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

 图书 馆员 2022-05-22 发布于内蒙古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

全书概要
一、居今日科学昌明时代而编着学中医的书籍,一要不只保存中医原有的功效,而且要能增加中医原有的功效。并且要缩短学习成功的学程。方能引起学者的兴趣,而学到成功。而增加功效,缩短学程,学到成功,必先使学者彻底认识古中医学本身真相的究竟。
二、新旧医学原则上有一致之点,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大学丛书疾病总论有云,宇宙森罗万象,无非物质势力运动。物质发生势力,势力发生运动。疾病者,细胞之物质势力运动之变动也,云云。古中医学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也。自古以来的医书,未曾将人是大气生的一语道破,只有似是而非的说法,无彻底明白的说法。求有原则有系统,使学者计日成功之本,不可得。后人不能认识中医学本身真相的究竟,无不终身在猜疑摸索之中。猜摸有得,再猜再摸又不是矣,谓中医学,自古迄今尚未成立,并非过论。
三、中医为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本书本此原则。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成之,不搀入一句西医名词,因物质势力运动的原则,中西是同的,物质势力运动的方法,却不同。中医的物质势力运动,是整个不可分析的,是圆的,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搀入西医名词,中医学的本身真相,反遭掩晦;不惟功效不能保存,中医的本身必致灭亡。
四、此书自民国十年起历充太原北平成都重庆医学教本,南京中央国医馆特别研究班、昆明市中医学特别研究班教本。前后二十余年,新旧同学二千余人,一致欢喜,认为确能使人认识中医学本身真相,增加功效,缩短学程之本。共修正过三十余次,此书原名系统学,从同学诸君之请,改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中华民国三十年丁亥端午彭子益重着于广西博白年七十四岁
本書讀法次序
先读医学原理上篇。将二十四节气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的降沉升浮简图,认识清楚。从降认识起,即得着全书整个雏形。再将十二经圆运动名词认识默记,即得着中医学整个纲领。整个二字的意义,言向来学医,都是枝枝节节去学,无有整个的根本学法。所以中医本是易学的事,总难学到成功。此书是一整个学法,所以于最短期间,用最少脑力,即能了然中医学的究竟,而且能运用其方法。
次读中医古方上篇。中医书籍,如无字母无拼法无文法的作文。各是其是,所是皆非。学医之人,终身皆在猜疑摸索之中,得不到正确的成就,真乃苦事。本书原理上篇如字母,古方上篇如拼法如文法,各篇如作文。明了此二篇,即能得着中医学整个基础。古方上篇,前六方为内伤病的基础学;后十方为外感病的基础。此篇读至溜熟,其余各篇开卷便成熟书。因全书的原则系统名词文法,皆在此篇。每日时时刻刻,皆在玩味此篇。一星期工夫,中医整个的根本学便算毕业。如读不溜熟,以下各篇,便难深入了。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未曾读好,莫行读别篇。按次读去,六个月即能将全书学完。
古方上篇读后,应读温病本气篇。叶天士、王孟英温病大家,只有经验,不知原理。自从王叔和误解内经经文错起,以致后人将伤寒温病麻疹,完全学错。枉死甚多,不解何故。此篇于实在的事实上,揭出本气自病的原理;又于经验的事实上,订出可靠的方法。明了此篇,一切外感皆能明了。温病以外的一切发热病症,皆能由自己寻出办法,而少却多少向来治病的无谓麻烦。
温病篇读后,小儿病本气篇。一面能医治小儿病症,知道人身与宇宙一大气同一大气的圆运动的意义,而加强其往前学习兴趣。
儿病本气篇读后,应读时病本气篇。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圆运动显而易见矣。

继读金匮方解篇古方中篇,古方下篇。金匮方解是就本方的圆运动,释明其意义。古方中篇与古方上篇为对待的学法。如上篇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肝经寒证,中篇白头翁汤治肝经热证,相对而详说其意义之类。如此学法,应免学中医先入为主之弊。古方下篇则推论上篇中篇所引各方,而由此及彼,由少及多,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使学者用极少的思想得到极多的成绩。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方解篇,乃医学中的整个大事。须竖起脊梁,立起志向,将他整个澈底学清,受用太多。向来学伤寒论,终身学不明白。本篇读法,一读便能明白

汤头改错篇。中医因无有教科的学法,遂无真正的学者去学中医。为人开方的医生,多半是于无聊中看几本医书来的。汤头歌诀,遂成普通无教之教本。理由多错,经此番改正后,便成必要的好书,汤头改错篇,则非用汪仞庵重校汤头歌诀对照着读不可。

脉法篇。于普通脉学书外,另一篇法,比较易学,读古方上篇后,便须看的

舌胎篇,初学甚有益处,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

古方上篇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古方下篇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原理下篇,与原理上篇,乃是一篇,有宜于初学时读的,有不宜于初学时读的。故将不宜于初学时读的,列为下篇,古方上篇读后,随时可看

注释王梦英先生医案篇,王案轻灵活泼,最能医治学古方者的权重之病,学古方澈底后,一读此篇,自然发生静细思想,临证之时有不可思议之妙用,但须于最后又最后读之,若古方未学成,此篇不可读

生命宇宙篇。用现代十二种科学,证明中医学本身是圆运动的真相。另印单行本、以供不学中医的科学家浏览。因为中医之坏,坏在人人都谈中医,都无一人谈得合于中医学的本身真相。此本出世,中医学本身真相,自能使人人都能认识,并使世界的人知道我中国文化起源之所在。

原理篇序

中医学之有原理,犹世界文法之有字母。自来学中医的书籍,只有作文,并无字母,人各一辞,不能一致。后人学医不得要领,用力益深,入门益难,掩卷叹息,废然而返者,多少人矣。下焉者,则首读药性,记诵成方,只知此方能治此病,并不问此病何以要作此方。忽而大病赖以回生,忽而小病竞遭治死,问其何以回生不知也,问其何以治死不知也。我古先圣哲功参造化利济民生之学,势将亡于现代唯物辩证的科学潮流澎湃之中,可惧可惧。此篇原理如字母,下篇处方基础如拼法文法,伤寒温病如作文。大匠之巧,人各不同,大匠的规矩,人人皆同,规矩既同,则巧之不同者,仅高下不同耳。无字母的作文,无规矩之巧也。今而后有字母矣,有规矩矣字母同则文同,规矩同则巧同矣,亦惟物辩证之法而已。

先读此篇,认识原理,由字母而拼法而文法,而作文,然后知古中医学之不我欺也。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冬月子益重著于成都四川国医学院

