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元认知?为什么要提升元认知能力?

 碧海蓝天kx32di 2022-05-23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上次写《什么是成长?》,对元认知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想着通过学习元认知,专门写一篇关于元认知的文章。战友杨柳在点评中又提了要求,我于是找来了一些资料,但是,越学习越恐怖,这东西既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概念,是一整套成体系的东西,想要说清楚恐怕不那么容易。

——其实上述“恐惧”本身,也就包含了一个我个人的元认知方面的东西在里面。我对这些大型的理论体系,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下意识对自己会有以下几个暗示:
第一、 这东西太复杂了,很难弄懂;
第二、 这东西所需要的资料太多,有些人一辈子专门学这个东西都不一定学好呢,我现在这样,更不行;
第三、 要不咱不学了,了解一些皮毛,可以吹吹牛就行了;
第四、 先放一边吧,等买了几本书之后再说。
其实这也就是我现在的真实状态。我想起了查理·芒格讲的那个笑话: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到德国各地作演讲,每次讲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关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论的,时间已久,他的司机记住了讲座的内容。司机说:“普朗克教授,我们老这样讲也挺无聊的,不如这样吧,到慕尼黑让我来讲,你戴着我的司机帽子坐在前排,你说呢?”普朗克说:“好啊。”于是司机走上讲台,就量子物理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后来有个物理教授站起来,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演讲者说:“哇,我真没想到,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请我的司机回答。”他还说,这个世界的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普朗克知识,它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他们拥有那种能力。另一种是司机的知识。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他们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实他们拥有的是伪装成真实的司机知识。
以下,关于元认知的理解,我拥有的就是“司机的知识”,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还记得李笑来讲的三个大脑吧:欲望、情绪与意志(没找到原文,大概是这意思),还讲了柏拉图的白马、黑马与骑手代表一个人的三个灵魂,也讲了其发展,弗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等等,我从认知上,本能地信服了他的观点,认可他说人的三个大脑是现代脑科学研究的发现。——看了资料之后,发现其实不能较真,三个大脑的理论只是一个假设而已。这样说吧,这个假设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但不可证伪,即不是科学,至少不是科学的态度。更让我纠结的是,三个大脑理论,却又是本文的基础,没有这个理论,无法讲述“元认知”。也就是说,元认知的理论也是构建在一个非科学的假设之上。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李笑来为什么在这个方面语焉不详了,也会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刻意练习”这一课程时,对元认知会产生一种很玄的感觉,因为他就是关于人类思想的运作模式的一种猜想,难以捉摸。
网络上曾流行一句话:不要惹我,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怕。我们在一笑之余,细思极恐,我们的体内是不是有一个我们自己都不能控制的自己呢?
罗胖在逻辑思维里讲个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外星人看地球,他发现有一种生物,叫做汽车,他的能量来源是一种叫人的东西,因为他看到,只要人一进汽车,汽车就会跑。很可笑吧,但你仔细思量一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认为我们人类才是万物之灵,其实可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因为,你可能只是基因的一个工具而已,对于基因来说,你就是相当于他的汽车,说不定它知道你认为你是万物之灵,会觉得极为可笑呢,很恐怖吧。——好,不说了,我不敢想下去,我再想下去绝对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

图片

元认知,就是来源于上述情况的哲学思考。即一个人的一部分有时候会跳出躯体,从上帝的角度看自己。——这引出一个悖论,“内省法自我证明悖论”:同一器官如何能够同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其实这也是我在开头提到过的三个大脑理论的依据,也是我为什么说三个大脑理论是元认知的基础。为解决这一悖论,哲学家AlfredTarski在1956年引进了“meta”即“元”的概念。这一哲学思考及哲学概念的提出,启发了心理学家,Flavell(佛拉维尔)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于意识及认知的元认知理论予以较为准确的定义: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注意,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李笑来对“元认知”的定义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元认知对思考过程不但有思考,还会有认知,还会有调节,即它会干涉你的思考过程,而不单单是思考。笑来老师应该是深刻理解了这个概念,在这里这样写,可能是为了读者理解方便。
元认知与生俱来,但元认知能力则有高有低,这好比每个都有一个大脑,但思考分析能力有高下之分。“剁手党”大家都知道,剁手这个评价,就是元认知做出来的,它让你知道这样做不对,恨不得把自己手剁了。——这是事后的评价。但对于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元认知可以在他打算做此事时,提前介入,提醒他不能做,甚至可能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2015年4月13日,河南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留下一封辞职信, “世界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去旅游,转身离开那座生活了将近35年的城市。网上一片赞叹,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人元认知能力很强,抑制了此类冲动吗?还是少部分人元认知能力强,发现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这是否涉及元认知。此人此前对生活的认知应该是,找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守着小家庭,天天柴米油盐,象很多中国人的选择一样。突然有一天,她对自己这个认知产生了怀疑,人生这样做,对吗?我认为,这就是元认知激活了,即对此前认知重新审视,所以这是元认知;其次,网上一片赞叹声,也是大家的元认知激活,认为目前对生存状态和生活的认知需要更改;最后,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选择去看看呢?这也是元认知的选择,通过对比分析,它认为这样不好,或成本太高,或存量难以放弃。

