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雲香:一种独特工艺酿造的白酒

 一葉一如来 2022-05-23 发布于广东

Image

念青云酒厂生产车间

杨磊/文

 要:青雲香型白酒是青海稞能酒业在青藏高原独特的饮酒文化、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基础,结合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研发出的新香型白酒。其创新性在于将黑老鸦青稞作为主要原料之一,采用独特双蒸工艺、大小曲共酵工艺、纳米级淀粉过滤工艺,优选五轮次发酵中酒质最优的三轮基酒,经过精心勾调而成,形成了独特的“九香合一,层层绽放”的酒体风格。

中国白酒作为我国最为独特、传统的酒种,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名列世界名酒之林。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也赋予了中国白酒当今“百花齐放”的格局[1]。中国白酒目前最常用的分类的方式是基于不同原辅料、酿造工艺赋予酒体香气、口味甚至是色泽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香型,目前行业和消费者公认的主要包括十二大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药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豉香型白酒、兼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及老白干香型[2]。

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消费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已经从简单地满足生理需求提升到了对高品质白酒的追求[3]。为此,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834 号建议的答复》中也明确提到“要高度重视保护白酒文化遗产、深入实施白酒行业“三品”专项行动等相关工作”[4-5]。鉴于此,青海稞能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稞能酒业)携手酒业泰斗赖高淮先生、众多酒业大咖和四川轻化工大学科研团队共同研发了中国白酒新香型——青雲香型。

青雲香型白酒的问世源于稞能酒业创始人前往茅台镇时发现,当前的“酱酒热”主要是所有人都试图复刻出与茅台一模一样的酒体,这种情况必将会导致中国白酒产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属于“泡沫式”的发展,无法达到持久发展的目的。鉴于此,稞能酒业经过大规模调研和市场走访后,提出了“青雲香型白酒”的概念,提出以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为蓝本,加入青藏高原特有的酿酒原料——青稞,经过近两年的酿造工艺改良形成了“五轮发酵、大小曲共酵、双蒸合一”的独特酿造工艺,并经过特殊的酒体设计形成了“九香合一,层层绽放”的独特风格特点,并得到诸多业内专家的认可,对青雲香型白酒创新酒体赞不绝口。自此,一种脱胎于酱香型白酒,又有别于酱香型白酒的新香型白酒盛耀面世。

1青雲香型白酒独特的原料搭配

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脱胎于传统酱香型白酒工艺,其所使用的原料在原有的糯红高粱和软质小麦的基础上添加了青藏高原特有的青稞。青稞是一种变种的大麦,一般称作裸大麦,具有早熟、耐寒、成熟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6],在我国尤其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具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是当地群众主要的粮食来源。研究表明,青稞籽粒具有含糖量低、脂肪含量低、纤维含量高等特点,含有较丰富的微生物、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元素等,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常见病的作用,在粮食谱系中属于绿色健康的优质谷物[7-9]。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青稞除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外,还是优秀的酿酒院,这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寒冷的青藏高原是的当地群众对酒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而具有较高产量的青稞无疑成为最优秀的酿酒原料,并且早在1300年的唐朝就有青稞酒的出现[10]。青稞蒸馏酒主要以青稞为原料,经过糊化、糖化、发酵、蒸馏和储存、勾调后形成成品酒,具有独特的香味,青稞酒中的香味物质不仅仅是发酵产生的香味成分还与青稞本身所含有的游离态或结合态的风味成分密不可分[11]。

青雲香型白酒所用的青稞原料为青藏高原黑老鸦青稞,又名黑青稞,为四棱裸大麦,籽粒有紫黑色,其中含有16%左右的粗蛋白质,属于青稞中的优良品种[12-13]。研究表明,黑老鸦青稞除了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以外还含有近40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23.9mg/kg,高于粳高粱[14],而萜烯类化合物是白酒中独特的呈香呈味物质,部分萜烯类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如具有高抗菌活性的香芹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α-蒎烯和柠檬烯、具有一定供氢能力的,可对抗DPPH自由基的萜品烯和萜品油烯[15-16],由此可见黑老鸦青稞具有优秀的酿酒特性。青雲香型白酒的成功研发也表明,黑老鸦青稞的加入赋予了青雲香型白酒一种独特的爽快感,使之既有青稞酒的清爽,又兼有传统酱香型白酒绵柔和浓郁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其“九香合一,层层绽放”的独特风格特点。