系统的认识-河图

中医学,乃人身与宇宙共同整个气质运化学,气乃大气,质乃大气中的物质,运乃运动,化乃化合,其原理出于河图。河图的圆运动,大之表示一个宇宙造化的个体,小之表示一个细胞的个体,一个人的个体,即是一个河图。河图者,中医学之系统也。

图片

左上右下中,东南西北中,升降沉浮中,温热凉寒中,生长收藏中,春夏秋冬中,卯午酉子中,图之虚线,地面之际。《洪范》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河图之辞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河图虚线,为地面之际,虚线上为阳位,虚线下为阴位,天者阳之称,地者阴之称。一数代水,水沉于下,而来自上。二数代火,火浮于上,而来自下。三数代木,木以水升,下沉之水,仍交于上。四数代金,金以降水,上浮之火,仍交于下。五数代土,沉浮升降,四维具备,则成中气。木以升水,三为阳数,木升则又化火。金以降火,四为阴数,金降则又化水也。

河图之辞又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加五为六,水气之中,须有中气。二加五得七,火气之中须有中气,三加五为八。木气之中须有中气,四加五为九,金气之中须有中气;五加五得十,中气主运化,为圆运动之枢轴,中气之中,须阴阳合和,方能旋转而起运化也。

成者,成圆运动,言下沉的仍须上浮,上浮的仍须下沉,左升的仍须右降,右降的仍须左升。以成为圆运动。阴生者,得阳则成圆运动,阳生者,得阴则成圆运动。阳得阴则生中气,阴得阳则中气,又必须四维之中,皆有中气,然后能成整个的圆运动也。(河图运动之密,无可思议。此为运动停止之表示图)

人乃宇宙造化所生,欲知人身,须先知造化。故本篇未言人身,先言造化。一言造化,即是言人身。

中医的阴阳五行,乃宇宙造化的大气圆运动的物质。生物皆是秉受大气的圆运动而生的,大气中有阴阳五行,故人身亦有阴阳五行。大气中阴阳五行,是圆运动着的,故人身中阴阳五行,亦是圆运动着的

生物各得大气阴阳五行圆运动之偏,人身独得大气阴阳五行圆运动之圆。人身之病,人身运动之偏也。中医者,以物性之偏,补救人身之偏之事也。

运动圆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回复其圆为医理。是实在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一个河图尽之矣。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浮的圆运动。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图片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沉降,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

阴阳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伏羲画卦,—为阳卦、––为阴卦其义即此),阳性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

图片

图片

五行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君相二字之义详见下文。

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金气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为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

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土气有运化能力,能力亦称势力,亦称作用。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

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相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相生者,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生,相克则平。相生相克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看。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图片

此图乃假设五行运动停止时之图。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此宇宙,名曰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六气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曰六行六气。

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析不开,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相火偏见,则病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故六气名目,而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称也。《内经》谓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

图片

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气,其实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主中宫。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距地面较远。

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厥阴风木。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少阴君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少阳相火。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太阴湿土。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阳明燥金。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太阳寒水。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的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著。内伤杂病,亦属六气,特不似时令病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分散,中气消灭极易,故死甚速也。

厥阴风木

地面以上为阳,地面以下为阴。阴位在下,阴根在上。阳位在上.阳根在下。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地下水中封藏经秋收来地面上的阳气,动而上升,是为木气。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厥者极也,故称厥阴。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风者,木气动失其正之气,故称风木。

初气由六气而来。六气之时,雪大天寒,封藏气足,木气上升,只化生气,不化风气。凡大寒之后,民病温病,发热、头痛、身疼、倦怠、小儿麻疹皆木气生意不畅,疏泄化风之病。初气之时,小儿病麻疹,必神倦发热。小儿本身木气幼稚,不胜造化的木气疏泄也。人身内伤外感,风木之病极多,仲景《伤寒论·厥阴篇》死证之多可见也。如金气能收,木气不过疏泄,水气能藏,相火不动,水中温暖,木气根深,不病风也。

少阴君火

二时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正气也。此时大气渐热,不似初气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神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空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初气之时,木不生风,由升而浮,则生君火。君火上浮,万物茂长,人民不病热病。凡春分之后,民病喉痛温热,皆君火长气抑郁,因而病热之病。此时阳气渐充,人虽病热,不似初气之时,由静而动,有风木拔根之危险。然少阴之上升,全赖水中之阳足。仲圣《伤寒论》,少阴死证,皆属阳亡,可见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君火不病热。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有力,乙木化生清阳,则君火不病热也。甲乙详下文。

少阳相火

火,阳气也。地面上为阳位。三气之时.地面上阳气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之上,阳气盛满,地面之下,所得阳热不多。天人之气,中下为本,中下所得下降的阳气不多,故称少阳。此盛满地面的阳气,能往下降,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济,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相火,即本年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也。凡小满以后,人病霍乱,皆少阳相火不降之病。霍乱有寒热之分。三气之时,地面之上虽热,地面之下却寒,人身亦上热下寒。偶因食缺饮冷,中气不运.遂成寒证。寒证人死最速者,中下无阳也。偶因暑热入胃,增加本身的热,遂成热证。热证人死亦速者,人身津液被暑热灼伤,气机阻滞,运行不通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相火不病暑。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则相火亦不病暑也。

太阴湿土

四时之气,地面上阳气盛满,地面下旧存的阳气,亦升出地面上来。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热属阳,寒属阴,此时由地下上升的空气中,阳微阴盛,故称太阴。相火降而复升,升而复降,升降大作,大雨时行,湿气濡滋。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土气在升降之中交,故称湿土。一年四季,惟三伏雨大,透土而下,湿气旺之故。

大暑以后,民病肿胀腹泻,皆土湿不能运化。此时中上现热,中下伏寒,故四气之时,上热下寒之病甚多。

必须相火下降,土气方能运化而不病寒。伏天雨大之年,太阴病寒者少,相火下降之故也。如伏天干热无雨,相火即不下降,遂病下寒也。

太阴湿土,阴湿之盛者,因土气中旧存的阳气已升出也。然大暑之后,节交立秋,一交立秋,秋金降敛,旧存的阳气虽出,新收的阳气正入。太阴居少阳之后,阳明之前,此时土气,内有相火之热,外有燥金之燥。阴土转病燥热,亦复不少。是太阴湿土阴湿之病,当重在少阳相火之时,与立秋之前也。如金气充足,能将水气收敛,则土气不病湿。如湿气充足,能行疏泄之令,将水气疏泄出来,则土气不病湿。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所盛满的阳气,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气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秋金之气当旺,湿收则燥热气结。此时地面上空之金气,压降之力极大,故称燥金。

