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23岁当秘书,32岁成500强总裁,被马云看中,最后却辞职

 朱小鹿 2022-05-21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纵观商业大亨的创业史,不得不感叹,大佬们可真敢下血本。
 
为了研究汽车,李书福将自己第一辆奔驰车拆散架了。
 
马云和他的18个罗汉,东拼西凑50万元,最终成就了如今的传奇事业。
 
其实,打工人也能闯出一番天地,只要敢做敢想!
 
2005年,有个打工人写了一本书,恰巧就让马云看见了。
 
马云一翻,立马就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马上向他抛去橄榄枝。
 
他,就是卫哲,江湖上人送外号“打工皇帝”。
 
32岁那年,卫哲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集团中国区总裁,羡煞同龄人。
 
36岁这年,被马云看中,成了集团CEO。
 
卫哲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捷径,人生需要规划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卫哲)
 
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给老板端茶倒水的小秘书。
 
凭借自己对职业的规划,不断补齐短板,在一次次跳槽中,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打工皇帝”的。
 


1970年冬天,卫哲出生在上海。
 
“我妈妈当年说,冬天生的孩子身体好。”
 
卫哲不只身体好,他从小就被当成数学神童,是个小天才。
 
1989年,他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同样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姐姐卫红成了校友。
 
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太太沈聿。
 
90年代的大学,谈恋爱还不像现在这样光明正大,还不被老师、家长认可。
 
俩人只能在大人面前,玩起小把戏,偷偷谈了三年的“地下恋情”。
 
爱人有着落了,可卫哲在大学混了几年,还是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直到,他无意看了一部电影。

就是这部电影,立即打通他任督二脉,卫哲清醒了。
 
 
大三这年,他看了一部叫《华尔街》的电影,对投行萌生出深厚的兴趣。
 
此时,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许多地方需要向国外学习,急需翻译专业人士。
 
卫哲抓住机会,凭借着实力,成功进入万国证券实习。
 
由于他表现出色,两个月后,当时总经理管金生点名要他当秘书。
 
就这样,卫哲如愿以偿,顺利成为中国证券之父的私人翻译、秘书。
 
翻译是卫哲的专业,他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通常,别人做口译都是一句不落,逐字逐句翻译。
 
 
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影视剧,翻译人员连对方的语气词,甚至一个咳嗽都要原封不动翻译。
 
卫哲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主动过滤掉一些没用的信息,摘取重要的信息。

尤其将对方的言外之意,准确传达给老板。
 
这么醒目的翻译,管金生甚是满意。
 
如果说,翻译考验的是卫哲的专业功底。

那么作为老板的秘书,磨的就是他的耐心和细心。
 
秘书做的都是琐碎的事情,端茶倒水,送报纸送文件,将卫哲调去做这种杂七杂八的活,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更何况,管金生的秘书确实不好当。

在卫哲之前,很少有人能在这个职位上做满一年。
 
大家都在等着看,不久过后,卫哲这个天之骄子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收拾东西走人。
 
结果,他们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看卫哲的笑话。

老板竟然与这个新秘书相安无事,相处了这么久,这让他们吃惊不已。
 
当然,那不是因为管金生脾气变好了。

而是卫哲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完全没有可挑剔的地方。
 
给老板倒水,老板讲话多,他就倒得勤快些;

老板讲得激情洋溢时,他就尽量原地待命,不去打断。
 
他特别有眼力劲儿,总能掐好时间,在老板的打火机快没油时,换上新的打火机。
 
许多秘书给老板送文件,通常都是按时间顺序放在桌子上。
 
卫哲却不一样,他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对文件进行排序,并且把相关联的文件放在一起。
 
他给老板做剪板,总是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揣摩老板真正关心的东西,做出的剪报总能戳中他的需求。
 
