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表现,称收缩性心力衰竭;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维持正常心排血量,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肺循环淤血,称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心力衰竭按发生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 1 分类 根据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ACE抑制药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抑制体循环及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AngⅠ )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转化,使血液及组织中AngⅡ含量降低,从而减弱了AngⅡ的收缩血管作用。 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利尿药促进Na+、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降低静脉压,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3、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拮抗交感活性:β受体阻断药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拮抗过量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作用防止过量儿茶酚胺所致的大量Ca2+内流,并减轻由此导致的大量能量消耗与线粒体损伤,避免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心肌重构;减少肾素释放,抑制RAAS,防止高浓度AngⅡ对心脏的损害;上调心肌β受体的数量,恢复其信号转导能力;改善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4、正性肌力药(强心苷类):地高辛等。 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强心苷受体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导致钠泵失灵,使细胞内Na+量增加,K+减少;细胞内Na+量增多后,又通过Na+-Ca2+双向交换机制,或使Na+内流减少,Ca2+外流减少,或使Na+外流增加,Ca2+内流增加,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内Ca2+增加,能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5、扩血管药:硝酸异山梨酯、哌唑嗪等。 主要作用为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2 相关药物说明书 1、卡托普利片 ![]() 2、氢氯噻嗪片 ![]() 3、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4、地高辛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