秋分之后,金气当权,收令大行,相火下降,不再逆升,万物归根。人身亦相火下降,根气加增,精神强健,中气充足。无动关生死的时令病。燥金的普通时令病,不过咽干、粪结、热伤风与秋燥感冒而已。惟冬令冷冻不大之地,水中阳气封藏不住,随时升泄,燥病之起,甚为难治,详时病本气篇。

金气凉,则收敛而下降。金气燥,则横结而不降。燥者.天空金气凉降而下,已经降入地面下之火,又复热升而上,而相裹束,故燥结于中。金燥必结聚,如木火充足,则结聚解散则不病燥。金燥必伤津,如水气充足.能藏火气,火不逆升,则不病燥也。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的收敛,全行降入地下的水中。天人之气,中下为主,地下阳多,故称太阳。此阳热降入地下,即藏于地下的水中,惟水能封藏阳气也。阳气降入地下的水中,地面的空气遂寒,空气愈寒,压力愈大,水中阳气愈藏。冬令大气的作用在水,故称寒水。

小雪之后,大气严寒,阳藏水中,根气深固,无普通时症。伤寒病乃个人感冒寒气之病。倘或冬时大气不寒,水中封藏的阳气,泄露出来,则病冬温。冬温乃阳气失根,外泄化热之病,阳泄于上,水寒于下也。阳根外泄,中气无根,所以温病死人最多,即不发现于冬时,必发现于春初。如木火之气充足,甲木下降,相火降入水中,则不病寒也。或金气能收,火随金降.甲木下降,相火归根,则水不病寒也。水之病寒,水气之内寒也。水气之内寒,水气之外不寒也。若水气内外都寒,则水气之内.所藏的相火必微少矣。

六气病症,略举数端,天人一气,可以概见。

研究五行六气的圆运动。须认定此地本年空气的升降浮沉,追想此地上年的升降浮沉,再预想此地来年的升降浮沉。(此字的意义,包括一年的春夏秋冬而言)。将一年的圆运动,归纳一日的圆运动,再归纳一息的圆运动。时时刻刘,静默体会,自然发见天人一气的一切事实。人身的五行六气,是不发见的,只有圆运动而已。如一发见,便是病了。

五行的运动圆,合成一气。木升金降,木不病风,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土运于中,土不病湿。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现各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人身之气,亦如是也。初气之时,宜养木气。二气之时,宜养火气。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四气之时,宜养土气。五气之时,宜养金气。六气之时,宜补水气。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木气有疏泄作用,木气主筋,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一切疏泄的病,只治木气,兼有他经关系者,兼治他经。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水中,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均在右,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必胆经相火,由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

人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火气有宣通作用,火气(心与小肠)主血,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一切宣通之病,只治火气,兼有他经关系者,兼治他经。

人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土气有运化作用,土气(脾与胃)主肉,人身处处有运化作用。一切运化的病,只治土气,兼有他经关系者,兼治他经。

人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金气有收敛作用,金气(肺与大肠)主皮毛,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一切收敛的病,只治金气,兼有他经关系者,兼治他经。

人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水气有封藏作用,水气(肾与膀胱)主骨,人身处处有封藏作用。一切封藏的病,只治水气,兼有他经关系者,兼冶他经。

人秉大气的相火之气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相火有燔灼作用,相火之气(心包与命门)主油膜,人身处处有燔灼作用。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燔灼,即是燃烧。一切燔灼的病,只治相火,兼有他经关系者,兼治他经。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整个气体的圆运动,是六气的作用混合成的,运动圆密,分析不开,是为无病之人。一有分析,便成大气。分析特盛,则六气之中,必有一二气消灭,人遂死也。圆运动者,中气之万能。中气者,所以使分析的仍归混和,以复其整个的圆也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

《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也。由轴而轮者,由中气而成升降也。大气是实在的物质,大气的物质运动,有一定的方法,有显明的程序,有各别的作用,由各别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别,此圆运动的河图,所以立造化之极也。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于土下的水中。经水气的封藏,阳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气。木气再升而成火气,是为四象。四象运动而成中气,中气亦名土气,土气在四象之中也。此一个五行的圆运动,称曰宇宙。宇乃大气圆运动的个体,宙乃大气圆运动的范围。此宇宙不过地球与日球公转之间,地面上之际,极小极小的段,是寻常的,是现成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人身个体,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十二经名词的认识

图片

西方以金气为主,东方以木气为主,北方以水气为主,南方以火气为主,中央以相火土气为主

足阳明胃经戊土----戊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足太阴脾经己土----己升/

手太阴肺经辛金---辛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手阳明大肠经庚金--庚升/    

足少阳胆经甲本-----甲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足厥阴肝经乙木-----乙升/ 

手少阴心经丁火----丁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手太阳小肠经丙火--丙升/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壬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足少阴肾经癸水------癸升/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心包降\ 

相表里合成圆运动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三焦升/

此十二经名词,参看上图,按着自己身体作圆运动的默诵,务须默诵极熟,便将中医学整个纲领提起。整个中医学如散珠,此名词与上图,如贯珠之索也。如不记熟,便要多费多少工夫,还得不着纲领,苦甚矣。

上图两经一气,一降一升。金主收敛,辛金收敛,自上而下,庚金收敛,自下而上,合成一圆运动。木主疏泄,乙木疏泄,自下而上,甲木疏泄,自上而下,合成一圆运动。他经仿此,反此者病。

河图五行,生人五藏。左木右金,上火下水,中土,言脏不言腑者,阴阳配合,运动乃圆。言脏而腑自在其中也。甲阳乙阴,丙阳丁阴,戊阳己阴.庚阳辛阴,壬阳癸阴。甲乙云云,阴阳分别之符号也。

阴经主降,阳经主升,阴经之升者,阴中有阳也。阳经之降者,阳中有阴也。阴经三经,阳经三经,成圆运动。阴中阳三经.阳中阴三经,成圆运动。如脾胃二经,称太阴阳明者,关乎六气而言。称戊土己土者,关乎五行的阳性、阴性而言。称脾胃者,关乎脏腑的肉质而言。称脾经胃经者,关乎脏腑的经气而言。经气如传电之线,脏腑如蓄电之瓶。称手足者,关乎脏腑的经气的升降起止而言,他经仿此。

如肝经有病,而汗出尿多,此木气疏泄之事.只言肝脏,不言木气,肝脏病如何能汗出尿多乎?如肝经病,阴寒腹痛,此厥阴之气之事。只言肝脏,不言厥阴,肝脏病如何能阴寒腹痛乎?肝经自足走胸,如肝经病,升不上来,而腹泻、足酸。只言肝脏,不言肝经,肝脏病如何能腹泻足酸乎?他经仿此。

