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在保卫着夏王朝?论河南二里头夏都夏文化考古研究的最终破产

 与春天同行 2022-05-21 发布于青海
文章图片1

(作者:赵辉)《“夏”问题: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张光直如是说;“对中国考古学而言,夏的存在长期被视为'哥德巴赫猜想’”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如此说。为了破解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关于夏王朝的历史问题,如今国家集中财政资源、学术资源在河南二里头考古遗址,以期从考古、文献史学、测年技术等多学科证据使猜想冲破迷雾,让夏王朝从传说迈入信史阶段。

作为中国夏商周历史起始时期的夏王朝,虽然在百年前受到“古史辨”派的质疑与冲击,让夏王朝的历史存在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承前启后的夏商周王朝历史,因为殷商王朝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夏王朝的历史真实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期待中国考古学能通过如殷墟遗址般的考古发现,找到夏王朝国都夏虚,一举证实夏王朝的历史存在。在中国考古界多年的努力下,河南二里头考古遗址就这样被选定为证实夏王朝存在的唯一考古遗址,被中国考古界或一部分考古学者定义为夏朝最后的国都遗址,夏文化研究言必称“二里头夏文化”。

文章图片2

因为中国考古学在河南“中原”地区多年穷经皓首的考古研究,在二里头考古遗址周边地区先后考古发现了王城岗遗址、二里岗遗址、新砦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通过对二里头遗址的碳十四研究,得出了二里头遗址的大部分地层年代或全部分地层年代属于3600年前的夏王朝时期,于是,当时的中国考古权威邹衡,一锤定音地将二里头遗址的四期全部确定在夏时期,二里头遗址在一片质疑声中成为夏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标志性考古遗址。因此,国外的考古学家张光直“(本人)敢断定: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而不是商朝早期文化。”

如此,依据考古学研究就形成了一个二里头遗址为夏王朝晚期都城、偃师商城为商王朝早期都城、郑州商城为商王朝中期都城的夏商王朝的中国考古历史体系。从商汤代夏的中国文献典籍记载可知,就产生了一个以偃师商城为中心的商汤氏族部落,武力剿灭六公里外夏王朝最后一位君王夏桀及其王朝军队的历史悖论。这样的中国夏王朝与商王朝的更迭历史,还是幅员千里的夏王朝与商王朝的真实历史吗?

文章图片3

中国古代文献《说苑·权谋》记述了商汤伐夏的具体经过: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伊尹曰: “未可。彼尚犹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罪请服,复入贡职。明年,又不供贡职。桀怒,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伐而残之。迁桀南巢氏焉。

商汤的谋臣伊尹建议商汤用“阻其贡职”的办法激怒夏桀,以观察他是否还有能力动用诸侯兵员。结果惹得夏桀兴师问罪“桀怒,起九夷之师”讨伐商汤,商汤连忙“谢罪请服,复人贡职”,因此商汤认识到伐夏时机尚未成熟。第二年,商汤又如法炮制,结果夏桀的“九夷之师不起”,“汤乃兴师,伐而残之”。因此,夏王朝因为“九夷之师”不再听命于夏桀的诏令,夏王朝失去了“九夷之师”的保护而最终导致灭亡。同样,古本《竹书纪年》载夏王朝后芬“三年,九夷来御”。《广韵》“御”,“侍也,进也”,表明了九夷人民服从夏王朝、拥护夏王朝、服务夏王朝的历史事实。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历史结论:夏王朝是一个存在于“九夷”之地,受到“九夷之师”拥护与全面保卫的王朝;九夷民众的拥护与军队的保卫,决定了夏王朝的兴亡。

文章图片4

“九夷”在哪里?是决定夏王朝历史存在地域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决定末期夏王朝都城所在地域的关键线索。夏王朝时期“九夷”所生活的地理区域,才是研究夏王朝、夏文化的核心地理区域。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然没有考古学家的考古理论高深莫测,但却表达了一个世间真理,同样适用于夏商王朝的历史研究中。在夏、商氏族王朝的更迭历史过程中,“九夷”氏族部落的拥戴与服从左右了夏氏族王朝与商氏族王朝的兴衰。

