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一年了,“我”再介绍一下自己吧|留守儿童|孩子

 主播晓峰 2022-05-23 发布于河南
一年了,“种爱计划”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小伙伴。
有脸熟的朋友,有新朋友,还有站在门外观望的朋友。开始热热闹闹起来,是件让人欣喜和幸福的事。
走过一年,除了想把心里的感谢说出来,也想再介绍一下“种爱计划”,好让更多的小伙伴能够知道:我们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遇见了,再多一些了解,我们才有机会一起走得更远。
01
我们是谁?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一项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用书信往来这种最原始最走心的方式来陪伴留守儿童,把爱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书法名家米南阳题词
02
我们从哪里来?
2019年儿童节前夕,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中原农民出版社,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给母亲的一封信”征文活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余封信件。
这背后,让我们看到孩子们渴望交流、渴望陪伴的热切愿望。
于是,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种爱计划”,在学校设立“种爱信箱”,跟孩子们进行书信往来,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精神帮扶”。
同时,我们长期面向全社会征集志愿者,给这些留守儿童回信,并参与到给孩子们的送书、送课、送温暖活动中。
为什么写信可以支持到孩子?
1.孩子们可以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内心
Ø 这是一个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的过程
Ø 表达是孩子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Ø 帮助孩子释放他的部分情绪
2.正常化和普遍化
Ø 让孩子知道,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不是因为自己命运悲惨,而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
Ø 让孩子感受到许多他们所认为的愤怒、抱怨、委屈,是普遍的正常的事情
3.行为的模仿
Ø 在沟通中,孩子能看到别人的成长历程,为他的行为模仿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4整合与梳理
Ø 对孩子的人生或者一个阶段是一个很好的梳理,也是帮助他进行思维训练、思维整合、情感整合的过程
03
我们要到哪里去?
1.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设置——“种爱信箱”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心理弹性都弱于普通儿童。
心理弹性——是人在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能否快速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完成一项任务能力的信任程度。
一些留守儿童的两项指标均低于普通儿童,指标差距的严重程度将影响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孩子们支持,这也是“种爱计划”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年间,我们先后在河南、湖南两地,设置了8个“种爱信箱”,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我们希望通过文字的方式来陪伴启迪孩子们,给他们打开一扇看到未来的希望之窗。
未来,我们还将在更多的地区和学校设立“种爱信箱”。(欢迎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我们联系。)
2.《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34道特别家书
在“种爱信箱”中,我们甄选了不同类型的孩子信件,并邀请蒙曼、鞠萍、桑兰等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爱心人士给孩子们回信,最终集结成图书《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
《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
左一:蒙曼 左二:保冬妮 左三:陶真
右一:桑兰 右二:鞠萍 右三:周洲
(排名不分先后)
这本为留守儿童定制的精神食粮,将给孩子们送去心灵的慰籍,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灯塔。
3.志愿者专业培训
为了提高志愿者团队的专业能力,我们邀请中科院儿童研究领域专家韩茹博士,为志愿者进行培训:
如何通过语言,跟孩子们建立信任?
如何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基本需求?
如何帮助孩子寻找自身的优势和环境中的资源?
如何在沟通过程中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
疫情期间,我们邀请“种爱计划”爱心大使李梓,通过微信群多次为志愿者做“青春期揭开情绪碰撞”等主题的培训。
拥有爱心只是成为一个志愿者的基础,我们还将不断为志愿者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陪伴留守儿童。
最后,我们邀请更多有爱心的小伙伴加入这项活动:
“种爱计划”长期招聘志愿者
如果
你有爱心、同理心、慈善公益心,
同时又有责任心,
愿意给予留守儿童心灵抚慰;
如果
你认同“种爱计划”项目的理念、愿景和使命;
如果
你比较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如果
你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擅长用文字进行沟通;
如果
你能够按时回复孩子们的信件。
那么,
你就是我们要等的人。
你和我,就成了我们。
我们将用书信往来这种最原始却最走心的方式来陪伴孩子们。
我们将把爱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所有志愿者服务一年以上,将获得:
“公益志愿者”荣誉证书
青少年志愿者证书
社会公益、实践证明
志愿者小组负责人招募
有志愿者服务工作经验,有相对灵活充足的业余时间;
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配合组织方完成小组信件收集、发放和内容审核工作;
配合组织方做好线上、线下各种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我们也欢迎有能力的志愿者,
深度参与“种爱计划”,
关爱留守儿童,
你我携手同行!
关于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张慧娟
排版:路宽
审稿:邓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