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觉得、我认为”祸害了多少孩子?

 张慧慧8511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最近一直在追课,所谓追,一是因为严虎老师的课确实好,有活力、句句都在点上、精力充沛感染着我;二是因为之前在初阶待得久了,在巩固中阶的课程里,发现了更多“新大陆”,更吸引我不断地学下去,发现自己学识还是太浅了......

在课上,有一个案例让我一上午都在回味和消化中,虽然之前也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意识也都在“线”上,但今天好像更深刻一些,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觉得、我认为其实本质上也没什么错的,这样做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所谓的“掌控感”,如果刚刚好孩子如你所愿,你可能会更加自信爆棚,时而会有“无所不能”的感觉,就是一切尽在我掌控之内。而一旦孩子哪里做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这种感觉可能会分分钟“崩”掉。

这种情况发生在10岁前的孩子身上,你还能掌控一阵子,毕竟他们还小嘛,家长做主还是可以的,就跟小学生的作业你还可以辅导一样的道理,等到10岁以上,可能就开始吃力了,孩子大了,体力也赶上你了,文化课的难度你也基本上搞不掂了,再大一点,15岁以后,你既打不过他,学业上更差远了,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开始难受了,才想到要做点什么才行!你要说晚嘛倒也不晚,喜欢一位老师的话:母亲的回归,是瞬间的治愈。

但是我也想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小时候开始呢?其实越小越容易啊,不过还是那句:多大都不算晚,只要肯去努力和真的去理解和看见他们。

小的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赚钱能力是大部分家长的普遍“本能”,而且这些家长也会本能的忽略掉我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想要什么,有没有梦想,没有怎么办......类似在我看来比成绩和薪水重要得多的问题。

“我觉得我都付出这么多了,我给你报了那么多的补习班,花了那么多钱,你就应该学习好啊,起码也得前三分之一吧,怎么能这么差呢……”这大概是从一开始上学就困扰一部分家长的,这一部分家长显然是那部分成绩可能不怎么样的,之后可能是更多的补习班,也可能是管教更加严厉等等,结果也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管教在低年级孩子来说有时候能行得通,但,有没有想过孩子大了怎么办呢?要一直这样严厉的管教和不分昼夜的逼着去上各种辅导班吗?!总不是长久之计啊……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要把孩子原始的学习动力好好的激发和引导出来,可这并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你每天都抱着手机玩,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呢?他们就不想玩吗?这是怎么做的层面,再就是,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你知道读书是一条捷径和出路,但你是这么做的吗?在一直坚持吗?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孩子不能坚持也就不足为奇了。除非孩子实在看不得你堕落的样子,发奋读书改变现状,这倒是有可能的,但绝大多数的是以父母为镜子,不知不觉的会认同其中的某一个人,做同样的事。

青少年比较容易在这个年纪做出一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事情,但那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是所谓的“大人”,也就是家长们根本没有能够理解他们,一直让自己高高在上,忽然有一天发现孩子不受控制了,是的,他们也会长大,这个时候为什么感觉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呢?

每一对父母都在说一句让人孤枕难眠的话——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又有多少父母,真正的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呢?争先恐后的为孩子们报各种辅导班的场面真的是让人瞠目,但愿意给自己报辅导班的,就非常的“屈指可数”了,也有的家长会去学、去报,但很多又只是来找安慰的,只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真的让他们去理解一下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看一些问题,就有很多人“拉不下脸”来,最终倒在自己的“面子”上,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因为不用深入了解这些,自己会更舒服一点,不用去推到自己的“权威”。等着孩子懂事了再来修补自己。

 (此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苦的,虽然他们中间有一些孩子看起来非“常人”,但这些问题又是谁带来的哪?通常也是父母,他们在此时期的心理特征和想要独立的心、以及身体发育,都应该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和研究的事情,却很少有人关心,大部分的人在关心我累死累活的工作他为什么不给我好好学习呢,或者我觉得他就应该怎么样,不然……即便是学习不错的孩子,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困扰,不去解决那就永远是个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刮走。

很多家长喜欢这句话:树大自直,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孩子长大了会真的好了,那是因为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自己,也会逐渐的释然一切;但更多的孩子长大了还是被困扰着,有的严重,有的轻,这也跟自身的调节能力以及认知有关。千万不要迷信这句话,不是谁的孩子都会“树大自直”的!

很多人都会面临中年危机,中年危机的根源也在于父母,有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也是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谁挣钱多谁就是那个好孩子!在面临工作选择的时候也是以赚钱多少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从来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和梦想”!

这就很讽刺了......为什么在父母眼中中年人再选工作只会因为“钱”呢?!那是因为父母心中“钱”最重要,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虽然我们不能排除钱可以反映出一些个人的价值,但一味地强调钱这个东西就很令人费解了,他们心中的匮乏感只能用钱来衡量,他们一直活在马斯洛说的最低的需求层次,这并不是说不对、不应该,只是我们现在在已经可以温饱的时候,是不是可能看到一下孩子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呢?难道这不可以吗?!不值得吗?我觉得这个需求太重要了,太必须了,你不能自己没有享受到就不让自己的孩子享有,而真正能看到孩子的这些需求的话,孩子不会过得那么悲催和压抑,有些行动也不过是想“被看到”!谁的心中没有梦想和价值感的落地呢?这可以用钱来衡量,但绝不是仅仅可以用钱来衡量。不过实在看不到的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不会再受父母束缚了,不管他们“混”的到底是好与坏!

如果早一点看到这些需求,是可以早点助他们一臂之力的,不管这个梦想可不可以实现,拥有幸福的能力是一定会提升的,不管将来能干些什么,靠什么自力更生……

把自己的价值观、认知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背负着那么多人的期待,本来只学习就要累死了,还要背负那么多,TA吃力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在他们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数落、落井下石、哭诉、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打骂就收起来吧,非但没有什么用,还会恶化;应该做点什么呢?!

1、 去了解一下情况,看看TA到底难在哪里了,实在不想说,让他们画张画也是不错的选择,纸上呈现的一般是你平日里看不到的,TA的优势,积极点,纠结、烦恼所在,会一目了然,这时候由衷的去理解TA们,他们需要这些;

2、如果觉得拉不下脸,没关系啊,去想想自己那个年纪都是怎么样的,如果还是想不起来,那就需要学习了,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去理解孩子,并不是让谁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奉承,那只会招来更大的厌恶,而是设身处地的,我现在就是一名初中生,我为什么总想上网玩手机,我为什么学不进去,压力大的时候谁还不想无所事事一会儿呢?

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发现并利用是我们家长应该去观察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会越抓越狂。

把自己的期待和愿望无休止的施加在别人身上是种“虐待”,精神摧残有时候不亚于身体的摧残,相互尊重是最基本的礼仪,这种礼仪应该同样用在孩子身上,并深深的坚持和扎根,不要再“我觉得”、“我认为”了,那是你的期待,你可以把这个用在自己身上,别人还等着做自己呢,凭什么剥夺人家这种权利?!

最后,分享一下今天收到的同伴的鼓励,能让大家感到在陪伴我也非常非常荣幸,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和交流,也想说我们的目标是分享收获,解决问题,为自己的家和周边的美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点“在看”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