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合贵之年说拾遗 谈《大明王朝1566》第014期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充满权谋利益的官场,这一套分分合合的连横合纵之术,表现地帝更为淋漓尽致。 在《大明王朝1566》中,很多人一般会简单会把有着共同敌人(严党)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看成裕王一党,并以清流来称呼他们。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小编看来,并不尽然。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看似志同道合的清流们,能够走在一起,其实多半也是为了利益。 ![]() 我们先从裕王对他们几个的称呼,来感受一下什么叫亲疏有别。对于自己王府内部的办事员(詹事)谭纶,裕王大多时候会直呼其字号'子理'。对于姓氏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古代直呼姓名,一般用于长辈对于晚辈;而以字号相称,多半是平辈的朋友之谊。所以,从这个简单的称呼,我们就可以看出,裕王与谭纶的关系之要好。 对于高拱、张居正,裕王大多尊称其为高师傅、张师傅,这也难怪,高拱和张居正本来就是裕王府的讲师,所以这么称呼也理所当然。但是在古代官场体系,师生之谊是最为可靠的政治联盟。所以裕王与高、张两人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而对于内阁次辅徐阶,从头到尾,裕王一直尊称其为'徐阁老',看似尊敬,实在又含有一丝隔阂。 其实形成这一局面也是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原因的。因为徐阶本来就不是裕王的嫡系,他们能够走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共同的目标'倒严'。正如前面所说,谭纶、高拱、张居正,他们是裕王的心腹与恩师,注定了他们会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徐阶当初能够进入内阁,真正的引路人是夏言。这个人本剧中并没有出现,他是严嵩之前的内阁首辅,大明王朝有名政治家,因为过于刚直,对嘉靖的行为多有不满,后来被严嵩构陷而身死。 所以,徐阶真正与严嵩的仇恨并不在于严党的贪婪与把持朝政,(从后来的剧情我们知道,徐阶他们家在上海老家也是有名的大地主,而且圈地抗税,和严嵩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徐阶之所以倒严,多半是为了给自己的恩人夏言报仇。当然,当嘉靖把徐阶拉入自己的政治战车来制衡严嵩时,徐阶的内心又多了一份自保的打算在里面。 而裕王与高拱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于自己的未来打算,严嵩的祸国殃民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大明朝的江山稳定。裕王对严党的厌恶就相当于,一个等着吃饭的人,看见老爹雇佣的厨子往锅里掺沙子的情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徐阶倒严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保命。(作为政治天平的制衡者,不是制衡别人,就是被人制裁!)而裕王则是为了大明这个锅里的饭好吃,并不想把锅给砸了。徐阶与裕王对待严党的本质区别就决定了他们只是暂时的政治同盟,一旦出现大的利益纠纷,这种同盟很有可能支离破碎。在剧中就有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毁堤淹田'后,张居正等人曾经提出不借粮给胡宗宪,让浙江乱起来,使严党彻底失势。在裕王府商量时,被李王妃的一句'要为王爷、世子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所否定。当时裕王和张居正已经计议好要帮助胡宗宪了,让清流的势力借粮给胡宗宪。 ![]() 可是当胡宗宪到了江苏,见到徐阶的爱徒江苏巡抚赵贞吉时,刚开始也是没有借到粮食的。当时赵贞吉的解释是'两边的人都不让借粮给胡宗宪'。真是奇怪,明明裕王已经放弃了搞乱浙江的计划,并且还派遣了海瑞和王用及去帮助胡宗宪。为什么赵贞吉还说两边都不让他借粮呢? ![]() 在清流里,能够指挥得动赵贞吉不让借粮的是幕后之人,也就不言而喻了。徐阶的这一阳奉阴违的做法,正好表明了他和裕王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更展现出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政治联盟的脆弱性。如果让严党的'改稻为桑'搞成了,也许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内阁次辅徐阶他自己了吧! 喜欢小编的朋友不要忘了点赞加关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