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里藏着什么魔力,总是让人如此眷恋

 谨言策行 2022-05-21 发布于山西

热土




        曦婉琳儿

"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土地是世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值得为它奋斗,为它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

——玛格丽特·米切尔


夕阳西下,斯嘉丽和父亲杰卡尔德在讨论对土地的热爱,那个场景很美、很暖心。而此时,只有14岁的斯嘉丽正为她少女的小情小爱伤神,觉得土地对她是毫无意义的。父女俩在塔拉庄园定格,红彤彤的底色,广袤的土地,是电影《乱世佳人》里的经典画面。
在经历了守寡,以及战争的火线中死里逃生之后,斯嘉丽急切的想要回到塔拉庄园。回到家,面对满目苍夷的塔拉农民与母亲的遗体几近崩溃,但是当斯嘉丽抓起地上的红土时,坚韧不屈和重生之力与她的生命共生。
是的,回到生命的源点,那里有母亲给予的力量和勇气。爱情或许是小我,但是对土地的热爱确是大爱。
唯有土地在,人类才可坚韧恒久。因为对于土地的深情,无时无刻,与时间无关亦不局限于空间国度。中国的农民与土地的感情是深沉的,他们像杰卡尔德热爱塔拉的土地一样,爱着脚下的热土,而这一片热土也让中国农民感受到了奋斗、奉献的美好。

土地赋予中国农民生存希望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土地改革成功唤起了亿万农民的热情,使农民真正的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他们对土地的爱那般深沉,他们了解熟知每一寸土地的习性,土地滋养了农民的心灵,泥土的味道让我们目光更加坚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职业分化明显,但他们对土地有着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开荒种地农人的坚韧与品德是恒久的,一撮撮泥土中,寄托了多少感情与希望,一犁一锹中倾注了多少热爱与无私。土地就是信仰,是取之不竭的动力。


在这片热土上,淳朴的美德被传承。春雨过后泥土的芬芳让人踏实、喜悦,当野草重生时,土地里的野菜也零星冒出,此时的田地里总有一些身影在挪移,时而蹲下时而起身,欢声笑语在广袤的田野中回荡,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河菜、苦菜、车前草、蒲公英……等各色野菜被挖个满载而归。春天的野菜不仅新鲜口感好,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是极好的,但是甚少又不容易挖,但大家总是要给左邻右舍送一些。夏季的新鲜蔬菜、秋日的瓜果萝卜……家家互相赠送,热土带来丰收喜悦,淳朴的民风代代相传。土地赋予人类的美德是不会磨灭的,是坚不可摧的。
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打工潮使得大部分农民背井离乡,舍弃热土涌向城市,当他们带着病痛留下繁华回到那片热土时才真正感觉到唯有土地让人心安,是永恒的家园,土地是那样的博大宽厚,它总是无怨无悔抚慰着人们迷茫的心灵。《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巧珍身上有着黄土地几千年留下的美德与朴实,当高加林伤心欲绝回到农村时,是脚下的热土抚平他心中的创伤,给予他温暖,滋养着他贫瘠的心灵。


土地用慈爱的胸怀,安抚着躁动的灵魂。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巩固与推进,土地给了青年一代勇气与动力,他们心中对土地的热爱让这片热土变得更加美好肥沃,高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土地的宽阔胸怀,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跟随儿女迁居城市的老人忘不了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飞黄腾达、春风得意的精英企业家们忘不了成长的那片热土,土地是根、是魂、是心灵的归宿……
生命源于土地又是要归于土地的,只要踏上这片热土就感觉踏实畅快自在,也只有热土默默地包容着人们的一切苦难,它的宽厚包容像极了母亲的怀抱。《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在经历了人生中一连串的打击磨难后,是那片他曾经抛弃的黄土地再次接纳了他,让他的心富足充实,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涌起了深厚的感情,离开太久了,回来是真的欢喜。黄土高原热土包容博大的情怀唤醒了高加林的初心,激发了他身上不怕吃苦、不轻易被打到的品质与美德。“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与大地同在的作家路遥的墓志铭。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是永远的家园。


艰韧不屈的精神是热土带给我们的永恒品质,《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回到了故土,依然是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坚强的勇气,斯嘉丽逐渐明白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世界上上唯一永恒的东西,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后盾。当你疲惫时、心无所恋、一切随风而逝之后,土地的包容博大可以让你的心再次激荡,斯嘉丽在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