相表里者,即相为阴阳升降以成圆运动之义,非内为里、外为表之表里。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并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记,记每经前仨字,手之三阴,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之三阴自胸走手,足之三阴,自足走胸。

六气从化

脾与胃属土。脾经称太阴,胃经称阳明者,太阴湿士,阳明燥金,脾经病湿,胃经病湿又病燥故也。故戊土从化于庚金也。

肝与胆属术。肝经称厥阴,胆经称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肝经病风,胆经病风又病暑故也。此甲木从化于相火也。

肺与大肠属金。大肠经称阳明,肺经称太阴者,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大肠经病燥,肺经病燥又病湿故也。此辛金从化于己土也。

肾与膀胱属水。膀胱称太阳,肾经称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病寒,肾经病寒又病热故也。此癸水从化于丁火也。

心与小肠属火。心经称少阴,小肠经称太阳者,少阴热火,太阳寒水,心经病热,小肠经病热又病寒故也。此丙火从化于壬水也。

心包与三焦属相火。三焦经称少阳,心包经称厥阴者,少阳暑火,厥阴风术,三焦经病暑,心包经病暑又病风故也。此心包从化于乙木也。

六气虽从化,仍以本气的阴阳为主。本气阴旺,则病阴病。本气阳旺,则病阳病

十二经应十二时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如每日申酉时,微觉恶寒,或精神倦怠,此肾阳不足也。每日子时,心烦出汗,或睡着必醒者,此胆经相火不降也。如每日巳午时,欠伸频频,身体不适,此脾胃虚也。他经仿此。

十二经脉起止简述

手太阴肺脉,起于胸中,属肺,络大肠,循腋下,出手大指次指之端。

手阳明大肠脉,起于手次指之端,入缺盆,属大肠,络肺。支者,出缺盆,挟鼻孔。

足阳明胃脉,起于鼻准,至额颅。支者,下膈,属胃,络脾。直者,下膝,出足次指大指之端。

足太阴脾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入腹,属脾,络胃,挟咽。支者,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出腋下,入掌中,出手小指之端。

手太阳小肠脉,起于手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属小肠。支者,上额至目锐眦,内眦.

足太阳膀胱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络肾,属膀胱。支者,贯臀,入月国中,至足上指外侧。

足少阴肾脉,起于足小指,下趋足心,贯脊,络膀胱,属肾。直者,贯肝,入肺,挟舌本,注胸中。

手厥阴心包脉,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络三焦。支者,出胁,下臂,入掌中,出手中指名指之端。

手少阳三焦脉,起于名指之端,贯肘,入缺盆,散络心包,属三焦。支者,出缺盆,挟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中,络肝,属胆,循胁,下膝,入足名指间。支者,出足大指,贯爪甲。

足厥阴肝脉,起于足大指,上腘,过阴器,挟胃,络胆,属肝,上连目系。支者,贯膈,上注肺中。

手之三阳循臂外,手之三阴循臂内,足之三阳循腿外,足之三阴循腿内。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手之三阴,自胸走手,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升经降经,左右皆同。升经的主干力在左。降经的主干力在右

十二经主之病轻重

十二经以脾、胃、肝、胆、肺、肾六经为重,凡疾病发生,惟此六经最大最多。其余六经的病,极小极少。此六经治,其余六经自治。故《伤寒杂病论》曰:皆脾、胃、肝、胆、肺、肾的事也。相火的事虽多,皆由胆经负责。因相火以降为宜,胆经属阳木之气而化相火,胆经降,相火乃降也。

人身左升右降的窥测

左升右降,无病之人,无所发见。如病不升之病,或少腹胀满、腿酸足重,或遗,或泻,服温升肝经、肾经、脾经之药后,病人少腹左部必有响声,由下而上。如病不降之病,或胸痞头胀,耳聋目眩,服清降胆经、肺经、胃经之药后,病人胸胁右部必有响声,由上而下。如病中气不足或中气不调之病,服补中或调中药后,病人胸下脐上必有响声旋转。新病轻病,不甚觉得;久病重病之人,最为明显。病人睡着将醒之际,本人常有确切之感觉,子丑之交与天明之前响声尤大。子丑为造化阳气发动之始,天明为造化阳气齐动之时也。

人身左升右降,应乎一日,后升前降,应乎一年。后升前降者,冬至后造化阳气北行,人身阳气由下升上,夏至后造化阳气南行,人身阳气由上降下也。造化升降,一月一周,一年一周。人身升降,一息一周。一呼一吸为一息,呼主升,吸主降。而呼时气必由前归下,吸时气必由后归上。降不离升,升不离降。此圆运动之妙也。

阴阳升降的活泼看法

人身个体,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右降左升。其实人身个体,全是阴的,阴体之中,包藏阳气。升降运动,以阳为主。左部阴多,则阳不能升。右部阴少,则阳不能降。人身气化运动,只是津液与热力混合而成。而得其平,运动自圆。五行六气,十二经的升降,皆可以此义括之。然仍不离阴阳混合,与阴阳平匀之理,便可得整个贯通之妙。

中气运动,分析言之,为阴气右降,阳气左升。其实中气亦阴包阳外,阳藏阴中,故保中气为中医学根本主义。而保津液,保热力,保津液以藏热力,又为保中气之根本主义

脏腑阴阳之体用

脏腑之阴阳为体,阴阳之升降为用。手之三阳主升,为阳体阳用。手之三阴主降,为阴体阴用。足之三阳主降,为阳体阴用。足之三阴主升,为阴体阳用。用伤病轻,体伤病重。体伤病重者,如腑气病寒,脏气病热是也。如脏气病热,伤及肉质,则更重矣。

气血的认识

空气入腹则生气,饮食入腹则生血。空气入腹则生血,饮食入腹则生气。二者不可分也。人身无处非血,即无处非气。圆运动之左升,血中有气也。圆运动之右降,气中有血也。气统于肺,血主于肝,气纳于肺,血连于心。凡气之成血,血之成气,皆中气变化之力也。故血病责在肝心,气病责在肺肾,中气不足责在脾胃。血者,有形之气,气者,无形之血。统由于空气与饮食经人身的圆运动所成而已。

荣卫的认识

外感病以荣卫为主,全身病以荣卫为主

荣卫者,脏腑以外,躯体整个的圆运动之气之称。荣者,人身由内而外之气。卫者,人身由外而内之气。内字兼下字、左字而言,外字兼上字、右字而言。由内而外者,疏泄之气,春夏木火之气也,有发荣之意,故曰荣。由外而内者,收敛之气,秋冬金水之气也,有卫护之意,故曰卫。

