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单项训练(一):“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

 成己土 2022-05-23 发布于河南

清凉月老师 思维本体学与科学实证 2015-07-02 08:42


节选自《科学实证》第四章-单项训练

单项训练有很多项目,但有一些项目是基础项目。这些基础单项训练项目是实证的基础,是我们使用任何实证方法都必须首先完成的基础工作。这些基础项目犹如地基,地基不牢,是不可能建成万丈高楼的。大家到过很多建筑工地,建筑上最耗时费力、投入最大的就是打地基。实证也是这样,如果基础不牢,是不可能获得轻松、快速突破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础项目。

在“思维衍生状态”,我们的思维总是有所住的。“思维衍生状态”的思维由“思维本体”和“思维内容(对象)”构成,因此我们要么住于“思维本体”,要么住于“思维内容”。

只有住于“思维本体”,我们才能自由选择使用任何其他思维状态,因此“住于思维本体”就象市中心的大转盘,我们只有首先来到大转盘,才能自由选择、自由决定进入其他任何地方,因此“住于思维本体”是实证的基础。

当我们住于“思维本体”后,思维的相续性运作过程将会被打破,“相续性思维”也就不存在了。“相续性思维”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一个思维现象,根据思维本体学“心物一体”的基本理论,与这种思维相应的、和我们关系最紧密的物质是身体。当“相续性思维”被破除后,身体觉受也就消失了。

反过来,在实证中,如果我们使用其他方法破除身体觉受,那么同样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这时候“相续性思维”也就不可能存在了,我们也就可以住于“思维本体”了。由此可见,“破除身体觉受、破除身体的整体存在感”是实证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当前的思维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思维现象。这两种思维现象是从高级思维状态的“潜意识专注”衍生演变而来的,在实证中,我们必须把这两种思维现象重新融合为“潜意识专注”,这样才能回归高级思维状态。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平时那种以“意识”为主导进行思维的模式和习惯,必须形成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这样我们就必须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工作。无论我们使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证,我们都必须首先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工作是实证基础。由于“放松”有利于潜意识发挥作用,我们经常采用“放松”的方法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工作,因此“放松”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实证基础。

表面看来实证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但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因为“意识”是接收身体感官传来的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选择等处理,很显然“意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身体感觉器官能够发挥作用。只要有身体的存在感,只要身体的感觉器官还在发挥作用,我们就始终处在“意识”作用下。反过来,当“身体的存在感”被破除后,身体的感觉器官将无法发挥作用,这样“意识”的运作过程将会被破坏。另一方面,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身体和“相续性思维”是一体的,“身体的存在感”彻底解除后,“相续性思维”也就被斩断了,而“意识”是“相续性思维”的一种功能,当然“意识”也就无法发挥作用了,这时候“潜意识”自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工作,我们也就能够在“潜意识”主导下完成实证。很显然,破除身体觉受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整个实证过程中,对我们障碍最大、实证最难突破的是身体。身体问题解决了,实证基础也就打牢了,以后的实证将会很轻松、很顺利、很稳定。为什么呢?因为身体是我们最熟悉、最依恋的物质体,我们总是把身体当做自己,总是无法克制地使用身体感知世界,逐渐我们就和身体牢牢捆缚在一起,同起共眠,形影不离。然而,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的身体是和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相应的,因此只要我们使用身体,哪怕我们还有一丝一毫身体的觉受,我们就一定处在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无法摆脱当前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有的人甚至疾病缠身,这样必然强化身体觉受,导致身体觉受非常明显、非常严重。这就必然使我们无法轻松摆脱身体觉受,不得不因为身体而被牢牢束缚在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实证的第一步必须破除身体觉受,同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怎样才能改变身体状态,使“身体觉受”消失呢?在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中,我们主要通过“放松”、“观手”和“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构成得到改变,从而轻松摆脱身体觉受、摆脱身体的整体存在感。

当然,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也可以使用“观心”这种方法通过改变思维状态、通过破除“相续性思维”而改变身体的物质状态,使身体觉受消失。不过放松、观手和观呼吸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效果更稳定,因此我们主要采用放松、观手、观呼吸这几个方法改变身体状态,破除身体觉受。

综上所述,实证的基础项目主要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放松、观手和观呼吸等。对于这些基础项目,我们一定要进行单项训练、专门训练,一定要做到原理明确、操作熟练、功效合格。

接下来逐一详细介绍这些项目:

第一项 “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

我们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思维现象,低级思维状态是由高级思维状态衍生演变而来的,同样的,“意识”和“潜意识”也是由高级思维状态衍生演变而来的,是由“潜意识专注”分裂而成的。