慢慢地,老板开始让卫哲写报告、演讲稿。
 
 
一开始,卫哲写的东西根本不过关。

管金生也完全不给他一点好脸色,十有八九要被打回来重写。
 
卫哲认真揣摩修改后的报告,看看自己与老板的要求到底差距在哪儿。
 
但我每次研究老板不满意的地方,半年后基本不改一字。
 
管金生这么评价他:
 
小卫不算聪明,但是悟性好,会举一反三,适应能力强。
 
人往往容易好高骛远,总想做大事,不屑于做小事。
 
殊不知,当一个人身在底层,小事就是试金石,小事就是修炼场。
 
能沉住气的人,才能成大器。
 
显然,卫哲是个能沉住气的人。 
 

 
很快,老板觉得让卫哲端茶倒水、剪报送文件,实在是屈才了。
 
于是,出入重要场合时,管金生常常带上卫哲。
 
借此,卫哲接触了不少企业家,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也打开了他的眼界。
 
他的表现,也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三年后,25岁的卫哲,一跃成为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副总。
 
年纪轻轻的卫哲,可谓是少年得志,出入有专车,端茶倒水拎包有秘书。
 
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飘飘然了。

可卫哲却愈发谨慎,如履薄冰。
 
 
他不断地问自己:
 
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1995年,原本顺风顺水的卫哲,遭遇了职场和家庭的双杀。
 
公司炒国债事发,老板入狱,公司面临整顿和资产重组。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卫哲家中也发生了变故。
 
姐姐卫红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不幸丧生,年仅28岁。
 
骨肉分离,受到打击的父母,整日以泪洗面,悲伤过度的母亲,一度神志不清。
 
眼下,卫哲不得不挑起大梁,既要照顾父母,还要抽空物色新的工作。
 
幸运的是,太太沈聿一直陪伴着他,走过了这段灰暗的人生。
 
前东家的落败,让卫哲看到了短板,那就是对财务知识的一无所知。
 
从副总的位置上跌落,对当时的卫哲来说,是个不小的重创。
 
不过,放观长远来看,并非是坏事。
 
卫哲自己也觉得,他在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的错误和失败,对他来说一笔宝贵的财富。
 
抱着学习财务知识的目的,卫哲将自己的第二份职业锁定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做财务,搞投资,首屈一指。
 
卫哲认为,这是他磨刀历练自我最好的地方。
 
堂堂的公司副总,愿意大驾光临,加入自己的团队,这自然是好事,可着实让他们犯愁了。
 
该给他安排什么岗位呢?
 
卫哲混商场多年,自然懂得对方的为难。

于是他主动提出,“要一个尽可能低的职位,就当财务顾问吧。”
 
副总变成顾问?卫哲不会在开玩笑吧?
 
但他特别认真,这次入职,他就是想要抛弃一切虚有的头衔,好好学知识。
 
有了在老东家沟通协调方面的打磨,擅长学习和总结的卫哲进步神速。
 
一年内,他连获两次升迁,打破了公司每年升迁不得超过一次的规定。
 
1997年,卫哲主动请缨,到英国做并购业务。
 
刚到英国的半年里,他一家一家拜访企业,甚至免费为企业做财务上的工作。
 
最终打开了工作局面,成为普华永道最年轻的合伙人。
 
走到了行业的天花板,再往上走就没有出路了,卫哲又产生了辞职念头。
 
这时,就差一根导火线。
 
2000年,资本市场遭遇熊市。

卫哲发现资本市场并非万能的,而他入职以来从未在实业公司工作过。
 
这是他目前急需补齐的短板。
 
于是,他果断辞职,自降身价,来到百安居,当了一名普通的财务经理。
 
 
对于打工人来说,职场就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场。
 
身处顺境,不骄不躁;身处逆境,积极自省反思。
 
善于学习的人,不论职场如何沉浮,最终总能在其中获得成长。
 


百安居是一家建材零售企业,对于卫哲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不过,有了此前积累的经验,卫哲展现出惊人的领导才能。
 
