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答题】520亲密关系专场测试-《请回答1988》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2-05-20 发布于北京
2015年的一部家庭温情剧《请回答1988》横空出世。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1988年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剧中描绘了温暖的亲情、邻里街坊小市民传统的爱情与友情。
笑点和泪点并存,也成为了那一年很多人心中的第一神剧。

时隔7年,也仍然会忍不住会第N刷这部剧。

回想来,我们如此喜欢《请回答1988》,大概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温暖的“双门洞”,父母之爱,兄弟姐妹羁绊,邻里互相照应,双门洞的生活,仿佛映射我们本身对于亲密关系的美好幻想。


剧中主角就是在这些温情的生活细节中总结感悟,也常能帮助我们理解亲密关系的那些细碎情结和难言桎梏,也颇有启迪人生的意味,堪称亲情友情爱情的教科书 。


这部剧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实在细腻,作为一名心理学人,你是不是也经常喜欢下意识的用心理学的知识剖析剧情呢?

520这天,为大家准备了8道测试题,以体味温情为主,联系知识为辅,感兴趣的话就来试一试吧。(搭配音乐食用更佳)

ps:有剧情提示,没看过这部剧的也可以玩~

第一题


女主德善的爸爸多年前为朋友做担保,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一家5口只能挤在狭窄不透光的半地下室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德善爸爸仍改不了乐于助人的“败家毛病”,家中有5口人要养,可刚发了工资就拿出五分之一去“接济”朋友家的孩子,惹得妻子一花不开心。

问题来了:在社会心理学中,德善爸爸的这种“败家毛病”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利他行为
人体需要足够的德善爸爸助人并非为人所强迫、也不期待有外部奖励,只求一剂心理慰藉,他自己甚至家庭都为此承担了损失,贴合利他行为所具备的特征。
点击空白处出现答案

知识链接

利他行为是指不期望任何外部酬赏而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目的的行为。利他行为具有4个特征:

①自愿性。利他行为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是自发的,而不是外界强迫的结果。

②利他性。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有利于他人是利他行为的唯一目的。

③无偿性。利他行为中不期望任何外部的酬赏,也不期望日后的报答,无偿性主要是指不期待外部酬赏。

④损失性。对于利他者来说具有损失性,在精力、金钱、时间等方面会蒙受损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社会心理学》郑雪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二题


女主德善是家中的二女儿,上有大姐宝拉,下有三弟余晖,对姐姐要忍对弟弟要让,自己的需求却常被父母忽略。

早餐的煎蛋唯独没有自己的,放学后还碰见爸爸单独给弟弟买冰淇淋吃,晚餐邻居送给自己的烤鸡,2个鸡腿却被妈妈分给了姐姐和弟弟,连每年的生日都是“凑和”跟着姐姐过(德善和宝拉生日相差3天),从没有过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
德善被爸妈的偏心气到痛哭。

问题来了:曾有位心理学家也是家中也老二,他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提出过“出生顺序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中间子女受之影响最大”的观点,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滑动查看解析吧!


【答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认为家中老二(中间子女)是受出生顺序影响最大的孩子。

德善一方面要听学霸大姐宝拉的话,另一方面还不能和弟弟余晖计较,父母也经常理所应当的“忽略”德善。因此她也是在三个孩子中最为缺乏安全感的。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每个人身上都有某种自卑,并且人们会尽力去补偿以取得优越。在老二身上,为了补偿自己在生活中位置的劣势,他们的人格优势擅长和所有类型的人打交道,常常成为技巧高明的谈判专家,也有着优秀的社交技巧。在亲密关系方面,他们的婚姻通常很美满,因为善于和人交往,非常容易与其他出生次序的伴侣建立持久、完满的关系;而他们也更渴望除了家庭以外的朋友,所以他们会十分珍惜身边的人。这段论述是不是和德善剧中的角色性格很是相像呢?