荣性本热,卫性本寒。荣气疏泄,有卫气之收敛以交之,木火之中有金水,则荣不病热;卫气收敛,有荣气之疏泄以交之,金水之中有木火,则卫不病寒。此荣卫之合也。荣离卫则郁而病热,卫离荣则郁而病寒,此荣卫之分也。合而忽分则病作,分而仍合则病愈。中气伤则荣卫分,中气复则荣卫合。中气者,荣卫之根本;荣卫者,中气之外维。

荣卫者,十二脏腑公共组织以行于躯体之内、脏腑之外,通于经络,溢于皮肤之气也。脏腑主一身之里,荣卫主一身之表。故外感之病,不论伤寒、温病,无不由荣卫病起。一见恶寒发热,便是荣卫由合而分,中气未有不虚者,调解其分以求归于合,未有不顾中气而能收敛者。

但荣卫之由合而分,虽由中气不足,亦必有所感伤。感空气中之寒气则伤荣,感空气中之热气则伤卫。寒伤荣,则卫郁而不交荣;热伤卫,则荣郁而不交卫。荣卫交合,如环无端,寒伤荣,则疏泄之气减少,收敛之气加多;热伤卫,则收敛之气减少,疏泄之气加多。一少一多,加多之气与减少之气不能通过,故荣郁而现其本性则发热.卫郁而现其本性则恶寒也。

空气之热气,性本疏泄,为人身荣气同气,故热不伤荣而伤卫。空气中之寒气,性本收敛,为人身卫气同气,故寒不伤卫而伤荣,天人之气化原如此也。

脏腑主里,荣卫主表,当其一伤一郁,恶寒发热。病在表时,辅助中气以调和荣卫,荣卫复合,汗出病解。汗者,荣卫分离时所停之气水,与荣卫复合时所生之津液也。病在表时,不由汗解,则里气内动,而荣卫内陷,便成大病。

腑阳内动,则荣热内陷入腑,而里气亦病热;脏阴内动,则卫寒内陷入脏,而里亦病寒。里气病热,脏阴复则病愈,脏阴尽则人死;里气病寒,腑阳复则病愈,腑阳尽则人死。表热入里者,半死半生;表寒入里者,九死一生。名曰表病入里,其实乃中气败而里气自病。自病者,脏阴病寒,腑阳病热。阳热阴寒,自然之理也。

至于荣热外郁而脏寒反动,卫寒外郁而腑热反动者,亦复不少。盖愈郁愈盛,愈盛愈泄,荣分木火之气泄伤,自然阳亡而寒生;愈郁愈盛,愈盛愈闭,卫气闭而不开,里阳莫达,自然阳遏而燥起。伤寒、温病皆起于荣卫,而终于脏腑也。

至于内伤诸病,只重在十二经之本经。因荣卫为十二经之精华,降气足则卫气足,升气足则荣气足。降气司令在肺而根于胃,升气司令在肝而根于脾,调脾胃以升降肝肺,荣卫自旺也

若夫卫者,降气也,而根于阳,阳气升而后化卫,阳微则卫气下陷。荣者,升气也,而根于阴,阴气降而后化荣,阴弱则荣气上冲,故荣与卫又当阴阳并重。卫阳主气而下降,荣阴主血而上升。卫交荣则气降而复升,荣交卫则血升而复降,此又表里之外的荣卫的关系也。

若年老之人,肢体常觉微微恶寒发热,口中微觉味苦。其与外感相似,其实并无外感,此乃脾胃将败。荣卫解散之征兆。脾胃败而中气不运,胆经不能下行,故口有苦味。脾胃为两肾之后天,两肾为脾胃之先天,先天不伤,后天不败。水火为中气之根,寒热为水火之象,水火将亡,寒热现象,故微觉恶寒发热耳。凡老年病重,每交半夜子时,或发烦热,或出微汗,皆是此理。子时为造化圆运动开始之时,人身不能与造化相合,人身的圆运动将灭矣。

凡小儿春令之时,遍身发红发痒,此中气虚,荣卫外泄。老人病时,身体发痒,此中气亡,荣卫外散也。凡老人荣气外散,舌尖先有红色,有如涂朱,其色浮于肉外。红为火色,荣为火气,心属火,其色红。红色浮于外,乃火气外散之象。火气外散者,中气将亡,不能将火气降入水中也。

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

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在人事上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岁气之始。在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实为今年岁之根。今年秋收,又为来年岁气之根。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焦者火也,不离相火之意也。凡内伤外感,最易发热的原因,与温病发热的原因,全在于此。

相火与中气的关系

土主运化,居圆运动之中。中气即在土气之内。相火下降,中气即能运化。相火不能下降,中气即不能运化。却又要中气运化,相火乃能下降。中气不能运化,相火即无力下降。相火与中气交相为用。其机至速。凡服凉药,热反更加,与服养中药,热即退者,即是此理。关系生死极大极速也。

相火与水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水气封藏。中气为人身的生命。火在水中,又为中气的生命。君火有宣通作用,相火有燔灼作用。君火不生土,相火乃生土,君火之力小,相火之力大。惟其燔灼力大,水气能将他封藏不泄,水火俱足,便生元气。此火外泄上逆,则燔灼如烙矣。此火外泄一分,元气即灭一分,元气去,中气亡,人就死了。吾人饮食则生津液,肺金下降,津液归肾,则成水。吾人睡眠,阳气下降,则成相火。吾人睡醒之后,精神加增,小便色赤,水中加火故也。凡虚劳发热的根源,多在于此,因水少不能封藏相火,水反被相火煎枯故也。封藏火气者,水也。温暖水气者,火也。生中气者,水火所生之元气也。纵欲之人,无不短命,此之故也。

相火与木气的关系

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水中温气,即是相火。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凡温病热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瘛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平人甲木下降,则火生于下,乙木上升,则火生于上。木气足,则相火足,其实相火足,木气乃足耳。相火足,木气乃足者,必相火与水气俱足也。

相火与君火的关系

 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为相火。此相火降入地下,藏于水中,来年春夏再由地下升浮出来,是为君火。君火者,木生之火也。水中相火,木气之根,是相火能足于下,君火乃足于上。如有上热之病,乃在上的相火不能下降,相火燔灼为殃,非君火之过。君火只有不足,不见有余。凡肾水耗伤之家,君火暗弱,思想迟钝,神明减少,此皆水少,封藏的相火不多故也