2 青雲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工艺

2.1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

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四大基础香型之一,以其“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格特点享誉全球[17]。酱香型白酒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时代[18],经过历朝历代酿酒匠人不断的发展完善,到清雍正年间“川盐进黔”政策的颁布,盐商云集茅台镇带动了当地酒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工艺[19]。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对茅台镇白酒产业的复苏做出了重要批示,1951年茅台酒厂正式成立[20],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日趋成熟,其酿造特点可概括为“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21-22],具有“四高两长”的工艺特点,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生产周期和储存周期长[23]。

2.2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

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以传统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为蓝本,根据加入的黑老鸦青稞的特性、对酒体风格特点的要求对酿造工艺进行了调整,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工艺调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酿造工艺,现将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简述如下。

2.2.1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2.2.1.1原料选择与处理: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原料选用优质的本地糯红高粱、南方软质小麦和来自于青藏高原的黑老鸦青稞。高粱和小麦选择标准与传统酱香型白酒一致,本文不再赘述。黑老鸦青稞必须选择黑色或紫色种皮颜色的籽粒,其中总籽粒数必须达到90%以上、容重≥790g/L、不完善籽粒≤6.0%、杂质含量≤1.2%、含水量≤13.0%、具有黑老鸦青稞固有的气味[24]。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原料采取部分粉碎方式,第一次投粮时,原料保持15%左右的粉碎度,第二轮投粮时原料保持20%左右的粉碎度。原料粉碎度必须严格控制,既要满足蒸煮糖化的需要,也要满足酿造环节的需要,不能影响后续各轮次的发酵。

2.2.1.2制曲:青雲香型白酒采用大、小曲共酵的发酵模式,大曲为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所用的高温大曲,小曲为传统青稞白酒所用的青稞小曲,

2.2.1.3润粮、蒸粮:青雲香型白酒采用分开润粮、蒸粮的操作工艺,将优选出的糯红高粱和黑老鸦青稞按照先水后粮的顺序分别放入两口活动甑子中,控制温度在95℃以上,润粮次数一般控制在三次,投水比例分别为6:4:3。第二次润粮开始于第一次润粮结束后1小时,第三次润粮开始于第二次润粮结束后4小时,润粮过程中需要适当搅拌以确保糯红高粱和黑老鸦青稞充分吸足水分,有利于后续的蒸煮糊化。用行车将润透后的糯红高粱和青稞分别取出,换底锅水准备蒸粮。第一次投粮时蒸粮时间控制在100-100min,蒸汽压力为0.08-0.12MPa;第二次投粮时蒸粮糊化时间控制在100-120min,蒸汽压力为0.08-0.12MPa。

2.2.1.4摊晾、下曲:糯红高粱和黑老鸦青稞蒸煮好后倒入晾堂上,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摊开散热,摊晾工艺采用打条埂操作工艺,温度控制在32-35℃,摊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洒适量的尾酒以增加香味前体物质。待糟醅温度降至28-32℃时,将混合好的曲药均匀铺撒在已翻拌均匀的条埂上,按照“一踢、二扫、三混拢、四上堆”的要求翻拌、收堆。

2.2.1.5堆积糖化:糖化堆积是将拌匀曲药之后的糟醅收拢成堆,堆积过程中大量的环境微生物进入糟醅,与糟醅中的曲药微生物共同作用于糟醅,糖化堆温度会快速升高,通过一系列生化和理化反应形成大量的酱香风味成分物质及其前体物质的形成,该过程是一个二次培菌的过程,又可称为“二次制曲”[25]。青雲香型白酒堆积工艺是将拌好曲的糟醅收拢堆积,起堆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高温季节平地温即可,低温季节可略提高1-2℃左右。起堆后按照四面上堆、一层覆盖一层的操作工艺上堆,堆高控制在1.5-2m左右,同时确保糟醅间疏松透气、糟醅不起团,糖化温度控制在30-38℃,保持5天左右,期间做好温度监测和感官监测。