图片

那么,如前所述,这里有没有元认知能力高低的问题呢?我认为是有。
根据理论,大概可以从欲望、注意力、规律等几个因素来探知或训练元认知能力水平。
比如,李笑来在《刻意练习》中提到的坐享与兴趣,主要是从元认知的注意力因素来训练元认知能力,这是因为笑来老师认为,注意力是第一要素。
欲望其实也是一个衡量要素。比如,强奸犯,他肯定有一个认知,强奸即犯罪。但欲望控制了他,让他认为,即使犯罪也值的干,这说不定也是基因的欲望,基因为了把自己传下去,抛弃了这个找不到老婆的肉体(这是罗胖那听来的)。还有就是所谓的真爱,有人觉得可以为此而死。“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时就是情欲控制了整个人,注意力全部在情欲上面。但我们会觉得很美好,主要原因是,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繁衍。一个人是否从原始欲望出发,也是探知他元认知能力的一个因素。
规律则是我认为的比较高级的元认知能力要素。认知规律并运用规律,就是智慧。比如,宗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耶稣、老子、孔子等,他们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有较高程度的认知,从而创立了一套解释规则,拥有大智慧;六祖慧能创立禅宗、王阳明创立心学,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佛教、儒学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规律,这也是大智慧。元认知即找到认知的规律并运用规律。
回到上面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安于现状,即使知道这样不好,这说明他们还是依靠原始的欲望驱动,即生存与繁衍的欲望来决定自己的思维模型。比如找个安稳工作,这是安全感,也是生存欲望;结婚生子,这是繁衍欲望。这种欲望驱动,证明元认知处于低水平状态。而打破这种欲望控制的选择,去寻找诗与远方,这即说明元认知能力控制力较强,突破了人类基因深处带来的本能选择。当然,我们不是说这种选择就是好的,元认知本身没有好坏,只看你怎么用。
为什么要提升元认知能力?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可以提高你的自控能力。
首先是认清楚,哪些你自我认为的刚需,其实是欲望驱动,是本能驱动。唯其如此,你才有可能运用元认知能力,压制你的某些不必要的欲望,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举个例子,徐志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然,我没见过他,这里也是听说的)。在康桥,徐每天一封情书写给林徽因,林徽因心动,要求徐离婚,徐即刻要求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被迫携子远走德国。此时,徐认为的真爱,就是纯情欲驱动。如果还不够典型,徐与陆小曼,爱眉小札大家都看过,何等感人,此时徐亦是纯情欲驱动。但时过境迁,现实袭来时,徐其实很痛苦。“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如果他利用元认知,认清楚这只是一时情欲驱动的结果,大概也可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其次,可以通过训练元认知能力,自主调动你的注意力。这世界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太多,这世界有策略地窃取你注意力的公司也很多,这时的你都是被动的,只有你能主动调动注意力的时候,你才能把注意力有意识地放在成长上面。李笑来老师建议通过坐享,训练如何利用元认识调动注意力,通过兴趣,主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使得元认识放松,结束后调用元认知对此“全神贯注”进行感知,可使得认知更加活跃,进一步提升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提高之后,又反过来可以进一步提升调动注意力的能力,因为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元认知能力;
其三,通过训练元认知能力,充分认知你个人的认知规律,包括原来的认知是否被欲望驱动,通过何种策略,来调整你的认知,如何监控你的认知是否偏离了方向。因此,提升元认知能力,可以让你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并可以让你将注意力集中于该方向,最终可以确定你可以达到你设定的目标。

图片
那么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呢?我也不知道,据说是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方法。我的理解是,每个人由于家庭环境、生长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都不一致,也就导致了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及认知模式千差万别,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也就有其独特性,唯有你先意识到存在元认知能力,然后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去感知你自身的认知模式,采取一定的元认知策略,对你自身的认知模式进行修正,并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运用元认知随时监控认知是否出现偏差,当你做到以上几点时,应该说就是有较高的元认知能力了。当然,笑来老师提到的刻意练习,使用坐享、兴趣、反思三个方面来房间练习提高元认知能力,也我说的以上几点类似,但他这个很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有兴趣的战友可以一试,如果发现效果不明显,有可能你是不适合此类方法,那么你就要自己摸索了。
以上就是我对元认知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估计会贻笑大方,请战友不吝指正。

提升“元认知”策略,让学习更高效!