相火与金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凉降,方能收敛。金收则火降,火降则金凉。金气不足,收敛力弱,火气飞腾,反伤金气。金气受伤,火气四散,上热下寒,中气失根,便成大祸。一年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者,生相火也;长者,长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也。大地之间,除太阳射到地面的相火外,全是金气。金气如不能收,则冬无所藏,春无所生,夏无所长,造化灭矣。造化之气,相火与金气的责任极大。金收则水藏,水藏则火秘,火秘则水温,水温则木和,木和则土运。故痨病之人,咳嗽不愈则死,因金气不收,相火散泄,水寒木枯,而土败故也。冬令冻寒不大之地,水中所藏的相火,容易泄出地面,将下降的金气冲开,使之不能收敛。而金气本以收敛为性,下降为能,金火裹结,遂燥聚于中气之间,而病作也。

人身宗气、元气与中气的关系

人身中部之气名曰“中气”,脾胃主之。上部之气名曰“宗气”,肺主之。下部之气名曰“元气”,肾主之。元气为中气之根,宗气为元气之根。元气为中气之根者,肾中水火俱足,乃生元气,元气运动,乃生中气也。宗气为元气之根者,水位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生肾水;火藏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水中有火,水火俱足。乃生元气也。中气足肺气乃足,中气又为宗气之根矣。肺主呼吸,中气足呼吸乃足也。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

木本生火,木病则生风而不生火。风气尽,木气亡,凡风病用散风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火本生土,火病则生热而不生土。热气尽,火气亡,凡热病用去热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土本生金,土病则生湿而不生金。湿气尽,土气亡,凡湿病用去湿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金本生水,金病则生燥而不生水。燥气尽,金气亡,凡燥病用散药去燥,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水本生木,水病则生寒而不生木。寒气尽,水气亡,凡寒病用热药去寒,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六气者,人身的原素。六气和合,则为生命。一气偏见,则为毒质。一气独胜,诸气皆并入一气之中,则毒极而人死。六气偏见者,五行的运动不圆也。因一气之偏,而欲去之,毒质去原素亦去矣。故治六气之病,以运动五行之圆为主,只知去六气的偏气,可乎哉?

五脏所主的认识

肝主色  心主臭  脾主味  肺主声  肾主液,五主,五荣,五窍,五志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筋     爪    目    怒

心属火,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血     脉    舌    喜

脾属土,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肉     唇    口    思

肺属金,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皮     毛    鼻    悲

肾属水,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骨     发    耳    恐

五主五荣

肝主筋。事实:筋病诊在肝脉。如肝脉枯细,筋病硬缩;肝脉微小,筋病惕动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在内,冬气主骨,春气在冬气之外,筋附骨而生。肝秉春风,故肝主筋。爪者筋之余,故荣在爪。

心主血。事实:血病诊在心脉。心脉浮洪滑大则血旺,心脉沉弱涩细则血少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夏气属火,火色为赤,地下水分,经阳气之温暖,交夏令后,升发于地面之上。夏时人血淖溢,心秉火气,故心主血。脉者血之余,故荣在脉。

肺主皮。事实:皮病诊在肺脉。皮坚而里细者,肺脉不虚;皮松而里粗者,肺脉虚散之类。原理:秋金之气,居造化最外一层,包围整个造化。肺秉金气,有收束全身之力,故肺主皮。毛者皮之余,故荣在毛。

肾主骨。事实:骨病诊在肾脉。肾脉徽者肾软,肾脉足者骨坚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冬气主内,气沉而坚。肾秉冬气,故肾主骨。发者,骨之余,故荣在发。肾属水,肾主骨,骨富有碳索。碳者,大气下沉,压极所成,有坚凝作为。水有封藏怍用。木与碳,其气皆沉。肾气以沉坚沉藏为能,故肾属水,肾主骨。此节参看宇宙篇大气中的碳气。

脾土肉。事实:内病谤在脾脉。脾脉衰者肉脱,脾脉旺者肉丰之类。原理:造化之气,土气居中,水火木金之中,皆有土气在内。脾秉土气,人身整个浮沉升降的圆运动,处处皆中气所分布。人身内外,处处是肉质所构成,故脾主肉。唇者肉之余,故荣在唇。

 

肝色青。事实:肝病则面现青色,青色多,肝气绝。青色多者,肝脉必弦细而急,如循刀刃之类。原理:造化之气,水性下沉,下沉则黑,火气上浮,上浮则赤。木气者,夏秋火气降沉水中所成,黑中有赤,其色为青,故木色为青,肝秉木气,故青为肝色。

心色赤。事实:心病则面现赤色,赤色多,心气绝。赤色多者,心脉必浮而不降。有如挂钩,上有下无之类。原理:造化之气,火气上浮,其色为赤,心秉火气,故赤为心色。

肺色白。事实:肺病则面现白色。白色多,肺气绝。白色多者,肺脉必薄而涩,有如循鸟之羽毛之类。原理:造化之气,金性在上,其色本白,肺秉金气,故肺色为白。

肾色黑。事实:肾病则面现黑色,黑色多.肾气绝。黑色多者,肾脉必沉而不浮,有如石之下沉之类。原理:造化之气,下沉则黑,最能下沉者,莫如水,肾秉水气,故肾色为黑。

脾色黄。事实:脾病则面现黄色,黄色多,脾气绝。黄色多者,脾脉如屋漏一落,缓而不能连续之类。原理:以青赤白黑四色,融而和之,则成黄土的黄色,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也。所谓四象之中,原有中气者,其实中气之中,原有四象也,四象与中气,中气与四象,原是分析不开的。中气不衰,黄色不现,一现黄色,乃土气之败。脾秉土气,故脾色为黄。

运动圆则五色不见,不运动,则一色独见,而人死。

 

肝味酸。事实:木病则现酸味。病人自觉有酸味者,调和肝脉则愈之类。原理:木主疏泄,木本生火,木实则不能疏泄而热郁。肝木热郁,是以作酸。肝秉木气,故肝味为酸。

心味苦。事实:火病则现苦味。苦者,火逆不降之味。病人自觉有苦味者,清降心脉则愈之类。原理:凡物之被火烧焦者,其味即苦,火气浮上则燃烧,燃烧则苦,故火为苦味。心秉火气,心火不降,则自觉味苦。

肺味辛。事实:金病刚现辛味。辛者,金气逆散,不能收敛之味。病人自觉有辛味者,降敛肺脉则愈之类。原理:辛味主散,人食辛味则汗出,以其散也。金气喜收恶散,金气降则收,不降则散。肺秉金气,肺金不降,则现辛味,故肺味为辛。

肾味咸。事实:肾寒则无味,肾热则味咸。病人自觉有咸味者,清润肾脉则愈之类。原理:海水之咸,太阳射入海水的热力深藏富有也。咸极则苦,即是咸由于热的根据,肾秉水气,水中阳气过旺,则现咸味,故肾味为咸。

