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滑县“秦棗”树:据说始于公元前216年的秦朝,历史文物

 瑞视觉 2022-05-20 发布于河南

与影友探访过河南省滑县王庄镇西申寨村的“李固渡”河工石后,我们来到了半坡店镇南街村。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镇南街村,南北大街路西侧的这株老枣树,多年前已有耳闻,早想着前来探访,一直未能成行。

这株老枣树,看样子已经枯死多年了。

树干往东倒下45度,幸好有水泥碑支撑着。

支撑着这棵老枣树的水泥碑,朝北这面上有“歴史文物”“始於公元前二一六年”“秦棗”“公元一九九六年立”字样。

棗,是“枣”的繁体字。

秦棗,应该是“栽于秦朝的枣树”的意思吧?

水泥碑的朝南一面,上有“歴史文物”四个竖排大字。

老枣树枯死的虬枝,抬头可见。

老枣树枯死的虬枝,似乎已被虫蛀了。

枣树虽然木质细密坚硬,但在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下,还是免不了腐朽的命运。

“秦棗”树的根部,周长一米有余。

秦棗树身上,有不少的树瘤。

秦棗树身上,蓊蓊郁郁的,像是一种叫做凌霄花的藤类植物。

十数根凌霄花藤,攀附着枯死的秦棗树身。

这些凌霄花,是野生的还是有心人种下的,不得而知。

上图,安阳古树保护协会几年前拍摄的“秦棗”。

半坡店镇南街村的这株“秦棗”树,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树”,石砌围栏加以保护,并在枯树南侧新栽了两棵枣树,正茁壮成长。

秦棗,滑县一景,值得打卡。

枣(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广为栽培。本种原产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酒枣、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为食品工业原料。

枣为中国原产,中国早已栽培,而且吃枣历史也很久了。《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枣都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有“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之说。枣仍是中国烹饪中的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中国枣约于公元1世纪经叙利亚传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欧,19世纪由欧洲传入北美。


如果认为本公众号《瑞视觉》还不错,敬请关注、转发、评论

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