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条文精解,详述桂枝汤的病机、原理及将息法

 dzlbs 2022-05-21 发布于四川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最详细的条文精解。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就是桂枝汤的第一个条文,也是最全的条文。

从这个条文上一看,我们看不出什么门道儿,好像就是有点儿怕冷,啬啬恶寒,有点儿怕风,淅淅恶风,有点儿翕翕发热,有点儿发烧,有点儿低烧。翕翕就是好像羽毛儿拂过的样子,皮肤有点儿感觉象被羽毛轻轻拂过的那种发热,有点儿鼻子不透气儿,还有点儿恶心的这个样子。我们简单的解读一下儿这个条文。

太阳中风,就是我们血液微循环出现了问题,尤其以体表的血液微循环出现了障碍,就叫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指的是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寸为阳,尺为阴,也就是寸脉是浮的,尺脉是弱的,尺脉也代表我们的里,也代表我们的下。另一个方面,表为阳、里为阴。一摸脉,轻触即得,往里一按,沉取较弱。阳浮而阴弱,这代表什么呢?

也就是表现在我们内部的津液都从胃肠道调集出来了,都调集到体表了,充斥在我们体表的血管当中了,阳脉浮起来了,体表的脉浮起来了,而内部空虚了。为什么呀?体表有邪入侵,阳气都调动出来去体表打仗去了,这就是阳气的趋病性,这就是阳浮而阴弱,这是脉象,体现了我们阳气的分布和在人体的状态,或者它的趋势。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阳浮起来了,相当于我们人体的整个能量调动起来了,就把我们的津液激发出去了,说明我们人体在发热,我们人体全民皆兵,都动员起来,还有能量、有能力发热,说明我们人体细胞的机能还可以。

人体的机能,在这种阳性体质下,阳气充斥于体表,我们的脉浮起来了,表明我们还有发热的机能,这就是热自发,自己会发热,会发烧。

阴弱者汗自出,或者汗出者阴自弱。

你不断的还在出汗,造成我们体内胃肠道的津液减少和空虚,内存津液不够了。

我们汗出来了,或者是我们体内的阴液不足,体内的胃肠道的津液不足,就是阴弱,这就是太阳病的这种趋势造成的症状。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就不用说了。

总的来说,我们能想象我们胃肠道空虚了,因为胃肠道空虚,敌人进来了。敌人进来了以后,我们胃肠道的津液能量还可以,还有趋表的能力,那我们的体液都趋向于体表了,但是它在不断的有汗流出,造成了我们胃肠道里的津液就比较空虚了,说明我们胃肠道的能量总体还是不够。

然后鼻鸣干呕,当然了,我们的阳气具有趋向于体表,趋向于上的趋势,我们的津液就向上,上到鼻子这儿,鼻子这个地方津液多了,充斥了津液了,他就饱满了,胀满了,雍塞了,那鼻子就不透气了嘛,这就是阳气祛病的这个趋势的结果。

干呕,我们的阳气都从胃肠道往上走了,没了多少阳气了还要往上走,阳气有这个趋势,就有呕的症状,都有向上走的这个趋向性,可是我们的阳气津液少了,不够了,就干呕。同时我们的阳气应该往哪儿走呢?在正气足的时候,我们的阳气是往外透,从胃肠道正常情况下就是往外透,往上透,而邪气是往下走的,这个时候由于我们胃肠道虚了,相对虚了一点点,就会让邪气在胃肠道多凑了一点儿,我们的正气都趋向于体表打仗了,内部有点儿空虚,敌人可能乘虚而入,造成我们的上逆,也有一定的干呕的这个情况。邪气也从我们胃里头往上反胃,有点儿干呕,但这个不重。

它要是老想呕就成什么病了呢?

就成了少阳病了。

少阳病的特征是喜呕。

然后我们看后边儿的将息法。

桂枝汤条文,啜热稀粥,温覆取汗,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我们叫辅汗三法,必须要出汗。哪三法呢?第一,要喝热稀粥,喝完药以后服,服完药多长时间呢?五分钟、十分钟、一刻钟左右,喝热稀粥,200毫升一碗,小米粥也好,大米粥也好,糯米粥也好。

最好是小米粥。热稀粥也算一味药。在这里头,热稀粥代表种子,种子蕴含着无限的高级生命能。借助粥中种子的力量,接着帮助我们人体的药,补充另外一种比药更高级的富含生命能的种子。我们的中草药一般是植物、是草,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是五谷!粮食是种子,种在地下还能够生根发芽的,它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命。五谷为养,五莱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所以我们喝热稀粥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那种种子的力量,那种神秘的高级生命能,这就是它的意义。你要不喝热稀粥,你可能就差点儿,那是不是喝什么药都要喝热稀粥啊?要是你想从胃肠道提供能量的,记着喝热稀粥,比甘草生姜大枣儿的意义可能还要大,叫种子的力量,这就是辅汗三法的第一法。

第二法就叫温覆取汗。覆盖上被子,不要喝完药,连粥也不喝,然后就出门玩去了。好点儿了就跑,那是你病不重。

我们为什么叫一剂而愈啊?喝完药,等一下喝一碗热稀粥,然后盖上被子发汗,这是第二个方法,要盖被子。

盖被子的方法也有讲究,不是让你躺在那儿不动,我们应该怎么躺啊?是侧着身儿躺!因为我们发汗最多的地方是背部,背部的肌肉最丰富,我们桂枝汤主要作用在背部,走背部的肌肉,血管主要分布在肌肉层里头,肌肉最多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背部。你看看后背,虎背熊腰的,肌肉最丰厚。

所以,盖着被子的时候,我们侧身儿躺,侧着这边儿躺一会儿,侧着那边儿躺一会儿,最好不要平躺,然后让汗也往外走一走,但是不要漏气太大,所以温覆也得会温覆,也得盖被子,也得会出汗,不是躺着不动。躺着不动,我们穿着衣服湿透了,或者不穿衣服,你的被子湿透了,你一点儿也不动,那发出的汗又成为湿气、寒气又进来了,也不好,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就是侧身儿躺。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这叫辅汗三法第三法,不要大汗淋漓,不可令如水流漓,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微似有汗者益佳。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一摸背,潮乎乎的。令一时许,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这是最好了,这个时候把汗就出透了,起来一下就好了,可能只喝一顿药就好了。

如果如水流漓,大汗淋漓,汗反而出不透,寒气可能走了,但湿气不容易走掉。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就把寒、湿一起干净彻底的排走了。如水流漓,不但病不易好,反而徒伤阳气,徒耗津液。

那怎么服这个药呢?若一付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一服尽……,就按这个服药方法,不是早一顿儿,晚一顿,慢性病还行,急症,我们就少量频服。

你熬了一副药,你一下子喝1/3,看看出汗没出汗,或者有没有反应,要没感觉,半个小时以后就再喝,又过了半小时,又没反应,甚至一小时也没反应,再喝,一直喝到有什么反应啊,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是遍身不是局部,就到位了。

我们喝附子类方药的时候,要看有没有明显反应,什么反应?有点儿头晕,晕乎乎的了,张仲景说不要躺着,要坐着,看你有没有眩晕反应,看看头晕不头晕。喝药喝到头晕了,好了,正好这个药劲儿对上了,然后过一会儿病就好了,就要喝到那个点上。所以中医治病可快、可慢,辨症准确,服药方法得当,那就叫一剂而愈。

这就是天下第一方桂枝汤条文的解读。其背后的玄机并不在此,请多关注系列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