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3纪念毛主席《讲话》:革命样板戏永放光芒

 新用户3596Ds5V 2022-05-23 发布于四川

收藏(0 评论() 字体: / /
现在的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名人们”“大款们”,他们的灵魂难道不比农民工人的手脚更脏吗?

  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纪念日。

  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都是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长期根本的指导方针,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纲领性文件.

  毛主席在《讲话》是这样谈自己思想转变过程的:

  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

  毛主席的这段话深深触及到了我的灵魂。可以说,《讲话》是我的文艺思想和创作的启蒙。现在的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名人们”“大款们”,他们的灵魂难道不比农民工人的手脚更脏吗?

  我们学习《讲话》,就是学习毛主席文艺思想精髓的所在,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是为“饱食终日,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上层分子们服务”,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奖赏的圣果,艺术生命也就因而终止了。如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国家的精华,为国家的未来服务”,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会带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走向光辉的艺术殿堂,走向心灵深处那片理想的圣地。因为我们的作品有了依附,找到了唯一的最广泛的艺术源泉。

  1、

  在1942年5月《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大批无产阶级文学家顺势而生,文学作品中的主人翁发生了裂变,工农兵以正面的形象开始出现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和开端。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大批表现劳动人民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如戏剧方面鲁艺的大型新歌剧《白毛女》,以及1943年春节开始的“新秧歌”运动中的王大化和李波合演的《兄妹开荒》、马可的《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小说方面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以及欧阳山的《高干大》,等等。这些文艺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记忆中的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样板戏是指那个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京剧《红灯记》、人民武装斗争的京剧《沙家浜》,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斗争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有反映抗美援朝的京剧《奇袭白虎团》,有表现解放后码头工人战天斗地英雄形象的京剧《海港》,有表现革命妇女反抗奴役不屈不挠斗争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还有革命交响乐《沙家浜》。

  

最全的样板戏名段欣赏

  【京剧】《红灯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音乐:刘长瑜 - 百年经典17:京韵隽永

  千百年来,文艺戏剧舞台总是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权贵富豪所霸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工农兵形象挺进戏剧舞台,那个时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具体完成这一历史性突破的首推革命样板戏,她成为戏剧创新史上耀眼的将星。样板戏必然会载入史册,她就会随之永存,必将会在社会扬弃中彰显出愈来愈重大的思想推动作用。

  可以说,革命样板戏堪称《讲话》精神的最高楷模。

  她已经逝世31年了,但她领导和推动的样板戏依旧熠熠生辉。

  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样板戏,是她领导的文艺革命的卓越成果,是她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2、

  1914年3月,她出生于山东省东南部的诸城县关一个手工业的贫苦家庭。

  1926年,她小学毕业,时年12岁。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她的母亲维持生计都困难,只好缀学。

  1929年春,山东省实验剧院面向社会招生。面对学校免收学费,而且免费提供食宿,每个月还发给两元钱津贴的诱惑力,她参加面试,并获得满堂彩。

  在剧院的学业是繁重的,她把全部智慧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不仅阅读戏剧方面的文字和剧本,学唱古典歌剧,学演现代戏剧,而且还要熟悉各种乐器。负责教授的老师严格地训练她,以至到了非常苛刻的地步。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耐劳的意志,去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学业,有些水平甚至超过了老师的要求。她的老师不时惊叹:这个学生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劲头,这么旺盛的求知欲望,这么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品德!

  她不为世俗所左右,不向黑暗苦难的社会低头。她有志气,有远大理想,决心学习好剧院老师教的每一课,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今后的生活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6岁的学生和演员,面对着的是1930年前后的中国现实。那是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广大农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封闭的、落后的、愚昧的、九斤老太式的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观赏戏剧,特别是话剧、现代戏剧的能力。而畸形发展的城市,如北京、天津、济南、烟台,既有西装革履的买办、阔少,也有长袍马褂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儿。他们说演员是臭戏子,当成玩物,特别对女演员,更是肆意亵渎,污言秽语随便发泄,他们看漂亮的脸蛋,看阿娜多姿的身材。对他们讲究艺术,推广戏剧革新,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她非常苦闷。她本想以自己精湛的演技,来推广现代戏剧,改变人们的落后认识,一展改造社会、抨击有钱人、为穷苦人争口气的抱负,同时也改变自己受歧视的地位。现在却到处碰壁,处处不顺心,自己刻苦学艺火热的心凉了半截。

  尽管她的学业完成得很好,戏剧水平也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她的演出并不满意,无论是在济南,还是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这原因很简单,当时能买票到剧院听戏的大都是有钱人,他(她)们需要刺激,喜欢看才子佳人的缠绵柔情,旦角在舞台上的风骚,男欢女爱的肉麻的戏剧情节。这恰恰是她不愿做的,也做不好的,她一上舞台往往会露出她刚强倔强的本性,尽管是个女演员,也使有钱的戏迷们感到不够味,不解馋。