文章图片5

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虽然对“九夷”的研究并不受重视,但还是有一些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九夷生活于淮河下游的海岱地区,二是认为九夷氏族生活于淮河中游地区,认为九夷与淮夷有着高度的历史重合。其中,九夷等同于淮夷,是历史学者的普遍历史认知。

文章图片6

如果以“中原中心论”指导下的考古学研究成果“二里头夏文化”“二里头夏都说”成立的话,就产生一个历史怪相:当商汤氏族对夏王朝不恭时,夏后夏桀完全可以在吃早饭前,利用晨练的时间,带领夏王朝军队到六公里外的商汤部落遛一个弯,就可以把商汤部落铲平。夏桀完全没必要去征调千里之外的“九夷之师”淮夷军队,去讨伐近在咫尺的商汤部落。夏桀也是一个勇武之人,对近在咫尺的叛逆者能够隐忍不发,让千里之外的“九夷之师”来征讨。况且,夏桀对商汤早有防范,《史记·夏本纪》“(夏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如果不是夏桀对商汤氏族享有绝对统治力,恐怕夏桀无权也无力随意召集商汤方国首领来到夏都,并以刑狱相加。

文章图片7

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晚期都城,偃师商城遗址是商王朝早期都城,商汤所带领的部落军队即使是骑着乌龟王八,一夜之间也可以从偃师商城遗址爬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对夏后夏桀进行突然军事袭击,一举歼灭夏王朝的军队,不给夏桀征调“九夷之师”反抗反击的机会。商汤也就不会忌讳千里之外的“九夷之师”对夏王朝夏后夏桀的保护与保卫。就如商周之际,周武王带领军队千里奔袭朝歌的商纣王一样,消灭了商纣王也就结束了殷商王朝的统治。

文章图片8

因此,二里头考古遗址为夏朝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是完全错误的,是根本违反中国历史事实的伪学术,是学术利益垄断与地方利益垄断下的产物。只有河南二里头夏都夏文化考古研究的最终破产,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

大禹治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之兴也以涂山”,大禹在淮河中游的涂山,联合涂山氏族力量建立了夏王朝;夏王朝最后的夏桀,因为失去了“九夷之师”的保护保卫,失去了淮夷人民的拥护,而导致夏后氏四百七十年的夏王朝灭亡。“夏之兴也以涂山”,“夏之亡也以九夷”,夏王朝的兴亡皆因“淮夷”“九夷”的拥戴、保卫与抛弃。那么,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在哪里更具影响力与传承性呢?当然只能是“夏之兴也以涂山”、“起九夷之师”的淮夷地区。

文章图片9

夏王朝最后的国都,只有位于淮河中游的淮夷地区“九夷”之地,北方的商汤氏族才不能也不敢贸然军事袭击夏桀所在的夏都。商汤只有瓦解九夷众氏族部落对夏王朝的拥护,确定夏王朝失去了“九夷之师”的支持与保护,才能对夏王朝发动军事攻击,以取得对夏王朝军事袭击的绝对优势。否则,“九夷之师”随时对夏王朝都城的支持与拥护,将是商汤氏族军队的灭顶之灾。因此,位于淮夷“九夷之师”之地、让“四方来朝”“四方来贺”的四方(湖)古城,才是符合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夏朝最后的国都,才是夏文化的龙兴之地、兴盛之都、传承之源。

综上所述,“九夷之师”对夏王朝的保卫,是夏王朝能够稳定的基础;淮夷人民对夏王朝的拥护,是夏文化能够平稳发展的群众基础;“九夷”部落地区是夏王朝、夏文化生存的地理资源。只有“中原中心论”与“二里头夏文化”的最终破产,才能真正迎来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