这次,他只用了1年时间,就成为集团中国区总裁。
 
这一年,他32岁,是史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的中国区总裁。
 
起初,百安居在中国只有5家分店,1300多名员工,规模还不算太大。
 
但卫哲一来,立即将集团的生意摊子越盘越大。
 
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中国23个城市拥有55家分店,超过1万名员工,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零售企业,年营业额将近10亿美元。
 
不仅如此,卫哲牵线搭桥,促成集团吞并另一家世界500强的欧倍德。
 
这个并购事件,让卫哲一战成名,一夜之间卫哲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立之年刚过,就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的CEO,这已经是打工人的职业天花板了。
 
如果老老实实待着,估计后半辈子都不用发愁了,可卫哲偏偏就不是老实的人。
 
2006年7月28日,卫哲突然宣布辞职。
 
消息一出,集团内部都炸开了锅,许多人给他打电话发信息。
 
然而,卫哲想的是:
 
我问自己,我该补哪块短板了?
 
卫哲不在乎一时薪酬的多寡、职位的高低,而是用发展眼光来衡量每一份工作的价值。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减薪减酬,但我很有自信,基本进去6个月,薪酬就比原来要高。”
 
不为跳槽而跳槽,每一次下蹲,都是为了跳得更高。
 
2005年,卫哲将自己的职场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他以朴实又中肯的态度,总结了自己的职场历程和进阶功略。
 
马云就是通过这本书,改变了自己对职业经理人的看法,也让他挖到了宝藏。
 
于是,他诚恳邀请卫哲,加入自己的团队。
 
 
可卫哲又没有接触过互联网,隔行如隔山,他能行吗?
 
马云看人从来没有看走眼,他特别相信自己的眼光,也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留下卫哲。
 
他问卫哲,做线下零售如果要再翻一番需要多久?需要加多少人?
 
卫哲只能凭感觉瞎猜,“需要3年,要开30多个店,企业再增加1万多人。”
 
马云摇摇头,故作轻松地反驳,“不用加人,只需要增加几台服务器,用一两个月时间,就可以实现了。”
 
卫哲一听,惊呆了。

他意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未来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
 
而目前,自己对互联网一无所知,趁现在还有机会,一定要弥补这块短板。
 
就这样,卫哲加入马云团队,成为CEO,再次拓展了职业的宽度。
 
 
许多打工人觉得,35岁是职场“天花板”,上不去,下不来,最容易被职场抛弃。
 
殊不知,所谓的“天花板”不过是自己职场技能的短板。
 
那些一时看似无关痛痒的短板,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职场发展的障碍。
 
在职场中,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不断拓展职场的深度和广度,才有无限可能。
 

 
卫哲的这一次跳槽,在外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并不那么顺利。
 
名校出身、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卫哲,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与集团“气质”不匹配。
 
他的职场一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有了傲人的资本。
 
而其他人,包括创始人马云,许多都出身草根。

无论学历还是经历,可以说是野路子一派。
 
外形上,卫哲永远是西装、领带、大背头。
 
而马云他们主打的却是平民风:牛仔裤、T恤、斜挎包,甚至拖鞋。
 
作为职业经理人,卫哲待人彬彬有礼、礼貌,但也保持着距离。
 
而公司内部更喜欢称兄道弟,和他们取的花名一样,有江湖气。
 
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卫哲没办法,为了集团发展,他只能与大家“对着干”。
 
他在公司内部推行系统的管理,让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精细的月度运营表。
 
一开始,大家是拒绝的,卫哲采取了比较粗暴的方式,罚款。
 
一次不交,罚款5000元,迫于高压,这些负责人只好配合。
 
2007年,集团成功在香港上市,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大互联网公司。
 
然而,尽管业绩有目共睹,卫哲依旧无法与公司员工打成一片。
 
表面上,大家毕恭毕敬喊着“卫总”,私底下他们一谈到他,只说“那个人”。
 
就连马云,也只给卫哲打75分。
 
卫哲觉得心里委屈,在他的心里,他认为自己的表现几近完美,完全可以打100分。
 
不过,他也很不服气,既然这样,那我就继续努力,看你最后给我打几分。
 
结果,他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越走越远。
 
2008年7月,马云主持开会,请大家批评和自我批评。
 
卫哲带头做自我批评,认真检查了自己入职以来,在战略上、战术上的各种错误。
 
等他发言完毕,这场会议立马变了味,成了批评卫哲的教育大会:
 