2.2.1.6入窖发酵:青雲香型白酒采用红褚条石泥底窖池作为发酵窖池,入窖前先将窖池内残存的糟醅打扫干净,可根据实际情况泼洒25kg左右的尾酒在泥底和条石壁上,并在窖池底部铺撒一层曲药,控制在15-20kg左右。青雲香型白酒入窖时将糟醅分为底糟和面糟两部分。底糟是在糖化后的糟醅中加入半甑的丢糟,并加入115kg左右的曲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加入100kg左右的尾酒,拌匀后转入窖内,铺平并适当地踩紧,均匀撒一层糠壳作为标记。面糟是选用堆积糖化中发酵较好的2/3甑糟醅,拌入40-50kg曲药和15-20kg左右的尾酒,拌匀后平铺在底糟的表面,适当踩紧即可。

入窖完成后,用踩制揉熟的窖皮泥(新窖皮泥:老窖皮泥=9:1)按照周边厚(大于等于10cm)、中间薄(≥5cm)进行封窖,打扫窖池周围即完成封窖。发酵过程中需对窖皮泥进行养护,确保窖皮泥一直表面平整、光滑、润湿,无鼓包、裂缝等现象。

2.2.1.7开窖、蒸酒:待发酵周期结束后,用刀具将窖皮泥划成30-35cm见方的小块,仔细剔除窖皮泥上粘有的糟醅后放入窖皮泥坑中待后续继续使用。将窖池中的糟醅按照顺序依次取出,窖面糟醅每次出窖时按照一甑为准,其他糟醅每次出窖时以两甑为准,起窖底糟醅应该辅以人工操作,避免抱斗破坏窖底窖泥。将发酵好的糟醅与辅料拌匀,按照“轻撒匀铺、探气上甑”的上甑要求开始上甑,上甑时蒸汽压力要控制在0.12MPa以上,上甑时间控制在25min以上。上甑结束后控制蒸汽压力0.8MPa左右,蒸馏35min左右,馏酒温度控制在40℃-45℃左右,按照“掐头去尾留中间”的工艺要求进行摘酒,掐去0.5kg左右的酒头,另摘酒精浓度低于要求的为尾酒,中段酒进行分级储存。蒸酒结束后将糟醅运至摊晾坝进行摊晾,准备下一轮操作。

2.2.1.8其它轮次操作工艺:青雲香型白酒投粮采用的二次投粮工艺,分别是下沙和糙沙,其它轮次操作工艺与之操作相同,但摊晾工序不加量水,馏酒温度控制在35℃左右,蒸汽压力控制在0.2MPa左右,摘去头酒回甑复蒸,量质取酒分等级入库储存。

2.2.2青雲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

青雲香型白酒虽脱胎于传统酱香型白酒,但原料、酿造工艺、基酒后处理及酒体设计方面的优化赋予了其独特于其他香型白酒的五大特点。

2.2.2.1五轮发酵,精选三轮:青雲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创新性地将来自于青藏高原的黑老鸦青稞与本地糯红高粱搭配在一起,将青稞酒的清爽感与酱香型白酒的浓郁完美融合,中国白酒新香型也由此完美问世。由于青稞在用作酿酒原料时容易出现糟醅发粘起团的问题[26],因此青稞无法经历传统酱香型白酒七轮发酵,经过多次生产实验后,发现减少两个轮次的发酵能够完美解决青稞加入的问题。由于第一轮次产的酒正丙醇较高,第五轮次产的酒焦糊味重,因此青雲香型白酒盘勾时候采用中间三轮次的酒,完美形成了青雲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

2.2.2.2双蒸合一,叠加提香:青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采用独特的双蒸工艺,即将高粱与青稞单独进行蒸煮,蒸煮好后按比例混合均匀,这样有效避免了在蒸煮糊化过程中两种原料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了糯红高粱和青稞各自的特性,完美实现了两种粮食优点的融合,实现了酒体风味物质的叠加效应。

2.2.2.3过滤专利,醇和净爽:青雲香型白酒基酒在酿造过程同样会产生醛类物质、高级醇类物质和甲醇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酒体风格还会影响酒体质量。目前,行业内主要解决手段是通过活性炭、硅藻土过滤和陈放技术,但仍存在周期长、存储成本高、存储消耗大等缺点。为此,青雲香型白酒基酒处理采用独特的纳米级淀粉过滤技术(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可以将酱香型白酒原本至少3年的存放期缩短至数周之内,大大地减少了基酒处理所带来的损耗[27]。经过严格的过滤工艺、调和工艺和纳米级淀粉过滤工艺,青雲香型白酒酒体更醇和、净爽、花香四溢。

