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我无意中刷到一篇名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不在家时父母的一日三餐有多么简单!”的短文,拜读后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让我久久心绪难宁。 夜已深,在这万籁俱静的夜晚我也尝试着写写我与妻子在与不在家时父母的一日三餐。 父母都已过花甲之年,腿脚已没有了以前的灵便,身体上的小毛病日渐凸显,头痛感冒时有发生。最近母亲因为患了感冒,嗓子疼痛难忍,喝了数天药始终不见好转,于是索性去了趟中医院,期盼母亲吃过医院开的感冒药后病情能赶快好转起来。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的睡眠已没有了从前的质量,常常导致有了拖延起床的毛病,妻子每逢此时总会借机数落我一下,我不可置否的摇摇头算做回应。 和往常一样,母亲自然是第一个起床的,接着是父亲、妻子、我与孩子,妻子烧洗脸水时已向我发牢骚了,我终于不得不起床了,这才一骨碌翻起来,接着迅速穿好衣服,上厕所,然后把男人再简单不过的洗刷程序草草走一遍,接着我叮嘱闺女喝完母亲已温好的早餐奶外加几个饼干算是早餐,此时父亲已洗刷好准备去晨练了,母亲像往常一样开始打扫屋子,等我们全收拾利索了,母亲总会习惯性的问一句“我去送娃?”,大多数情况下我选择自己送,因为这是陪伴孩子的一部分,平时鲜有机会,怎能错过呢? 孩子的学校离家很近,来回大约10分钟的路程,等我步行送完孩子回来,母亲已做好了早餐,出于心疼母亲,我们后来的早餐一切从简,二个包子、一包奶或是一碗稀饭我都是乐于接受的,早餐后妻子又因为早餐过于简单而对我发起牢骚来,我皮笑肉不笑的回应一下。 因为我与妻子都在家,午饭母亲总会变着花样去做,米饭、饺子或是手擀面。母亲常常问我们想吃什么,起初的我还会给出建议,后来我体会到了母亲做饭的辛苦,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用女儿的话讲不再挑三拣四了,何况一日三餐真的很辛苦,吃饭时母亲常常会给自己少盛一点,甚至特意给我们多盛一点,做米饭时菜常常很丰盛,至少也有六个菜,荤素搭配均匀,开饭时母亲习惯性叮嘱我们多吃一点,甚至把我们喜欢吃的菜往我们跟前挪了又挪,总希望我们多长点肉,起码要像表哥一样有点肚子才好看,始终觉得我过于瘦弱了,因为每逢我在家挥汗如雨的进行力量训练时,母亲总会责怪我“又不胖,整天锻炼啥呢么?”,我笑了笑说为了提高羽毛球的日常运动表现。 我和妻子上班时,父母的一日三餐就再简单不过了,拌汤或是糊汤面那是常态,因为米饭要炒菜很麻烦,所以很少做,每逢此时我总会嗔怪母亲不要过于节俭,因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在一日三餐上过于节俭了,母亲常常对此不以为然。每当我休假回家,我总会时不时买点平时父母不曾买到的蔬菜来改善伙食,像鸡肉、牛肉、豆腐皮等之类的,母亲常常认为我在吃穿上花太多钱了,应该存点钱才好。 饭桌上,母亲时不时给我们夹菜,总嫌我吃的过快、过少了,女儿是母亲的重点呵护对象,孩子常常碰到自己喜欢吃的总会嚷嚷着“我要吃完……”,此时我总要“教育”一下,母亲常常认为我多此一举,其实最疼爱孩子的还是父母,父亲常常给女儿买鸡蛋、鹌鹑蛋,母亲则变着花样做饭来迎合女儿的口味,如同“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糖果,我常常教导孩子说要给爷爷奶奶夹菜,这是传统美德,孩子照做了,我便夸奖一番。 生活平淡如水,周而复始,但关爱却从未曾缺席,一直在延续着,叠加着,循环着,从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延续到了孩子身上,从一日三餐中,从生活起居中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的唠叨中,变着花样,暖着心房,一切发自肺腑,溢于言表! 作者简介:刘荣,商洛人,喜欢阅读、观影、写作,闲暇之余用文字附庸风雅,充实生活、慰籍灵魂。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副主编:墨海顽石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雪舞梨花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方子蝶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阳城风云 小麦的籽 我是布衣 先生来啦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