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2调摄气血 周铭心教授 崩漏   新疆论文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5-21 发布于江苏

血之与气,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不可分离。崩漏一证,虽属血分病,但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理上,气血互相滋生,互相依存;在病理上,二者必然也会互相影响,血病可以及气,气病也可以及血。周教授在血崩治疗中,重视治血的同时,从不脱离治气,体现了气血同治的精神。


妇女以血为本,血赖气生,赖气以行,气血调和,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累及多脏,则冲任不固,致生崩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气滞、气虚均可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乃致崩漏。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日:“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清·唐容川《血证论》日:“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然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提出有“闪跌血崩”一说,认为此证“乃瘀血作崇”。明万全《万氏妇人科.崩漏》云:“妇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故令经血居下而成崩中”,认为崩中乃由中气虚损,不能摄血,复由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所致,若崩中日久,“中气下陷,元气不固”,下血连年不止,则转为漏下。


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指出:“治之之法,调养冲任,镇注血海,血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固脱,一般采取补气摄血法。明·薛己《女科撮要.经漏不止》指出,大出血时勿以脉诊,当舍脉从症,“急用独参汤救之”,并告诫如用寒凉之药,可复伤脾胃,使血反不归源。薛氏的观点,多为历代医家所接受。如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说:“若去血过多,血脱气竭者,当速用独参汤提握其气,以防脱绝。”明.易大艮《易氏医案》指出:“崩虽在血,其源在气。●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欲治其血,先调其气。”清內萧埙原《女科经纶.崩带门》曰:“血崩本为血病,而有阳气之虚者,血脱气亦脱也。阴阳相维,互为其根。阴血大下,阳不能维,固当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也。”清.柴得华《妇科冰鉴.崩漏门》谓:“《经》曰:血脱益气。东垣云:大失血之后,须用四君子辈以收功,可谓得经旨之奥矣。”清.萧埙原《女科经纶》指出在诊治崩漏时,在气与血的关系上,应注意辨别是血病及气,还是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者,当审虚实。虚证者,暴崩血竭或漏下迁延以致阴血流失,气无所附,因之而虚,此乃崩漏阴损及阳的机转之一。若营血虚甚,以致阴不系阳,血虚阳浮则临床更须明辨。此证除见阴血亏虚外,尚可见倦怠无力,少气微言,动则气短,面色咣白无华等气虚表现。治当急以扶阳存阴,补气生血,使阳生阴长,气固血充则崩漏自止。针对此种情况,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在“老年血崩”中设加减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三七根末、桑叶),重在固气以摄血,培本以澄源。善后调理用白术、山药、熟地、麦冬、北五味以益气填精,先后天并调,实为治疗血病及气的虚朋艮万。

周教授强调,气血宜为流贯,血随气引,气赖血补,不补其气,无以摄血,不补其血,无以化气。但临证所见,往往虚实交互错杂,际此,合当于纷纭之中立住阵脚,把握主次,不可诸药杂陈。据所经验,设单元药组,为执简弩繁之利器。如设

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为单元药组治疗气血两虚之崩漏。在调摄气血的同时周教授非常重视固护脾胃,以三参加生白术、炒白术、茯苓为单元药组,既在气血双补同时,又健脾胃。


周教授认为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在治疗血虚气滞的崩漏中常以砂仁、木香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而血自归经矣。这和傅氏的用药颇为相似。在设单元药组基础上,

如脾气虚所致崩漏加陈皮、苍术、薏苡仁、砂仁、木香。肾气虚所致崩漏加杜仲、鹿角霜、山萸肉、乌贼骨、五倍子、芡实、五味子、黑芝麻。肝血虚所致崩漏加白芍、天麻、栒杞子、龙骨、牡蛎、阿胶。气血瘀阻所致崩漏加益母草、川断、泽兰、赤芍、丹参、三七粉。在上述药中又酌配血余炭、仙鹤草、樁根皮、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药以加强止血疗效。


文献应用胶艾四物汤治疗气血两虚的崩漏。文献◇指出:崩漏致病尤以气虚为多。梁氏 IO 认为崩漏当以“以瘀立论”。但周教授认为崩漏病虚实证候夹杂相兼,很难截然分开,治疗时应注重侧重点不同。

略举数案以说明周教授在治疗崩漏证的方略。患者高氏,48岁,女,汉族,经血非时而下,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便溏,舌红刺苔白腻,脉细弦小滑。辨证为脾气虚弱所致崩漏。药用:

黄芪60克、党参18克、太子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黄芩12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薏苡仁30克、苍术5克、砂仁10克。