知识链接

阿德勒注意到,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并不一定共享着同样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家中的排行,也就是出生顺序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发生重大影响。出生顺序会影响一个孩子怎样与社会联系,还影响他们生活风格的发展。

由于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每个长子都曾经历一段独生子唯我独尊的时光,通常会受到大量的关怀与宠爱,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他们通常喜欢搬弄权势,并过分夸张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但也可能发展出喜欢帮助人、保护人的性格,或具有善于组织的才能。在个性上,老大较值得依赖,而且会努力上进。

因为次子或中间的孩子一出生便须与另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关怀,所以他比长子易于与人合作。次子总是不甘屈居人后,他努力奋斗想超越别人,好像时时刻刻在参加比赛,他通常都比长子有才能,且更成功。如果长子在某方面表现优越,则次子会发展另一方面的才华来抗衡。次子在立场上通常是反对长子的。排行在中间的小孩曾有被挤压出局的感觉,对人生会感觉到不公平,自己好像是被骗出生的。这些小孩可能会有自怜自艾的心态,并成为问题儿童。

父母对最小的孩子总是特别细心对待,因为他们既年幼又弱小,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他们并不喜欢当最小的孩子,因为最小的孩子不值得信赖,没有信心,所以他们想证明他们样样都能做,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权力的追求,往往会成为家中最能干的人。他们往往是家中的宝,并且常常是最被纵容的,由于地位特殊,每位家人都想塑造他,但他们往往走自己的路,令家人意想不到。

---《人格心理学》许燕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三题


善宇的父亲几年前过世了,独留善宇的妈妈照顾两个孩子(哥哥善宇和妹妹珍珠)。  

一次,善宇妈妈在家中发现了烟盒(其实是豹子女士罗美兰的),就以为善宇瞒着自己在外面“学坏”,待善宇回家后便质问,情绪激动,并提及善宇父亲的过世,甚至以死威胁。


问题来了:哪个心理学概念可以对善宇妈妈的压力反应做出合理解释呢?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知觉到的控制感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发生,个体面临着对周遭环境控制感减弱的情况,控制感的降低会影响心理健康。善宇妈妈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依靠,整个家庭也失去了顶梁柱,本已崩溃,她将生活的寄托和最后的希望都注入到两个孩子身上,她极度担心自己是否能抚养好两个孩子,也极度害怕失去,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也不希望孩子对自己留有秘密,特别不能容忍善宇瞒着自己做一些“危险”的事。

同时,善宇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依恋焦点依然转向了同伴,对母亲的情感关系出现脱离,加之善宇本身性格要强,会因为不想母亲担心而去“隐瞒”一些事情,种种交织,母亲也自然感觉孩子“翅膀硬了”,不受自己控制了,内心不安,长久积压的苦楚就爆发了出来。


知识链接

(1)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①情感上的脱离:青少年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②行为上的脱离: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③观点上的脱离:青少年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④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青少年生活范围的扩大,会有其他成人形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他们的心目中,这些人物又都是些近乎理想水平的形象,相形之下,父母就黯然失色了。另外,随着青少年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过去未曾觉察的某些缺点,这也会削弱父母的榜样作用。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2)压力对人们的健康有负面影响。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人觉得某个情境是有压力的呢?心理学研究发现,知觉到的控制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

---《社会心里学》侯玉波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四题


德善的奶奶去世了,送别席上,孩子们都伤心的不得了,可大人们却该吃吃该喝喝,德善的姑姑们甚至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还有说有笑,德善很不理解,和姐姐巴拉说大人们都很“冷血”。

但等到送别席结束,来客都送走了,德善远在美国的大伯才姗姗来迟,大人们抱成了一团,眼泪止不住的流,哭的比任何人都伤心,德善才恍然大悟:
原来大人们不是不会难过,他们只不过为了肩上的责任而一直控制着悲伤的情绪,故作坚强,直到人都走了这份悲伤才被允许爆发出来。

问题来了: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大人们在德善奶奶的送别席上更可能运用了哪种情绪控制的策略来掩饰悲伤?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注意转换策略
大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的应酬上,而暂时不关注母亲去世这一悲伤事件。直到客人散去,德善大伯赶来,大人们才重新把注意的焦点转回了母亲的去世上,顿时陷入悲痛中。
点击空白处出现答案

知识链接

情绪控制的策略包括:①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②控制和修正策略: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③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当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是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④认知重评策略:即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⑤表达抑制策略: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反应调节的一种策略;⑥合理表达策略: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五题


剧中狗焕(金正焕)和女主德善之间的感情线一直是诸多人的“意难平”,
狗焕的性格非常像豹子女士(罗美兰,正焕的妈妈,因喜欢穿豹纹衣服而得名),他的内心情感丰富,但羞于向他人表达感情,自己明明很喜欢德善,嘴上却从不会夸德善一句好,只会始终默默的“守候”,
对于德善的主动示好也从不给予正面的回应,就在一次次的被动中,也消磨了德善的期待,狗焕也一次次的错过了时机。