  山东省实验剧院关门后,她在指导老师赵太侔的引荐下,继而到青岛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攻读艺术理论的课程。考虑到她的生活十分困难,赵太侔又和图书馆长商量,让她到青岛大学图书馆担任出纳兼管理员,每月三十元的薪水。

  她的求知欲非常强,她热烈地、如饥似渴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吸纳各种各样的营养。她阅读了五花八门的学科和流派的著作,熟记了大量的古典名著;她涉猎了戏剧、诗歌、小说各个文艺领域。她还自己练习写剧本,写小说,写诗歌。她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才华,得到了赵太侔、赵炳欧、沈从文等学者的赏识,她写的小说在全班第一,她的作品曾在校园文艺园地和其他刊物上发表。

  在这些书籍和刊物中,给她教育最大的是《共产党宣言》,甚至这本书决定了她一生的信仰,指引了她一生的道路。此外,《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书,也是她奔向共产主义新生的启蒙教材。

  她不光刻苦学习,还参加社会上的活动。她在学校的大会上慷慨陈词:“……爱国青年不团结,中国没有出路,中国人民不反抗,光明不会到来!我愿把自己的青春热血,贡献给人民和我们的解放事业!”

  从潍河上游走出来的叛逆女性,在山东省实验剧院的经历,是独立人生的第一步。在那里,展示了她许多优秀品质。刻苦学艺,专心自己的学业,在戏剧、乐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达到相当高的造诣,这是剧院师生所公认的。同时,她的叛逆个性得到进一步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她对戏剧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她反对把自己心目中的正面人物演成油腔滑调、娇滴滴、软绵绵、供人玩赏的优伶尤物。就是对于自己的装束,她也坚持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剧院录取她时,有的考试官看中了她的大辫子,而她却偏偏剪掉了辫子,梳着短发,以一个现代女性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因为她认为当时的长辫子也是封建压迫的象征。

  叛逆如她,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年轻女性的代表。不在叛逆中新生,就在逆来顺受中消亡。她走上了叛逆的路,革命的路,新生的路。

  3、

  她的成长由于通过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后的复杂斗争的考验。从一个追求革命的女性、普通的党员,变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夫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从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并勇往直前参加建国后的意识形态斗争,特别是参与那场特殊时期,这又是一个重大考验。在这些考验中,背叛革命理想、贪图荣华富贵者有之,不分是非的糊涂虫有之,抛弃马列主义的“聪明人”有之。而她,是暮色苍茫中的劲松,高大、挺拔、百折不挠,不向锦衣玉食的“皇后”宝座低头,不被造谣中伤吓倒,不因阿谀奉承而转向,不为威逼利诱而屈服。

  “我们要创造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艺”,“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舞台上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工农兵,不是这些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不是这些国家真正的主人翁,那是不能设想的事。”(《谈京剧革命》1964年7月)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红灯记》时,舞台上李奶奶的第一段唱“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有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就激动不已。整个画片扣人心弦。

  

  经典<红灯记>

  她为工农兵走上戏剧舞台据理而争,首先在京剧、芭蕾舞、交响乐这些被地主资产阶级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战果,落实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改变了文艺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的现状。一批光辉的革命样板戏,让工农兵英雄形象终于在舞台上站了起来,在无产阶级戏剧艺术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彻底改革了京剧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艺术。

北大教授孙庆东谈样板戏

  她是革命的文艺家,她的创作激情,无人可比。她的话剧、京剧、电影、书法、摄影、服装设计,皆有建树。她的艺术成就,必将永载史册。时至今日,还有人辱骂她为“戏子”,实是封建余孽,品格低下,灵魂卑鄙的无耻小人。

  她对艺术见解深刻,大家眼光,大师水准,至今仍无人超越。她青少年时代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风华正茂时期又在毛主席身边耳濡目染,先天聪慧,后期熏陶,可谓集天地灵气于一体。她领导文艺革命,立足于民族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包括京剧、芭蕾舞剧、交响乐《沙家浜》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光华灿烂的文艺作品,受到全国人民热烈欢迎,受到全世界文艺家的肯定和赞扬。

  她之后,那些老的演职人员还在,后来者才华卓越,研究生一批一批毕业,却没有创作出一台能达到样板戏水准的剧目,实在是艺术人生的可悲。那些贬低她、辱骂她窃掠他人艺术成果的文化精英,也实在是丢尽了自己的颜面。

  4、

  样板戏的英雄人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家共同创作的艺术经典,样板戏属于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样板戏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艺术享受,还有深深的思考与鼓舞。样板戏启迪灵魂,开阔胸襟,振奋精神。

  在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指引下,工农兵占领舞台;颂扬革命英雄形像,激励人民的斗志,元气满满,正气盈天;样板戏的唱腔浑厚,听了让人精神爽朗,充满希望。

  当代中国,真正代表民族文化最高的就是样板戏。唐诗、宋词、样板戏,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真正的艺术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未来的人们必将记住她,通过样板戏,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曾进行过的英勇斗争,了解到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讲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指南,是夜航的灯塔。《样板戏》是讲话精神指导下最杰出的作品,永恒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