脾昧甘。事实:脾病则现甘味。脾气郁热,甘味乃现。病人自觉有甘味者,清解脾热则愈之类。原理:以酸苦辛咸四味,融而和之,则成甘味。谷食味甘,秉中土也。脾秉土气,脾病热则现甘味,故脾味为甘。

五味偏见,皆热之病。五味偏见,病人自觉。

五声五志

肝声呼,肝志怒。事实:肝脉沉而涩者,则病怒病呼。原理:阳气降入水里,封藏一冬,降极而升,化为木气。木气上升,其力甚大,升而不遂,则郁动莫遏。冬春之交,必起大风者,木气之郁动也。肝秉木气,肝经升气被抑,则郁动而声呼志怒也。

心声笑,心志喜。事实:心脉浮而弱者,则病笑病喜。原理:火气主浮,一浮即降,浮而不降而病生焉。笺与喜,皆气之偏浮不降使然。心秉火气,人身的火气偏浮,则病笑病喜,故心声为笑,心志为喜。

肺声哭,肺志悲。事实:肺脉沉而虚,则病哭病悲。原理;笑与喜为阳象,哭与悲为阴象。阳浮故病笑病喜,阴沉故病哭病悲。金气主降,降而不沉,则阴象不盛,不哭不悲。降而太过,则阴沉而病哭病悲,故肺声为哭,肺志为悲。

肾声呻,肾志恐。事实:肾脉沉而虚者,则病呻病恐。原理:气浮则笑,气沉则呻,气浮则喜,气沉则恐,阳浮阴沉,自然之理。肾秉水气,水气为沉,沉而不浮,阳气退败,则阴沉而病呻病恐,故肾声为呻,肾志为恐。

脾声歌,脾志思。事实;脾脉郁者,则病歌病思。原理:气升为病则自呼,气浮为病则自笑,气降为病则自哭,气沉为病则自呻,气升为病则自怒,气浮为病则自喜,气降为病则自悲,气沉为病则自恐,气郁于中则病自歌与病自思。欲呼不呼,欲笑不笑,欲哭不哭,欲呻不呻,是以歌也。欲怒不怒,欲喜不喜,欲悲不悲,欲恐不恐,是以思也。脾秉土气而居升浮降沉之中,中气抑郁不舒,则病歌病思,故脾声为歌,脾志为思。

五声五志发现,病人自觉。

 

肝开窍于目。清阳上升,目系于肝也。

肾开窍于耳。浊阴下降,化精归肾,耳系于肾也。

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为呼吸之门,鼻系于肺也。

心开窍于舌。舌系于心也。

脾开窍于口。脾口俱主饮食也。

 

肝液为泪。肝家津液,为风热所动泄也。

心液为汗。汗即血所化也。

肺液为涕。肺气不降,则津液凝聚,而出于鼻也。

肾液为唾。肾气不能藏,而津液上泛也。

脾液为涎。脾阴不足,不能汲收本脏津液也,

 

肝臭为臊,木气病也。人身腋下狐臭,即肝木病气。    ,

心臭为焦,火气病也。每年夏季,必有极热之数日,空气中时有焦臭即是。

肺臭为腥,金气病也。秋晴日久,空气中时有腥臭即是。

肾臭为腐,水气病也。阴霾不见阳光之时,时有腐臭即是。

脾臭为香,土气病也。不臊不焦不腥不腐,则成香也。

图片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小暑大暑二节。暑者,热气隆盛之称。太阳由南回北,回到夏至线时,太阳直射地面。此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所以夏至之后,空气暑热。小暑者,与大暑作比较也。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人身此时,中上阳多,中下阳少,下寒上热之病,最易发生,因大气中,亦上热下寒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太阳往南,秋金当令,金气收敛下降也。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人身此时,上部阳气,渐往下降,如胸部津液不足,阳气难降,便微喘也。津液何以不足,冬至阳根外泄也。

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人身此时上部的阳气,降入中下者多,而身体健美也。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不知叶之生也,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人身阳气不足,此时必咽干也。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秋分,与春分相对也。春分时节,地面下的阳气上升一半,秋分节时,地面上的阳气下降一半也。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阳气愈降,空气愈寒,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地面上的阳气,至此全降入地下,封藏成冬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棉衣,冬则赤脚,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此时太阳北回,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地面上的阳气新添,地面下水中的阳气,即往上升动,人身此时亦然。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故多病遗精白带。因中上的压力益大,中下的澎力益强,如能将澎力极大的下部阳气,封藏不泄,澎压互增,必能增加圆运动也。佛门僧众,立冬后必加静坐工夫,日夜不息,静坐则阳气运动加速,不致外泄,倘下部阳气升泄出来,来年身体必衰弱多病也。

小寒大寒二节。大寒节。寒者,藏也。冬至阳生,阳生则动,寒而藏之,则不妄动。木气起于大寒,静极而动,地下之阳根摇泄矣。人身此时,肾水中所藏阳气,亦升动上来,阳根亦摇泄也。阳根者,木气也。交大寒节,眼皮必跳,即木气升动之故。

降极则升,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不能生育万物。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则阳根固藏也。冬至后,阳藏的足,根本乃深厚,故冬季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倘冬至阳根不藏,夏至必大病,故圣人秋冬养阴以藏阳气

盖圆运动的个体,有升然后有浮,有降然后有沉。今升气的根本既虚,则浮的方位自然更虚,故必大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寒者,藏也,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冬至阳生,阳生则动,寒而藏之,则不妄动。

人身阳气,乃大气中的阳气也,人身阳气能生阴液,却不能生阳气,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成物发生的生命根本,静极而动,地下阳根摇泄,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大气阳虚,必待来年立秋之后,新收的阳气降入地下,大气的阳气乃能复原,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春属木气,阳气沉极而升,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空气严寒,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肾家强固之人,交春则精神新爽,血液红润;肾家亏损之人,交春则神昏食减,身体困乏,皆阳气沉极而升,人气应之之故。人身阳气不足,一升则阳气拔动,便病温病,小儿亦多虚病矣。

惊蛰春分二节。立冬之后,阳气下沉,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雨水节后,阳气动升,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觉将出也。温病此时最多,阳气动升之故也。阳气升出于上,则空虚于下,故温病虚甚者死。

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而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立春之后,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病温疹,比惊蛰以前,病少而轻。(因大气中疏泄的力量已大减也,其实并非大减,乃大惰耳)。谷雨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故此时温病虚甚者多死,皆阳气动升之故。凡春季发热之病,皆阳根动摇也,发热之热,即是阳气,而凉药伤阳,故春季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易成死候。《内经》云:圣人春夏养阳,正为此也。