当意识到德善被渣男放了鸽子后,狗焕也第一时间开车去找德善,但却被持续的红灯拦住,比阿泽(女主未来的老公)晚来一步。

最终,德善和阿泽走到了一起,狗焕留下了青春的遗憾。


问题来了:德善主动展露情感,但狗焕却不予正面回应,德善的期待被渐渐的消磨掉,两人本是互相喜欢却没能走到一起。
从亲密关系发展与自我展露的角度上做思考延伸,狗焕内心如此想和德善更为亲密,又为什么没能抓住时机?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因为狗焕没有遵守亲密关系发展中自我展露的相互性规范
相互性规范是指为了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的展露水平应该维持相当。明明是两情相悦,想让关系进一步,双方就都要努力,不“越界”的人际关系是很难衍生出爱情的,德善主动展露情感,就是主动寻求与狗焕互通更敏感、更深入的话题,以此来增进亲密关系的层次。但狗焕不给与正面回应,致使两人的亲密关系止步于朋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很少有宫斗剧里的欲拒还迎,一次次的主动换来一次次的期待落空甚至是失望,这样的爱情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两情相悦就请双方都主动一点吧!像狗焕这样的童鞋就注孤生了。

点击空白处出现答案

知识链接

尽管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自我展露无疑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

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展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这种自我展露,他便难以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寂寞。

为什么自我展露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呢?Altman(1973)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人们之间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

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展露水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他人展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展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自我展露中的这种相互性规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极为重要,如果一个人忽视这种逐渐式过程,一下子向他人揭露太多有关自我的信息,会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造成障碍。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些人可以通过控制自我展露的深度和广度从这种关系中退出。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六题


围棋天才阿泽,女主德善未来的老公,是一个对外内向,却对德善十分主动的人。

娃娃鱼在公交车上曾对德善说过:阿泽是个胜负欲很强的“怪物”。

在生活中,由于这种强烈的胜负欲,导致阿泽在比赛前夜一度要依靠吃安眠药才可以入睡,每每在赛前也需要通过吸烟来缓解压力。

阿泽为了与正峰(狗焕的亲哥哥)争夺游戏厅中“小蜜蜂”游戏的最高记录,甚至在百忙中也一定要到游戏厅“操作”。



问题来了:阿泽的胜负欲很强,也给他造成了压力,这种压力的来源究竟是因为他不愿接受失败还是因为他更想力求成功呢?你能联想到哪个心理学理论?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泽的成就动机很强,他会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长久不懈的努力,阿泽在围棋上的成就不仅来自是天赋,与其高成就动机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阿泽的胜负欲更多的来源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他只会去选择永远也不会成功的目标或者极为简单的目标,但事实上,阿泽无论是迎战强劲的中国围棋选手还是与正峰争夺“小蜜蜂”游戏的最高记录,都是一种面对挑战,愈战愈勇,力求成功站到顶点的心态,每一次挑战都是以超越自己为目标。

点击空白处出现答案

知识链接

成就动机理论来源于成就需求。

成就需求是指个体对重要成就、技能掌握、控制或者高标准的渴望。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会为了实现高远的目标而下定必胜的决心,尽力施展才能,进行长久不懈的努力,克服一切障碍,来完成困难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麦克里兰进一步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追求卓越、获得成功的动机。

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倾向。一个人的成就行为体现了这两种倾向的冲突:个体如果追求成功的倾向强于避免失败的倾向,则将努力追求特定的目标;如果避免失败的倾向强于追求成功的倾向,则会尽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七题


正峰和正焕这对亲兄弟性格迥然,不仅爱情之路截然相反(哥哥正峰在两情相悦中颇为主动,最终与德善的闺蜜美玉收获爱情。而弟弟在两情相悦中颇为被动,最终错过与德善的爱情),人生道路也各不相同。

父母希望兄弟二人都能好好学习,但只有弟弟正焕应了家人的期待,哥哥正峰却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参与7次高考才上岸。

在最终的人生选择上,哥哥正峰为了理想——钻研美食而立志开一家餐馆,不再以成为家人期待的“成为检查官”为人生目标,而弟弟去考了空军,虽然嘴上说是自己的决定,但也的确“弥补”了哥哥因心脏病而不能实现的“飞行员”梦想。


问题来了:在追求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兄弟二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层面上,表现出的程度不一,在社会心理学上,哪个理论在自我的层面上解读了自我理想与他人期待的关系?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


知识链接

希金斯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认为:

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具有自我指引的作用。

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而应该自我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比如对财富的追求,既可能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自我,也可能是我们所回避的。

希金斯认为,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会促使人们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这种差距的话,个体会产生沮丧的情绪,而不能缩小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距离的话,则会引发愤怒的情绪。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第八题


豹子女士(正焕和正峰的妈妈)发现自己闭经了,一面大度的和闺蜜们讲起此事,故作坚定。


一面又和家人打预防针,宣布着自己后面可能会出现的变化。


即便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豹子女士还是经历了不断的失眠和长期的情绪低落。


问题来了:豹子女士怎么了?闭经预示着女性来到了生理心理发展的哪个特殊阶段?