在实证中,我们要想进入高级思维状态,就必须把“意识”和“潜意识”重新融合为“潜意识专注”。怎样融合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以“意识”为主导进行生活。要想形成“潜意识专注”,我们就必须以“潜意识”为主导进行实证,这样潜意识就能连续发展,持续深化,逐渐形成“潜意识专注”。由此可见,我们的实证将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第二步是完成“潜意识”的深化,深化为“潜意识专注”。

第一步 潜意识转化(转变主导思维功能):

第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把平时那种以“意识”为主导的思维习惯改为以“潜意识”为主导,并形成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思维习惯。

我们当前有“普遍性留意”和“选择性注意”两种思维功能,其中“普遍性留意”是“潜意识”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以这种思维功能为主导进行实证。而“选择性注意”是和“有意识”紧密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潜意识化改造”,然后才能以改造后的“选择性注意”为主导进行实证。

无论我们使用哪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我们都必须改变以“有意识”为主导的旧习惯,必须形成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新习惯。旧习惯的破除和新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是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完成的,因此对于第一步的实证,我们首先要有“时间”上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夜成功。虽然我们的确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经过密集实证,获得短期突破,但这种短期突破往往是不稳定的,我们必须经历很漫长的时间才能使之真正稳定,才能获得真正成功。

此外,要想顺利、快速地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学习自然现象、生活习惯:

我们平时总是在“有意识”思维主导下工作、生活,但在睡眠中,我们却是在“潜意识”作用下睡眠的,二者之间有一个“打瞌睡”阶段,这个“打瞌睡阶段”是“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过程。

生活中这种“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疲倦的时候,正是“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时候;我们在烦杂的都市中不由自主向往清静的田园风光,这也是“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表现;我们每天中午总希望进行午休,这同样是“意识”向“潜意识”转化造成的。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种现象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由于我们对这些现象非常熟悉,因此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现象,就能快速、顺利地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就能实现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

创造转化机会:

为了尽快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工作,我们还可以按照实证原理,创造转化机会,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动极生静”的原理,加大活动量,使自己感动疲倦,希望休息,这样就能创造转化机会。

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潜意识运作规律,只要我们善于培养潜意识,就能创造更多的转化机会,顺利完成转化工作。

第二步 潜意识深化:

经过第一步实证,我们已经形成了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的良好习惯,我们已经能够完全排除“意识”对“潜意识”的干扰,这样“潜意识”就能持续发展,逐步深化为“潜意识专注”。

“潜意识”是自动运作的,当我们真正能够完全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的时候,实证过程将自动进行,因此第二步的实证是非常简单、非常顺利、非常轻松的,我们不需要专门学习、专门训练。

由此可见,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步,只要能够完成第一步的实证,那么第二步的实证也就水到渠成自然成功了。

注意事项:

由于我们的实证必须首先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这个工作,因此在开始实证时,我们不必马上按照某种实证方法进行实证,比如:我们不必马上“观呼吸”,不必马上“观微观”,而是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措施进行“心理准备”,比如:观想清静的自然风光,回忆那些能够诱发大悲心的事情等,这样就能使自己慢慢平静下来,使柔软心慢慢显现出来。

只要我们能够高度重视并充分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工作,就能与高级状态的心境相应。只要相应,就能使潜意识发挥显著作用,就容易完成转化工作。在心理准备工作真正完成后,我们再按照平时常用的实证方法进行实证,这样实证将很容易、很轻松。

假若我们在实证前没有做任何心理准备工作,而是马上按照平时常用的实证方法进行实证,比如:我们马上观呼吸,那么由于我们必须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在“观呼吸”等实证中完成这个转化工作。由于转化工作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因此这将产生审美疲劳,导致潜意识很难发挥作用,这样的实证是不容易成功的。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够高度重视并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就能有效防止审美疲劳的产生,就能顺利完成转化工作,顺利完成实证。

在做心理准备工作时,我们要注意保持静静地观想,尽量不使用身体,因为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是和散乱心对应的,是和有意识思维对应的,只要我们使用这种物质状态,就是使用有意识思维,就无法完成转化工作。

总之,在一切单项训练中,“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都是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个基础项目。实证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无论我们使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证,无论在任何实证流程中,“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都是第一步工作,我们必须首先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必须把以“意识”为主导的习惯改为以“潜意识”为主导。我们在每一次实证开始时,都要致力于完成这种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与高级状态“相应”,才能顺利实证、尽快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