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于2022年4月23日-24日线上召开。在CSCO指南会小细胞肺癌(SCLC)专场会议上,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应建明教授带来了《2022 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病理学》的专题报告。 新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主要介绍2021年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小细胞癌。相较于旧版,新版指南细化了SCLC临床实践内容。应建明教授从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二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典型的SCLC形态学可从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核分裂数三方面进行描述。(3)核分裂数注意:由于不同的显微镜生产厂家及目镜视野大小不一,旧版中按照高倍视野(HPF)计算法并不准确。此算法通用于各组织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分裂计数。- 核分裂应计数热点区域,当数值接近阈值时,应选取3个2mm2热点区域报告平均值
另外,应建明教授强调,在SCLC诊断时需考虑复合型SCLC可能。尤其当SCLC治疗后出现NSCLC(非小细胞肺癌)成分(治疗后组织亚型转化),对于临床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其诊断要点为:SCLC +其他任何NSCLC成分,如腺癌(下图A)、肉瘤样癌(下图B)、鳞癌(下图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注意: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比例须≥10%,其他NSCLC成分无比例要求。指南Ⅰ级推荐小细胞肺癌进步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如下图。- CD56、Syn、CgA三者为典型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常规推荐染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不具有NE形态学特征的,不推荐进行NE标记物染色。对于低分化的鳞/腺癌,NE标记可斑片状/点状(+),但并不影响NSCLC的分型及治疗。此外,应建明教授解答了关于SCLC免疫组化的两个困惑:(1)SCLC一定会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吗?答:1.5%-10%的SCLC不表达经典NE标记。此时,结合形态、TTF-1弥漫阳性、CK核旁点状阳性特点及高Ki-67指数(一般为50%~100%)有助于诊断。此外,新兴的NE免疫组化指标INSM1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为辅助。(2)NSCLC一定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吗?答:在10%-20%缺乏NE形态特征的腺癌或鳞癌中,可检测到NE标记物阳性(阳性比例通常≤10%,常为CD56/Syn斑片状阳性)。但明确的腺癌或鳞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并不影响治疗决策或预后。在SCLC分子病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专家学者通过分子改变重新定义SCLC亚型。在RNA水平上,可根据关键转录调节因子ASCL1,NeuroD1,POU2F3,YAP1的相对表达定义亚型[1]。有研究通过肿瘤表达数据和非负矩阵分析,根据转录调节因子ASCL1,NeuroD1,POU2F3高表达及上述三种转录因子低表达进行亚型分组,分为SCLC-A、N、P和I(inflamed)[2]。此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意义,SCLC-I型患者可从免疫疗法中获益[2]。其他亚型各有不同的靶点,包括PARP、Aurora激酶或BCL-2的抑制剂[2]。为更好地将上述分子分型应用于临床,目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SCL1,NeuroD1,POU2F3,YAP1蛋白表达定义亚型:SCLC-A,SCLC-N,SCLC-P,SCLC-Y。SCLC-A和SCLC-N为神经内分泌表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驱动基因INSM1及TTF-1等高表达;SCLC-P和SCLC-Y亚型为非神经内分泌表型,伴有上皮间质转化、NOTCH、HIPPO信号通路等激活[1]。分子亚型分类应用时需要注意两点:1.复合型SCLC中YAP1低表达,因此未能代表一组独立亚型。2.分子分型具有可塑性,四种亚型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上述分子分型缺点主要体现在重复性、普适性及技术性。(1)重复性问题(2)普适性问题(3)技术性问题1.新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参考2021年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2.新版指南将低级别、中级别、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与组织学类型一一对应。3.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免疫组化染色新增为SCLC手术标本诊断报告必备信息,复合型SCLC中新增肿瘤细胞形态作为可选信息。5.依据2021版WHO分类标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单独依靠形态学分类(核分裂像和是否存在坏死),Ki-67 阳性指数难以鉴别典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6.核分裂像热点区计数,应是明确的核分裂像。数值位于阈值附近时取3个2mm2区域计数平均值。7.复合型SCLC中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须≥10%,其他NSCLC类型可为任何比例。8.分子研究方面新增四个分子亚型(SCLC-A,-N,-P,-Y)[1]。辅助化疗可能更适合,但还需要进一步积累中国患者相关数据。
应建明 教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评审专家、评定专家参考文献: [1] Rudin, C. M., Poirier, J. T., Byers, L. A., Dive, C., Dowlati, A., George, J., Heymach, J. V., Johnson, J. E., Lehman, J. M., MacPherson, D., Massion, P. P., Minna, J. D., Oliver, T. G., Quaranta, V., Sage, J., Thomas, R. K., Vakoc, C. R., & Gazdar, A. F. (2019). Molecular subtype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nthesis of human and mouse model data. Nature reviews. Cancer, 19(5), 289–297. https://doi.org/10.1038/s41568-019-0133-9 [2] Gay, C. M., Stewart, C. A., Park, E. M., Diao, L., Groves, S. M., Heeke, S., Nabet, B. Y., Fujimoto, J., Solis, L. M., Lu, W., Xi, Y., Cardnell, R. J., Wang, Q., Fabbri, G., Cargill, K. R., Vokes, N. I., Ramkumar, K., Zhang, B., Della Corte, C. M., Robson, P., … Byers, L. A. (2021). Pattern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grams and immune pathway activation define four major subtypes of SCLC with distinct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Cancer cell, 39(3), 346–360.e7.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0.1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