2.2.2.4双曲共酵,回味悠长:青雲香型白酒创新性地将青藏高原青稞酒工艺融入到了传统的酱香型白酒工艺中,采用独特的双曲共酵工艺,即传统的高温酱香型大曲和传统的青稞豌豆小曲共同参与窖外的高温堆积糖化,生香、窖内的发酵产酒,生香,经郭严格的过滤、勾调后酒体回味更加悠长。

2.2.2.5九香合一,层层绽放:青稞的加入使得青雲香型白酒香味不再是简单的“酱香突出”而是形成了复杂的“九香合一”的独特风格。青雲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高粱里面的单宁发酵产生花果香为物质,青稞中富含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堆积、高温发酵后产生复合香气等,加之秘制调和酒让整个香气产生多样变化,最终形成了“酱香,曲香,陈香,粮香,花香,果香,复合香,窖底香,焦糊香”等九种香气,九种香气蕴藏一杯之中,喝入口中可层层感受不同的香气绽放,即为青雲香型白酒“一杯聚九香,一念入青云”的独特酒体风格。

3 总结

青海稞能酒业研发的青雲香型白酒采用糯红高粱和黑老鸦青稞双蒸工艺、大小曲共酵工艺、纳米级淀粉过滤工艺,优选五轮次发酵中酒质最优的三轮基酒,经过精心勾调而成。是在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饮酒文化、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进行优化和创新而形成的,既是积极响应了国家对中国白酒产业“三品”专项行动要求,也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传统酒文化激烈碰撞的结果。青雲香型白酒的问世必将会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的一条“鲶鱼”,促动白酒行业从简单一味复刻转变为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白酒行业“三品”专项行动快速、高效、稳定的实施。

4 参考文献

[1] 赵毅飞.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及中外酒文化对比[D]. 厦门大学, 2019: 1-8.

   ZHAO Yi Fei.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Chinese wine cultureand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wine culture[D].Xiamen University, 2019: 1-8.

[2] 张温清. 芝麻香型白酒四甲基吡嗪形成及其高产TTMP酿造工艺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20: 1-10.

    ZHANG Wenqing. Formation oftetramethylpyrazine in sesame-flavoredbaijiu and its brewing technologv withhigh-yicld TTMP[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0: 1-10.

[3] 赵凤琦.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60-70.

ZHAO Fengqi. Research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Liquor Industry[D]. CASSGraduate School, 2014: 60-70.

[4] 工信部支持白酒申遗深入实施“三品”专项行动[J]. 绿色包装,2021(08): 12.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 supports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products' special action[J]. Green Packaging, 2021(08): 12.

[5]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J].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7(02): 4+69.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sued the '2017 Consumer GoodsIndustry 'Three Products' Special Action Plan'[J]. Standard& Quality of Light Industry, 2017(02): 4+69.

[6] 臧靖巍, 阚建全,陈宗道, . 青稞的成分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4): 43-46.

    Zang Jingwei, Kan Jianquan, Chen Zongdao, etal. Applications of Barley and Study on Its Components[J]. China Food Additives,2004(4): 43-46.

[7]次仁央宗.浅谈青稞的成分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西藏科技,2020(09):11-12.

   Tsering Yangzom. A Brief Talk on the ResearchProgress of Highland Barley's Ingredients and 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J]. Tib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909):11-12.

[8]王梦倩,孙颖, 邵丹青, .青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研究现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 41(23): 206-211.

    WANG Meng-qian1, SUN Ying, SHAO Dan-qing, etal.ResearchStatus of Nutritional Value and Efficacy of Highland Barley[J]. Food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2020, 41(23): 206-211.

[9]谢邦祥,舒春光, 次真多尔吉, .纯粮酿造藏传青稞酒新工艺[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 43(3): 4-10.

    XIE Bang- xiang, SU Chun- guang, CI- ZHENDuo- er- ji, et al. The New Technology of Br ewing the Zang National Bar ley Winewith Pur e Highland Bar ley[J]. 2007, 43(3): 4-10.

[10]安春兰.浅析藏族青稞酒文化与习俗[J]. 剑南文学,2013(6): 126.

    AN Chun-nan. A Brief Analysis of TibetanBarley Wine Culture and Customs[J]. Jiannan Literature, 2013(6): 126.

