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一)——2626个理论解读之一百零七

 张立品vnf7h6ps 2022-05-20 发布于广东

本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01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综述



战略管理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是企业确认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传统战略理论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一)战略规划阶段:1962年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出版《战略与结构:美国企业史的若干篇章》提出“结构跟随战略”的钱德勒命题。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结构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图片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K.R.Andrews),他在其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中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以及社会责任,认为战略就是四者的契合。设计学派接受了钱德勒的战略思想,增加了赛尔兹尼克的独特竞争力概念,并强调企业必须适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另一个学派是计划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1965年,他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认为战略构造应该是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高层负责计划的全过程,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图片

 

战略规划理论是以未来可以预测为前提或假设的,认为战略是要让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认为战略是如何匹配公司能力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

(二)环境适应理论阶段:1973 年石油危机的出现,动摇了战略规划理论的垄断地位,企业发现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战略规划无法应对现实中普遍出现的环境剧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理论与实践出现巨大反差,战略家越来越把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开始关注企业在瞬息聚变的环境中该如何适应和生存,管理不确定性成了企业的核心课题。该时期,以詹姆斯·奎因(J.B.Quinn)、明茨伯格和沃特斯( J.Waters)为代表的环境适应理论开始主宰时代潮流。1980 年,奎因所著《应变战 略:逻辑渐进主义》一书,提出“ 逻辑渐进主义”(Logic Incrementalism) 以及明茨伯格和沃特斯提出“应急战略”(EmergentStrategy)都把战略看成是意外的产物,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应急对策,而波瓦(Bower)和伯杰尔曼 (Burgelman)也提出了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要突破思维定势的观点。

图片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十大理论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创意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这一时期分为三大主要战略学派:行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派。

(一)行业结构学派:行业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兼容,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结构(S)--行为(C)--绩效(P)这一分析范式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之中,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施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波特认为,构成企业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行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为此,行业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为此,波特创造性建立了5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5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要通过产业结构分析来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然后寻找价值链上的有利环节,通过恰当的战略(成本领先、标歧立异、目标集聚)来取得竞争优势。

图片


(二)核心能力理论:英国学者哈默(G.Hamel)、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G.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为代表,形成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所谓核心能力,就是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它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它各种能力,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挥和效果。强调以企业生产经营、经营能力和过程中的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思想。

(三)战略资源学派:以沃纳菲尔特(B.Wernerfelt)、大卫·柯林斯(David J.Collis)、塞西尔·蒙哥马利(Cynthin A.Montgomery)等为主要代表。战略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在企业竞争实践中,每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也不一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能力。这样,企业战略资源和运用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发展企业的战略资源,而战略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培植和发展企业对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

图片



● 声明:本文摘自黄炜,李雷兵《战略管理理论的动态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王革、吴练达、张亚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与展望》,白加松《论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与趋势》

阅读更多系列好文

综合战略理论——2626个理论解读之一百零

制度基础观——2626个理论解读之一百零五

微笑曲线理论——2626个理论解读之一百零四

商业模式理论“四构面模型”-2626个理论解读十二

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2626给理论解读之二十七

图片

EMSS管理思想践行学会 

创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管理理论,造福于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管理实践,帮助企业实现愿景,打破国界,拓展企业发展极限,实现无国界管理。

通过研究中国及欧洲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内在机制,结合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国的古老智慧与文化,总结实践经验,凝聚学术精华,推动交流创新,传播优秀成果,从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构建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

图片

职业证书|硕博咨询|企业管理咨询

UCMT|EXPLORING UNCHARTED TERRITORIES

写在后面

    2626个理论解读系列,是EMSS管理思想践行学会打造的管理理论类栏目,旨在分享全球管理学术层面优质管理理论,与管理者共同交流、探讨、分享,凝聚学术精华,推动交流创新,传播优秀成果,在已有理论基础上进行凝练与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有任何想法或建议,欢迎您留言与我们进行交流探讨,我们的资深学术指导将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您将有机会获得十篇精选深度文献,快来加入留言讨论吧!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