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意于佳乃佳,既是审美情趣也是创作方法

 泊木沐 2022-05-23 发布于辽宁

苏东坡写过一篇文章叫《论书》,是一篇介绍写书法的理论性文章。其中有一句“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刚开始学习写书法的时候,不要刻意求好,保持放松的状态,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就写好了。原本这句话和审美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有学者将其运用到诗歌鉴赏领域,同样适用。于是,古人论诗的时候,也将“无意于佳乃佳”当成了美的一种境界。

无意于佳乃佳,可以解释成诗人没有故意要写诗,不过灵感来临的时候,绝妙好辞,妙手偶得。诗歌的标准,也有神品、逸品这些划分标准。古人觉得好诗要有一种超越人力可及的东西,将其称为灵气。于是就有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佳句。文章是这样来的,诗也是这样来的。在无意间,偶然得到,水到渠成,这样创作出来的佳句,才会有灵性。

什么样的诗,有灵性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品一品,一边来势汹汹,一边无比悠闲。一边“急”,一边“缓”。一边是全景鸟瞰,一边是细节特写。这样的诗句,无论品味多久,依然回味无穷。再举一个例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情景交融带有画面感的诗句,写出了思乡的渴望与孤独的无奈。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短短几十个字说得淋漓畅快。

这样的诗句不是憋在书房中想出来的,而是观察生活看到的。走出去,到广阔的天地中,不要带有目的性地去亲近自然。这就是无意于佳乃佳,这就是古人审美情趣的高级之处。写诗,难度很大,很多诗人时刻苦吟,希望借助量变产生质变。这样做,是无法写出有灵性的诗作。这样做,只能是重复加上堆积。

其实,无意于佳乃佳就是“即景会心,纵手而成”。发现美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生活中提炼美,更是难上加上。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就靠近了灵感。这已经不仅仅是审美情趣的问题了,也是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感受美需要放松,那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下,很难有感性火花。很多书画家会在微醺的状态下进行创作,他就是希望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展现出高级的美感。无意于佳,将审美情趣和创作方法合二为一。古人偏重感性,也不排除理性,于是才有了诸如此类的各种有趣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