想不到也没关系哦~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答案】更年期
豹子女士失眠睡不着的那段剧情里,主题曲《青春》响起,如歌词:青枝绿叶般的青春终有一天会逝去,闭经的到来宣布了豹子女士来到了更年期,她已不再年轻,就像花儿终会凋零。可能伴随更年期而来更多的是女性内心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加之社会中对于更年期的“妖魔化”(主观的将更年期扣上唠叨、脾气暴躁、病态的“帽子”)使得女性在这个时期承受巨大的压力,倍感孤独却无处诉说。世上最不需要回报的爱是妈妈的爱,如果我们的妈妈也正处于这个阶段,就在520这天给妈妈送去一个电话祝福吧。

点击空白处出现答案

知识链接

女性大约在45岁开始进入更年期,它意味着女性由能够生育向不能生育的转变。更年期最明显的标志是绝经,即月经的终止。大多数女性在四十七八岁时月经开始变得没有规律,频率下降,之后如果一年内没有来月经,就可以认为是已经绝经,平均而言,这一情况大约发生在50岁时。

更年期的激素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其中潮热最为普遍,即一些中年女性会感到腰部以上的身体突然发热并流汗,之后感到寒冷。此外,生殖系统的不适表现为阴道干燥,性欲减退,性交疼痛或白带增多,外阴痛痒等。此外,有关的变化也可能包括骨关节痛、腰背痛、肌肉痛、脊柱后突和行走困难。

心理上,通常人们会认为绝经与忧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症状相联系,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女性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其绝经期的症状,对绝经的预期会对绝经后的体验带来不同的影响。预料绝经期会有困难的女性,更可能把所有的生理症状和情绪波动归因于绝经。相反,对绝经持积极态度的女性则不太可能这样。这种归因影响着她们对绝经痛苦的知觉,进而影响这期间的真实体验。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点击上方空白滑动查看

相必到这里还没有看过瘾,但篇幅实属有限,这里再给大家留几个思考题,童鞋们可以尝试用心理学的知识把你的答案附在评论区哦,期待看到你的观点。


Q1:阿泽和他父亲凤凰堂对待喜欢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越喜欢谁就越想麻烦这个人帮自己做事”,这在心理学上该怎么解释呢?

Q2:宝拉参加大学生示威游行,被警察抓到,母亲在大雨中保护宝拉,并一再恳求警察不要带走自己的女儿。

宝拉意识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并且感慨:“一个人不是维护自己尊严时才强大,而是抛开尊严时”,这里的尊严在心理学上有什么相似的概念呢?为什么抛开尊严才更强大?

Q3:正峰做心脏手术的时候,母亲非常担心,并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学习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在需求这个层面上,如何解释正峰妈妈说的这句话呢?

Q4:娃娃鱼因为母亲疏于对自己的陪伴而离家出走,在小伙伴们找到娃娃鱼时,宝拉认为:“家里每天给你很多零花钱,你应该开心才对”,
但其实娃娃鱼缺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父母的贴心关怀,只不过宝拉不能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已。

在心理学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对应的是人的哪种能力?

Q5:宝拉和父亲不善于沟通情感,甚至在宝拉结婚当天,女儿和父亲都要以书信的方式倾述感情?为什么子女和父母间有会羞于对彼此当面表达爱和感谢呢?心理学中有什么理论活概念可以对此做出解释呢?

Q6:德善妈妈找神婆算命,神婆说德善必须改名为“秀妍”才能考上大学,德善妈妈深信不疑。在心理学中,哪种效应可以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Q7:当德善爸爸一人养全家,生活更让他糟心:儿子同学管自己家叫“地下室”,大女儿放弃考博,还担心老婆可能会得癌症....

这可能和他习惯将路边摆放整齐的煤球踢散的行为有什么关系吗?这对应着心理学中的哪个效应?

Q8:根据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元论),剧中哪对CP在你看来更像是“完美的爱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