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扇子都有什么来历--扇文化

 透明雨y 2022-05-22 发布于陕西

天气越来越热,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我们现在有空调、电风扇等制冷散热。而扇子也是生活中人们喜爱的小物件,扇子自古以来予人以凉爽,从未离开人们的生活。它可简约至上,也可以满身的羽毛,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方,也可以是绢纸一张。

中国的扇文化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远古时代,人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摘个植物得叶子或者是禽类的羽毛,简单的处理加工后,就可以拿来纳凉,这是扇子的萌芽。

鸟和昆虫在飞行的时候,都得扇动翅膀,扇子之所以叫扇,就是在使用时需要来回扇动的缘故,扇子是因扇动而得名的。根据记载,“五明扇”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扇子,由五光十色的雄稚尾羽编织而成,如雀翅或似幕帘。扇又名箑。“扇”字从“羽”,“箑”字从“竹”,当时的扇子是竹子或羽毛制作的。

早期的羽毛扇多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南京高淳地区的羽扇制作十分久远。在很多的影视剧中,会经常看到表示人物地位和权威的仪仗扇,这种扇子多为长柄,和诸葛亮手里的短柄羽扇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长柄扇不但是地位的象征,还成了皇帝的专利品。

团扇形状团圆如月,由丝织物制成又叫“合欢扇”,指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也有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就是女子用来掩面遮羞,更显的温柔可爱,有装点仪态的美饰功效。而有了“并面”、“障面”的雅称。

折扇又叫“聚头扇”,用时撒开收则折叠。携带方便,可以出入怀袖,可以扇面书画,也可以扇骨雕琢。折扇从宋到清都十分的盛行,更是深得永乐帝的喜爱,宋朝的时候称呼还有很多,大多都叫折叠扇。初时材料以竹骨茧纸为主,比较简朴,后来朝中定制的折扇用料越来越贵重,工艺精美华贵。因为永乐帝在扇上题诗赋词,自此文人们便互赠题词折扇。

清代时折扇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高雅的象征。扇子已不仅是用来纳凉的工具,更是艺术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时还有“文不离扇,武不离刀”之说,文人持扇谈古论今,更添几分雅风之气。折扇比团扇生产时间虽然迟,但它却有很大的重要性。团扇和折扇很受藏家们的喜爱。

蒲葵扇一柄破扇畅意凡尘,许多的佛陀画像雕塑中可以看到蒲葵扇的身影,有名的当属是济公了。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便是折扇了,其次是团扇,还有蒲葵扇倒是在有的农村地区还使用着。

现代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使人们疲于奔波,习惯了现在高科技的产品后,扇子逐渐从一种功能符号演变为文化符号。依旧风光无限,人们还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向往,使我们对几千年的文明有着自豪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