图片

  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能快速高效学习知识技能,而一些人却停步不前?为什么有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一些人却毫无头绪?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好不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无论放在什么方面这句话都成立。在学习这一方面亦是如此,学习方式风格千万种,适合自己的才能是最好最高效的。
  我们也都知道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但往往却如瞎子过河摸不着边际。其实我们与那些能找到自己高效学习方式的人不同的关键就是,我们缺乏一种能力—“元认知”。
  也就是说想办法提升“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让学习更高效!

图片

  一、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更直白地说,元认知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总结来了解自己的风格,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而拥有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学东西比较快,因为他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盲区,知道哪种方式对自己有效,并且会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相反元认知差的人就像无头苍蝇,处处是盲区自己也没有能力发现,只有埋头向前冲,这样结果是努力白费效率减倍。

图片

  二、提升“元认知”策略五种技巧
  好在“元认知”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请停止无效努力》书中找到心理学家理查德·克拉克在1998年提出了五种元认知技巧,可以让我们借鉴。
  1、筹划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
  首先知道分析。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会去分析做这个事情该去做那些事情。研究一个行业分析宏观的市场环境、如何盈利、人才市场等等这些方面。
  其次,是要制定出计划,一个大的目标下,计划需要做出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计划,这样更能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最后,还需要如何寻找资源,社交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等。
  由此可见:“元认知”强的人懂得筹划,而差的人没有规划,说做就做没有一点准备。

图片

  2、选择
  记得《高效能人的七个习惯》其中有一条是“要事第一”,这就是一个选择,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要选择出最关键最重要去完成的事情,并且一直谨记在心。
  还有在挑选信息的时候、看一本书的时候、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都要有选择性,筛选出关键要素。而不是什么都记什么都学,我们的精力有限脑容量有限,太多的信息最后反而会被信息淹没。

图片

  3、联系
  这种联系是接收新知识时,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认知天性》书中将这种能力称为“细化”。
  书中更是说到要是会细化知识,就能无止境的学下去。
  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越是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也就是说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越多,就越有助于记忆。
  比如我们读《终身成长》的时候,会想到《认知天性》,将《终身成长》中的成长型思维与《认知天性》中的细化知识能力相联系,这就是一种思维与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不仅能将我们的目标进行细化,也能更能整合后更好运用。
  你可以想想象,花样滑冰运动员把胳膊收拢在胸前,旋转起来就会更快。这就涉及角动量原理,将抽象的物理概率与已知的知识联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就是细化过程,这样联系起来知识点是不是更容易让人记住?

图片

  4、调整
  学习过程中看到反馈,能及时调整。虽然制定计划,但当得到负反馈的时候就要调整策略,而不是执拗的一条道走到黑。
  同时要分析与理解新的知识,必要时能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这个不难理解,有时候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有帮助,这时候就需要调整。
  比如我们在学车的时候,教练往往喜欢啥都不会的新学员,而不喜欢教那种会点开车技术但还没有证的学生,因为经验往往让他们形成习惯,不能重新调整也不容易接受教练教授的新技巧。

图片

  5、追踪
  能理解与应用新的知识,明确局限性,不会生搬硬套。
  通常学习有三个层次:知识层、能力层和价值观层。学到知识只是第一个层次,知识光只是知道却不行,将知识转化能力,到达能力层这就是应用的过程,更高一层就是建立整体的心智模式和价值体系。
  所以,灵活的运用学到的知识,明确了解新知识的局限性,并且能在经验与犯错中进步,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式和价值体系。这就是追踪的过程。

图片

  三、总结
  元认知是改变提升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知道自己的认知优劣势,才能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当局者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走一步算一步,我们即不了解自己,也不去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往往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却没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能力与自信。
  我们跟高手的差距往往也在于“元认知”能力的差距。可以借鉴以上筹划、选择、联系、调整、追踪的五大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元认知”提高我们学习效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