有人说他的想法太多,作为下属接不住;

有人说他不重视产品,忽略客户体验;

有人说他只关心利润和数字报表,做事情没有使命感和价值观。
 
更夸张的是,有个别女性员工讲到激动处,声泪俱下,仿佛受了多大委屈。
 
这个会议一开就是8个小时,众人的言论一边倒,卫哲完全不占优势。
 
他们有委屈,可自己的苦,又有谁懂?
 
自己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

每天在各种会议中连轴转,他几乎没休过5天以上的假期。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就成了一无是处呢?
 
可转念一想,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印象都是如此,那真的说明自己有问题。
 
他意识到,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新的战场。
 
他需要做的是快速调整自己,而不是抱怨环境。
 
他不再每天西装革履,而是开始穿休闲装,尝试穿牛仔裤,甚至开始穿拖鞋。
 
面容不再“精致”,偶尔也会胡子邋遢的,尝试融入他们。
 
为了给自己更接地气,他给自己取了个“的哥”的花名。
 
在公司的奶牛之夜上,他抱着吉他,和员工狂欢,完全没了当初职业经理人的模样。
 
 
卫哲的这些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他开始慢慢融入团队,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 

 
卫哲担任CEO期间,集团营业收入成倍增长,到2010年涨了3倍,利润增长了6.5倍。
 
然而,毁掉他所有的努力,仅需要一份“黑名单”。
 
2008年,公司内部启动“狂风行动”,调查涉及欺诈的黑名单客户。
 
卫哲身子正不怕影子斜,自然也没有对这场风波放在心上。
 
结果,事情越闹越大,以至于到后面,卫哲完全无法控制局面。
 
内部员工和黑名单客户相勾结,有些销售一个人就签进来几十个“骗子公司”。
 
“甚至还一手拿公司的佣金,一手拿骗子的贿赂!”
 
作为头儿,2011年春节过后,卫哲只能引咎辞职。
 
外界对卫哲的辞职充满了猜测。
 
有人说这是“弃车保帅”,更有人说卫哲是背锅侠。
 
卫哲本人对此事的回应,反而少了几分火焰气。

他只表明这件事确实做错了,服从前集团的所有安排。
 
卫哲在采访中明确说,他知道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做错了。
 
打工已经做到职业的天花板,卫哲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2015年,马云公司上市8年后,卫哲再次到香港联交所站台。
 
这次,他的身份是投资人。
 
 
卫哲创立了嘉御基金,实现了从打工人到投资人的跨越。
 
卫哲说:
 
“这个位置是前20年工作最好的归宿,正好把前面的精力和经验都用上,没浪费。”
 
他笑说,在投行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是给他人当伴娘。
 
而做投资人,则是自己当新娘。
 
他觉得,做投资人可以让自己把在职场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帮助企业成长。
 
 
随着卫哲的不断投资,他的头衔越来越多。
 
他也开始逐渐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职场成长故事。
 
他谈用人、谈合伙人、谈新零售,受到创业者们的拥泵。
 
在外人眼里,风光无限的卫哲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他却觉得,家庭幸福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离开这个家庭,什么财富、成功都不能带给我快乐。”
 
说这句话的时候,卫哲的表情远比谈起成为CEO、投资人更有成就感,那是真正幸福的表情。
 
他的妻子说,卫哲是一只原始股。
 
卫哲却感激妻子,一直持股坚持,始终做他稳定的后方。
 
不论在外如何风光,总有人为你坚守后方,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朱小鹿&比特姑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