[11]范文来,徐岩. 酒类风味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1-25.

    FAN Wenlai, XU Yan. Flavor chemistry ofAlcoholic Beverage[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14: 1-25.

[12]兰州部队后勤部生产管理编.农业知识手册[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72. 08: 130.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Lanzhou ArmyLogistics Department. Agricultural Knowledge Handbook[M]. Lanzhou: Gansu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2. 08: 130.

[13]严正德,王毅武. 青海百科大辞典[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 10: 446.

    YAN Zheng-de, WANG Yi wu. QinghaiEncyclopedia Dictionary[M]. Beijing: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Press, 1994.10: 446.

[14]车富红,冯声宝, 李善文, .不同青稞品种与高粱中结合态风味成分和萜烯类物质的对比研究[J]. 酿酒科技,2019(12): 119-125+129.

    CHE Fuhong, FENG Shengbao, LI Shanwen, et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lavoring Compounds and Terpenes in DifferentSpecies of Highland Barley and Sorghum[J]. LIQUOR- MAKINGSCIENCE & TECHNOLOGY, 2019(12): 119-125+129.

[15]CHOI H S, SONG S,UKEDA H, et al.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ies ofcitrus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mponents: detection using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J].J agric food chem, 2000, 48: 4156-4161.

[16]DORMAN H J D, DEANS SG. Antimicrobial agents from plan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lant volatileoils[J]. J appl microbiol, 2000, 88: 308-316.

[17]李大和.建国五十年来白酒生产技术的伟大成就()[J].酿酒, 1999(6): 19-31.

    LI Dah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Liquor ProductionTechnology in the Fif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6)[J]. Liquor Making, 1999(6): 19-31.

[18]钟石新.贴牌乱象切莫砸了酱酒金字招牌市场[J]. 中国食品工业, 2021(10): 18-23.

     ZHONG Shixin. Don’t mess with the OEMmarket[J]. China Food Industry, 2021(10): 18-23.

[19]李克.李克茶烟酒优购指南2015年版[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5.01: 165.

    LI Ke. Lee Kecha Tobacco and Alcohol PremiumBuying Guide 2015 Edition[M]. Changsha: Hu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15.01: 165.

[20]周山荣.山荣说酒[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9. 03: 280-281.

    ZHOU Shanrong. Shan Rong said wine[M]. Shanghai:Wenhui Publishing House, 2019. 03: 280-281.

[21]沈毅,许忠, 王西, .论酱香型郎酒酿造时令的科学性[J]. 酿酒科技,2013(9): 43-48.

   SHEN Yi, XU Zhong, WANG Xi, et al. On the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roducing Seasons of Jiang-flavor Langjiu[J]. LIQUOR- 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9): 43-48.

[22]ZHENG X W, TABRIZI MR, NOUT M J R, et al. Daqu— A Traditional Chinese Liquor FermentationStarter[J].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2012, 117(1): 82-90.

[23]邱声强,唐维川, 赵金松,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原理简述[J]. 酿酒科技, 2021(05): 86-92.

    QIU Shengqiang, TANG Weichuan, ZHAO Jinsong,et al. Brief Introduction of Jiangxiang Baijiu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Principles of Key Processes[J]. LIQUOR- 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2021(05): 86-92.

[24]GB/T11760-2021, 青稞[S].

    GB/T 11760-2021, Highland Barley [S].

[25]戴奕杰,李宗军, 田志强, .酱香型白酒的轮次酒以及二次制曲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40(19): 24-32.

    DAI Yi-jie, LI Zong-jun, TIAN Zhi-qiang, etal. Flavor Components Analysis of Rounds Wine 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Secondary Starter-making of Maotai-flavor Baijiu[J]. Food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2019, 40(19): 24-32.

[26]刘义刚, 李兰.青稞小曲白酒生产方法初论[J]. 酿酒科技,2002(04): 57-59.

    LIU Yi-gang, LI Lan. Discussion on the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Highland Barley Xiaoqu Liquor[J]. LIQUOR- MAKINGSCIENCE & TECHNOLOGY, 2002(04): 57-59.

[27]杨磊.一种酒类过滤方法: CN201510288877. X[P].2015-09-23.

     YANG Lei. Method for filtering alcohol: CN201510288877.X[P]. 2015-0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