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明思桓伊,三弄贯长空

 智能人做超人 2022-05-19 发布于河北

       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初夏的一个傍晚,王子猷乘船出国都(建康,今南京),暂时泊舟于清溪岸边。明月初升,月光映照水面,也照耀着码头前的道路。此时,桓子野坐车从岸上经过。

       王子猷曾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但并不认识他。子猷在船上听到有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车里的人就是桓子野。”王子猷闻听,立即派人赶上车子,给桓子野传话说:“听说您擅长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曲。”

       当时,桓子野已是高贵显要的人了。他也素来听说过王子猷的名声,并未在意王子猷的唐突相邀,命车夫掉头行至泊舟处,下车,坐在胡床(一种可折叠的矮凳,自西域流传到中土)上,为王子猷吹奏三调曲。

      桓伊吹奏的三调曲,正是他自己作曲的代表作《梅花三调》,后来被唐代琴师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梅花三弄》,为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流传至今。

      三调奏完,桓子野上车离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这个传奇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在《晋书·桓伊传》也有记载。故事的主人公之一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官至黄门侍郎,性高傲,放诞不羁。

       本文不多说王子猷,要说说与王子猷共同完成这件看似不着调的千古绝唱的桓子野。

       桓子野是个大人物。他本名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

       桓伊一生爱梅喜笛,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也就是东晋笛子第一人。他有东汉蔡邕制作的柯亭笛,其声清越嘹亮,偶遇王子猷吹奏梅花三调所用的笛子,应该就是柯亭笛。桓伊还擅长歌唱,他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称“三绝”。

       桓伊富有军事才能,曾联合谢玄打败前秦将领王鉴和张蚝。公元383年,在谢安的总指挥下,他和谢玄、谢石、谢琰一起打赢著名的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解除了东晋的生存危机。桓伊治理地方也颇有政绩和民望,担任过豫州、江州等地的刺史。这样一个人物,堪称文武全才。

      如果说桓伊音乐上的成就集中表现在“梅花三弄”的话,他的一生的主要成就,也表现为“三弄”,军事,音乐,士大夫精神。所谓士大夫精神,也就是中国古代有精神坚守的官员知识分子的道德追求。

       淝水之战后,身为宰相和军事总指挥的谢安功高盖主,受到孝武帝的猜忌。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专权擅利行为不检,谢安讨厌其为人,常对他加以约束管制。王国宝忌恨谢安,此时便借机挑拨离间,使孝武帝对谢安疑心渐重。

       桓伊和臣子们都看在眼里。有一天,孝武帝召桓伊宴饮,谢安陪宴。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吹奏了一曲后说:“皇上,大家都认为我笛子吹得不错,其实我弹筝虽然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曲调,配合我的歌唱。请允许臣弹筝歌唱,另请一人来吹笛。”孝武帝赞同。他又请求皇帝允许他叫家奴来为他吹笛伴奏,孝武帝也答应了。于是,奴仆吹奏笛子,桓伊弹筝歌唱。

    桓伊唱的什么?正是曹植的《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

    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

    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

   《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

    二叔反流言。

    ……

     曹植这首《怨歌行》作于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这一年,魏明帝巡视长安,都城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一些大臣欲立曹植为帝,明帝为此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遂作此诗以明志。《怨歌行》表达了曹植忠心辅佐皇帝,却受到皇帝猜忌,忧怨愤懑、有苦难言的情绪。这与当时谢安的处境十分相似。

       谢安听罢桓伊的筝歌,感慨万千,涕泪横流沾湿了衣襟。他起身越席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已见足下不同于常人!”而孝武帝听到这样方式独特、动人心魄的进谏,也心有所动,面露愧色。

       桓伊筝歌进谏的壮举,赢得剑胆琴心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对他的清溪三弄和筝歌进谏多有吟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深受桓伊侠肝义胆的影响,有多首诗词引用有关桓伊的典故:

       先看东坡的一首《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再看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浣溪沙》:

       雪里餐毡例姓苏。

       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

       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唐代诗人张祜的《游伊山读书台咏诗》诗:

       晋代衣冠梦一场,

       精蓝枉是读书堂。

       桓伊曾弄柯亭笛,

       吹落梅花万点香。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桓伊的向往: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第一次读到桓伊的传记时,我就对这位1600多年前的高士生起了无限向往。桓伊为王子猷吹奏梅花三调的地方,后来成为南京的一处名胜:笛步,或称邀笛步,遗迹在今天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附近。有机会,我要去凭吊一番,或许在那里能感受到当年那位文武全才的一缕正直、侠义、智慧、潇洒、多才多艺的清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