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杏花 | 一生心事杏花诗

 宝妞 2022-05-22 发布于河南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轻风剪剪,杨柳吐青,春风拂面。中国古代文人们悠然徜徉春色里,徜徉在杏花雨、杨柳风的意境中,让他们心旌摇动。他们将杏花入诗,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写常新的意象。


春光无限的“杏花”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图源网络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想象新奇: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也表达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词中“杏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将作者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漂泊羁旅的“杏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在清明佳节,行路中间巧遇纷纷细雨。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境加倍凄迷纷乱。行人在哪里避雨歇脚,解解料峭的春寒呢?牧童的指引,让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含蓄隽永,行为无穷。那在望的杏花,让行人感到欣慰,漂泊的愁绪顿时消失。杏花之景如此清新,杏花深处的村庄如此美丽。

图源网络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诗写的是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迷蒙的烟雨笼罩一片沙洲,在料峭春风中的杏花,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楚楚可怜。这诗中的杏花婉曲地表达了倚阑人无边的惆怅,不尽的哀怨。

(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脱俗孤傲的“杏花”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的形象,鲜艳艳丽而不落凡俗。傍水的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前两句主要书写了诗人闲淡的情志,后两句便带有几分悲壮的色彩。杏花纵然被春风吹落也要飘洒在清澈的春水上,保持洁白无瑕的精神和独绝的神韵。本篇虽咏临水杏花,却寄寓了诗人的情操和理想。

(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迷蒙空灵的“杏花”


绝句

【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不源于统编新教材,仅选取用于拓展)

资料来源:统编新教材、古诗文网、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