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科技名词|肝主疏泄

 wxsjbcf 2022-05-20 发布于山东

肝主疏泄

liver controlling conveyance and dispersion

定义: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学科:中医药学_中医基础理论_脏象

相关名词:太息 肝厥 肝胆实热

【延伸阅读】

肝主疏泄理论源于五行学说。肝应五行之木,木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根据木曰曲直的特性,归纳肝的生理特性为喜舒展,主升、主动、主散。疏泄,即疏通、畅达、发泄之意。因此将肝向全身疏通、条达气机的作用称为肝主疏泄。元代朱丹溪首次明确“肝主疏泄”的概念。明代唐容川《血证论》对肝主疏泄进一步阐述,说明肝主疏泄对脾胃也有影响。至此,肝主疏泄理论趋于完善。

肝主疏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肝调畅全身之气机。气能行血、行津,故促进血液和津液运行与输布。如明代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记载:“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二是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条达气机,使脾升胃降的转枢功能正常,气机升降有序,胃纳脾运,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肝气疏泄,化为胆汁且促进其分泌排泄,助水谷受盛传化。三是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情志畅达。四是由于肝经的经脉走行环阴器、抵小腹,故肝气疏泄,可促进男子精气排泄,女子月经的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之说。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分为疏泄不及与疏泄太过两类。疏泄不及是由于肝气虚或肝气郁滞,气血运行迟滞出现善太息、易悲、默默不欲饮食,两胁胀痛,男女生育功能障碍,女子月经不调等表现。疏泄太过是由于肝气上逆或肝火上炎,表现为急躁易怒、心烦口苦、头晕耳鸣、目赤肿痛、大便干燥等症,治法总以虚则补,实则泄,且不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应五行之春,具有生发、舒展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或急躁易怒,或郁郁寡欢、思虑多疑。调治需注意肝的升散之性。

(延伸阅读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宫晓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