黄芪气血双补,升举阳气,《日华子本草》:“黄芪助气,状筋骨,长肉,补血,治血崩,带下。”党参、太子参颐养阴血,和肝、肾、肺、胃之阴。舌红刺乃阴血耗残之状。炒白术、茯苓、苍术、薏苡仁、砂仁、木香和胃健脾燥湿。因气虚不足,必生郁火,甘温摄血之药中加黄芩一味,一是清郁热燥湿,而寓有反佐之意。陈皮调肺脾之气,运湿化浊。周教授认为本方以甘温之健脾药中,配以甘凉之药,养肝血,壮肾水,调肺气,使气血各守其乡,精神乃治。在治疗因气虚所致崩漏时,周教授注重黄芪、炒白术、生白术用量,以加强补气生血,健脾以助生化之源之力。

文献"指出崩漏的本质就是气血失常的病变。周教授对此多有认同,但在治法上却不泥于法,在补气血的同时兼顾化瘀,清和,养阴,升阳,利湿,化浊,和疏。如患者


张氏,女,24岁,血非时而下两月余,淋漓不断,量少,脉细沉小滑,舌暗红有芒刺、边有齿痕、苔薄腻。拟方:

党参30克,太子参30克,西洋参10克,乌贼骨20克,茜草15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小蓟15克,仙鹤草18克,三七粉8克,(冲服)。

本案为气阴两虚间夹瘀血阻于胞宫。方中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益气养阴为君药,茜草、鱼腥草、败酱草、小蓟、仙鹤草凉血止血;乌贼骨补肝肾,收涩止血,《日华子本草》:“乌贼骨疗血崩。”益母草、三七粉化瘀止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周教授曾说:“崩漏一证,止涩之品非通治之法也,虽能取效一时,若不用补阴益气,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痊愈者有之。是以补气配补阴之中以行止崩之法尤当常用。”病案举例

:任氏,女,16岁,汉族,2009年1月23日初诊。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二十余日,于三日前出血量增多,神疲体倦,脉细软、小沉,舌淡红、苔白微腻、尖小芒。疏方:

生黄芪60克,西洋参8克,太子参30克,白芍30克,炒白术30克,栒杞子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阿胶10克,生晒参10克,砂仁12克,女贞子12克。

本案重用生黄芪为君药,以补气而养血摄血。生晒参、西洋参、太子参共为臣药益气生津,养阴血。黄芪得三参助更増补气之效,养阴且战虚火。佐以炒白术、砂仁健脾补气,在补气的同时,以当归、白芍、栒杞子、阿胶、杜仲,益肝肾而补血摄血。二诊加麦冬养阴生津,炒三仙行气健脾胃,养后天之本,鹿角霜补肾而收涩止血,补先天之气,以讯效。

宋·严用和在《济生方》中云:“若调理失宜,喜怒失常,疲劳过度,大伤于肝,

可致崩中漏下。清。丁济万《女科指南》云:“…七情郁结血液偏渗”。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对郁结而血崩者,指出“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大开,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周教授在吸取前辈先贤的理论的同时也对肝郁气结所致崩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周老师独特的临证思维,丰富的临证经验在治疗崩漏中呈见一斑。他认为:“止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自和而正行于经,而无溢于脉外者矣。如周教授以清疏理气止血法治疗患者

陈氏,女,31岁、汉族。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数月,耳鸣,脉细弦小滑尺软,舌暗红、苔白微腻、边见齿印与芒刺。疏方:

当归18克,赤芍12克,白芍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木香各10克,丹参20克,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

周教授认为崩漏虽见火证,若往事清火必时而效,时而不效,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宜以清肝热、散肝郁为主,否则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故本案立清和理气之法治之。方中以鱼腥草、败酱草、黄柏、黄芩清肝热以止血,并去虚火。菟丝子、杜仲、炙甘草补肝肾养阴血,方中用当归、赤芍、白芍、丹参、木香重在梳理气机,平肝养血。

周教授治疗崩漏所致血瘀气郁病案中以清和祛瘀止血为治法,如患者闫氏,女,

37岁。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二十余日不净,脉细小滑,舌暗红苔白腻。疏方:

黄柏12克,樁根皮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断15克,血余炭15克,地榆15克,鱼腥草20克,杜仲20克,仙鹤草18克,三七粉(冲)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各30克。

按:周教授认为,崩漏日久则血瘀及气郁,气郁而生火,煎熬津液,瘀阻胞宫,所当清热化瘀调和气血。本案以鱼腥草、黄柏清解郁热、而止血,樁根皮收涩止血,川断、当归、白芍、杜仲补益肝肾,和血行血理气而不留瘀血,血余炭、地榆、仙鹤草、三七粉凉血止血而散瘀血,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止血,药用允当,变化有致,故收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