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二)——2626个理论解读之一百零八

 张立品vnf7h6ps 2022-05-20 发布于广东

本文约14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02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综述(续)



21世纪以来,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众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易于变化和难以预测。面对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产业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竞争者富于侵略性的竞争行为以及竞争者对一系列竞争行为进行反应所带来的挑战,传统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无法满足现实商业生活中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需要。针对信息时代的变化,理论界和实践界正探索出一些新的战略形态,以求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虚拟组织与竞合的战略联盟: 1991年,罗杰·内格尔首先提出了虚拟组织的概念。1992年,达维多和马隆所著的《虚拟公司》一书,首次对虚拟企业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1995年,内格尔、肯尼思·普瑞斯和史蒂文·戈德曼合著《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一书,把虚拟经营的概念、方式、特征给予了详细充分的论述。虚拟经营战略主张通过灵活制造、柔性结构、快速反应、多品种少批量与持续创新来赢得竞争优势。虚拟经营理论核心就是企业只保留最关键的核心业务,其他的在企业资源有限约束下无法做到最好的部分,外包给别人去做,企业将有限的经济资源集中在关键性的、高附加值的功能上,而将次要的、低附加值的功能虚拟化,从而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以获得竞争优势。在该模式下,外包方的核心企业和大量的承包企业之间的无缝合作、效率改进、虚拟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1996年,美国学者詹姆斯·莫尔(J.moore)在其《竞争的衰亡》一书中,明确地将生态学的原理用于商业研究,提倡企业应该和谐共生于一个丰富而利益相关的动态系统中,企业在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共同进化”其独特的能力。同年,纳尔巴夫(Nalebuf)和布兰登伯格(Brandenbuger) 合作出版了《合作竞争》,明确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竞争,也应该有合作,提出了合作竞争的新理念。这是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理念。

(二)产业集群战略:关于集群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有:1994年,安娜李·萨克森尼安(A. L. Saxenian)写的《地区优势:硅谷和 128 地区的文化与竞争》、迈克尔·波特1998 年发表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克鲁格曼(Krugman) 1999年的著作《空间经济: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等。这些学者认为,在一定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可以使企业享受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而同时又可以保持自身行动的敏捷性;而且企业集群还可以减少交易费用,经验、知识、技能也能够很快地在集群内传播开来,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机制的培育。集群将是未来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体现为集群之间的竞争。

图片

(三)边缘竞争战略:199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肖纳·布朗(Brown)与凯瑟琳·艾森哈特(Eisenhardt) 合作出版了《边缘竞争》一书,归纳出了边缘竞争战略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兴发挥、互适应、再造、实践及时间节奏。该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变革的动态本质来构建一系列的竞争优势。它力图捕捉无序平衡的边缘状态,使得公司在无序和有序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状态,企业熟练地掌握了边缘竞争的时间边缘的平衡方法之后,便可避免单纯的市场反应,并设定自己的变革节拍,迫使竞争对手跟随自己的战略方向,从而控制市场的竞争格局。边缘战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变革做出反应;二是对变革做出预测;三是领导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