立夏小满二节。春气生,夏气长,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此时大气中所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渐多,则成夏季。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盛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太阳从冬至回北,空气生阳(热)。夏至时太阳南回,空气生阴(寒)。至者极之谓,极必反也。夏至前热的澎力最多,阴的压力最少,夏至太阳往南,地面热的澎力减少,阴的压力增加,故曰夏至阴生。人身阴位在下,阴根在上,胸部津液枯少之人,此时不能生阴,到冬至必大病也。

造化之道,极平常,极自然,极现成,极实在。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降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所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乃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故学知二十四节气,须用功夫,一点不可含糊。务必于事实上,随时随地找出凭据,欲找凭据,须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谓在家读医书,不如医院的“看护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中医无医院,只读空书耳,书再不好,更无法学。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图,中医的医院也。

    

现在整理中医,惟一办法,是统一医理学说。谁能一之?河图能一之。一个原则支配一切分则,便统一也。因中医学的本身,原来是一个河图故也。

中医处处是阴阳五行。中医书的阴阳五行,是看不见的,是零乱的,是无组织的,是不活动的,是无法认识的,是无法应用的。河图的阴阳五行,是看得见的,是整个的,是有组织的,是活动的,是容易认识的,是妙于应用的。用河图统一医理学说,易如反掌,实地证明之,虽愚必明也。乃曰取消阴阳五行,则不止自己愚而不明,且欲以愚天下后世,甚可叹矣。

图片

此图的范围,即是二十四节气的范围。同温层,是宇宙的大气圆运动个体上方的外方。有定温层,是宇宙大气圆运动个体下方的外方。均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地心热力,在有定温层以下甚远之处,亦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大气圆运动个体的关系,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阴冷,与太阳射到地面上的阳热,澎压交互不已的变动而已。此宇宙与生物生命有关系的宇宙。关系云者,二十四节的大气降沉浮升的圆运动也。

图片

医学大概的意义

人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全,故人为万物之灵。物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偏,故物为人身之药。全者,五行调匀,不偏多,不偏少,圆而又圆之意。偏者,五行圆运动中,有一方偏多偏少之意。类如中医之麻黄,偏于疏泄作用。芍药,偏于收敛作用。半夏,偏于下降作用。升麻,偏于上升作用。甘草,偏于补中作用。古中医治病方法,汗闭恶寒之病,是人身疏泄作用偏少,收敛作用偏多。用疏泻作用偏多之麻黄,以增加疏泄减少收敛为药。汗多发热之病,是人身收敛作用偏少,疏泄作用偏多。用收敛作用偏多之芍药,以增加收敛减少疏泻为药。呕吐之病,是人身下降作用偏少。用下降作用偏多之半夏为药。肛门重坠之病,是人身上升作用偏少。用上升作用偏多之升麻为药。收敛与疏泄欲调于平,上升与下降欲调于平,必赖中气之旋转。故用以上诸药,必兼用甘草以补中气。反之汗闭恶寒而用芍药,汗多发热而用麻黄,呕吐而用升麻,下坠而用半夏,与用上升下降收敛疏泻之药而不用中气之药。皆能将人身不圆的运动,偏上加偏,使圆运动的个体,成了直不运动的个体而死。人身五行的作用,运动圆则为人之生,运动偏即是人之病。人身五行的作用,是人身的病,即是人身的药。药的作用,所以帮助人身自己的作用,以治自己的病。倘人身的作用已无,药亦不发生作用的效力也无。古中医学,用物性圆运动之偏,以调和人身圆运动之偏之学也。此其大概也。

汉代张仲景先师,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科方药祖本。无一方不是整个五行圆运动的治法。虽局部之病,治法仍是整个。自来医书,虽为无有系统,无有原则,无有证实说明。学者虽不知道五行圆运动的所以然。然总在五行圆运动里摸索。所以随时随地皆有良医继起。使中医学至今不衰。历代皆有整理中医之举,规模之宏,用款之多,以前清乾隆年间诏修《医宗金鉴》为极盛。书成,除针灸正骨外科之外,徒乱人意,无有用处。因当事者不知阴阳五行之所以然,敷衍成书故也。今何如者。

最早的生物学,分生气说机械说。生气说,无物质上的证据。机械说,有物质上的证据。故生气说不能存在,而机械说独能盛行。生气者大气也。生气是整个圆运动不能分析的,科学是以分析为能事的,所以证明不出也。

中医学自来认为人身是大气所生,故仲景先师《伤寒杂病论的病证方法,根于大气。又申其说曰:人秉五行以有五脏。字宙造化、生物生命、古中医学,并非分析得开的三个,乃是分析不开的一个。不知生物之生命,不见宇宙造化之成功。不知牢宙的造化。不知生物生命的来源。古中医学,乃宇宙生命的解剖与修理学也。

近代生理学,发明人身内分泌物,乃人身的刺激素,为人身无形的联络。刺激者,人身的气的整个圆运动的表现也。无形的气的联络,死体剖解学中求之无有也。商务印书出版之蔡翘生理学有云:细胞之生活作用如何,吾人不可得而知。若用化学方法去分析他,他的作用,就会马上停止,今天所讲的,就是从生活作用停止后得来的云云。细胞生活作用停止后的生理学中,无有中医学也。

以后国民,皆科学青年。古中医学,将来之或兴或废,全视科学青年之能彻底认识大气的物质能力运动与否。

科学方法改良中医。科学云者,有原理有系统有证实之谓。非死体剖解之谓。死体剖解学,是分析的,是片段的,是直不运动的,是死的。大气的古中医学,是不能分析的,是整个的,是圆运动着的,是活的。彼此立场,适成相反。由死体剖解来学中医的医家,未曾见其能治大病者。

凡改良一事,必须确知此事本身的究竟,而后可言何者为良,何者为不良。向相反之立场上去求改良,结果必更加不良而已。分析的死体剖解学,只可作外科手术的研究。

人是生物之一,生物是大气生的,故人也是大气生的。世界的人如都认识人是大气生的,岂止中医得着改进的根本办法而已哉。中医不良,非中医学本身不良,乃为中医学本身说法的书不良耳。不注意此点,乃曰取消五行,是无异坐井观天者,嫌天小也。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之言善夫。

汉儒董仲舒,谓大雪节,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大气圆运动,总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从无一息是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者。至于大雪之时,地下封藏的阳气特别之多,圆运动的力量特别之大,更不闭塞。董仲舒下帏读书,目不窥园者三年。研究宇宙,全要在事实上寻出实在凭据来。三年目不窥园,在布帏子里面,凭空瞎造谣言。后人尊之,未免太不实事求是了。荀子曰:六淫之气,皆出于地。荀子乃从实地考研得来。有科学家的眼光。中国的哲学史,有实地整理之必要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