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秀君∣生存与发展——写在结业的边上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生存与发展——写在结业的边上

中山市三角中学∣陈秀君

加入写作组快一年了,我都佩服我自己居然能完成任务。

想起去年递交申请书时,我任教初三,班主任、两个教学班、两个夜课,忙到麻木。也正因为这麻木和茫然,需要清醒和方向,于是鼓起巨大的勇气,迈开了意义重大的一步。如今一年快到期了,郭哥说第四期刑期已满,可以释放自我,可以继续服刑,于是引发我对这一年的回望与思考。

生存压力的问题。写作组里有不少年轻教师,还没成家立业的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和他们在一起能感受到年轻人的敏捷和上进,我和他们一起每个月写相同方向的论文,阅读相同难度的专著,他们的进步远在我之上。有时和他们闲聊,他们会说好辛苦,年轻老师,年轻班主任,两个教学班班,读书打卡写作,估计还能谈恋爱择偶……每天都要搞得好晚,这是年轻老师的状态。我其实非常羡慕他们,我想说现在是他们专业成长的黄金时期,成本最低,牺牲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时间,结婚生子后专业进步的成本要大得多。首先是牺牲自己本已不多的闲暇时间,然后是减少亲子陪伴的时间,接着是压缩陪爱人的时间,甚至是陪老人的时间,因为中青教师个个都是学习的骨干,工作上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课要上,作业要改,学生问题要处理,防疫要做,会议要开,教研要抓……这估计是队伍里大部分丈夫妻子的写照。其实,新老师面临的是在校扎根的生存问题,中青教师面临的是在校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取决于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有好成绩就有底气谈读书写作。比如上学期我们每个月要研讨一次,要请假,要领导审批,交通报销,上下都知道你参加了“写作组”,倘若成绩不如人,难免会被某些同事暗中被讥讽为“不务正业”,无形中又增添一份压力。如果说读书写作是由内而外的压力,可以自我统筹分解,那么教学成绩和班级管理则是由外而内不可消除的压力,所以新老教师都存在教学成绩的压力。

这就形成了另一个问题,读书写作成绩一定能好吗?读书写作成绩为何还不好?

读书是慢功夫,农家肥,见效慢,后劲大,要相信读书写作的力量,我相信这句话,也受益这种观点。但身边不信仰读书写作的人也不少。首先领导有任期,有点等不及,都希望立竿见影,都希望把你安排在这个岗位上灿灿发光,业绩突出;其次,上文说了读书写作是慢功夫,从理论到实践要反复践行勤勤恳恳,把时间花在教学上,把精力下沉到班级上,可往往读书写作的人时间和精力上不占优势了。

所以,先生存,再发展。每个人都得先把安身立命的工作干好,身体搞好,家庭安顿好,孩子陪伴好,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写作组里的伙伴们,年轻一代要搞定课堂,中青一代要搞定老小,大家还自愿抽空谋发展,单凭这一点,我们该为自己点赞!

读书写作为了什么?读书写作要产生何种效益?每个人心中都不一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有一条是大家共同期待和努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用郭哥的话就是读在一线,写在一线,服务于课堂教学,我做到了吗?

盘点这一年读书写作带给我的改变,就拿课堂教学方面来说。首先,上学期我有幸准备《狼》公开课,围绕这一课,我用《有效教学》所学知识学会了规范地叙写教学目标;我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学会设计教学活动,做到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前后贯通;我用这个课例学会了文本细读的探究方法……总之,提高了撰写教学设计、课例论文、文本解读的能力。其次,下学期我执教了《孙权劝学》公开课,我学会了“一网打尽”式的备课方式,再次巩固了撰写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同时第一次聆听团队专业的分组聚焦评课,用所学理论观测课堂教学的得失,科学又专业,很有说服力和指导力。再次,阅读了于漪、徐杰、肖培东、张秋玲等教学类书籍,对寻找上课的起点、重点、落脚点有莫大的收益,可以反观自己课堂的短板,丰富备课听课的视角。最后,阅读了《教学机智》《教育心理学》《学会关心》等理论专著,对班主任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教学机智》值得一看再看。

以上只是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还有看不见的受益,比如每次论文研讨都是一次头脑风暴的学习,结识了一批可贵的人,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潜能,可以把论文写得更好,可以把书教得更好,可以让学生更受益于我,可以影响身边的人,让读书写作变得自然而普遍。但是,也有不少遗憾和错过。

心里默默地感激这个组织,感激郭哥呕心沥血的运营,感激小伙伴诚心诚意的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