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有人手提CT片或者CT报告单来咨询,一脸焦虑地问:“我的肺上发现了肺结节,是不是肺癌?” 肺结节是不是肺癌?是不是很可怕? 肺结节,是指肺上直径≤3厘米的软组织影,超过3厘米就称之为肿块。 1cm以上的肺结节需要交给医生积极处理,尽快明确性质,不在讨论的范畴。 1cm以下的肺小结节,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其中直径<5毫米的微结节,恶性机率极低,很多国外指南并不重视。 绝大多数的肺结节都不是癌症。 肺小结节的诊断需要高质量的影像信息。 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评价肺结节的最佳工具是高分辨薄层CT。薄层的意义好比找土豆中的小虫,把土豆切得越薄,越容易发现虫子。也就是说,CT扫描的层厚薄至1.5mm,才能敏锐发现小至3mm以下的微小结节。而X胸片由于是全肺一次性的重叠影,所以要么显示不了小结节,要么显示出来的结节影是重叠后的假象。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患者提着X胸片或者外院的CT胶片来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补拍高分辨胸部CT。这可不是重复检查,是难为医生真的做不到明察秋毫呀。 对呼吸科医生来说,高分辨CT在电脑上的电子图像相当于有400多张“照片”,而病人手中的CT胶片显示的层面不到十分之一,所以患者可以把胶片当成是放射科赠送的“纪念品”,不能拿来做诊断。有时一些CT报告比较详细,描述了结节的数量、大小、密度和外形特征,给医生以明确的信息,就可以暂时不用重拍CT,而按照指南对肺结节进行归类以流程化处理。 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呢? 判断大于1cm结节的性质常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诊断技术,但8mm以下的小结节的处理则有流程化的标准。简单说来,需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和密度,以及患者是否有肺癌的高危风险来选择肺结节的处理策略。 1、 结节的大小: 一般来说,随着结节的直径增大,恶性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但炎性结节是良性的,大小不受此影响。 2、 结节的密度 根据结节的密度,则分为实性结节和含有磨玻璃密度的亚实性结节,后者包括纯磨玻璃结节或磨实混合性结节。一般来说,混合性结节的恶性可能性更大。而纯磨玻璃结节也有可能是肺癌的前期,即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记住,观察肺小结节的变化趋势比结节形态本身更重要。 结节的其他外观,比如结节的边界是否清楚、有无“毛刺”、有无滋养血管,有无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和破坏,以及是否有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增高,也对结节的良恶性判断非常重要。
(该影像资料来自网络) 原本是癌症的结节会不会在观察期内突然长大失控、变成晚期了呢? 要明白,肿瘤细胞也和动植物一样,生长需要时间。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结节倍增时间,也就是结节体积增加一倍所需的生长时间。 美国专家共识是如何管理肺结节的? 我们根据美国NCCN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提供的指南进行了归纳列表,可作为肺结节一般性处理的参考。这既是初次诊断结节的管理策略,也是根据随访中结节的变化进行诊疗调整的策略。 中国专家共识是如何管理肺小结节的? 中国专家们的观点与美国专家是否一样呢?我们主要针对≤8mm结节进行讨论。 一般偶然发现的肺小结节并不需要做任何药物治疗,立即戒烟就是最好的“治疗”。如果患者存在症状、或有细菌感染的征象,或结节直径>8mm,可以考虑经验性抗菌治疗。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有点晕了?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中国专家共识:
最后举两个具体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