的梨树】(散文)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333期)
【三秦文学】马  让:【 黑 河 往 事】(中篇小说连载之四)
【三秦文学】袁胜民:【 梦境藕香榭】(散文)
【三秦文学】徐拴政:【 浅谈脾气性格与心境】(散文)
【三秦文学】阑儿:【 团心向党 追梦未来】(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处 寒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吴风平     莲  生    喝茶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