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拳劲力生成的规律你知道吗?

 新用户38922816 2022-05-23 发布于海南

图片

人们无论在打拳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直立的能力,如在站立时出现身形弯曲、脊柱不正、盆骨歪斜的这一类人群,打拳时劲力的发挥也不会很好。

打拳要求人体要具备中正,这个中正并非是指简单的身体姿态,它实际上包含了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合理运用。正常的发劲方式,会使本已偏斜的身体形态得到纠正,身体的发劲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打拳首先要具备整体的核心劲力,从头顶到脚底,人就像一根柱子立于天地之间,头部的抻拔与脚趾抓地相互配合,才可以在实际运动中,爆发出人体最强大的劲力。

同时,连接头与脚之间的纵向力线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根弓弦的话,那么身体各个关节之间骨缝的撑起就让这根弓弦充满弹力,整个人体架构也将如一把蓄势待发的“弓”,爆发力十足。

我们打拳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松,应是该紧的紧,该松的松,松的是肌腱,紧的是大筋。松是为了更好的紧,紧是为了更好的发放劲力。

人体上下交接,头要领拔,肩要沉,胯要翻,趾要抓,从上到下节节贯穿,同时通过膈膜升降,调动腔内筋膜,进而拉动内脏,以此来达到内外连通的目的。

膈膜的升降可以通过髂腰肌连接至胯根,通过两腿外旋,下连至脚底,形成整体连接。

我们在产生纵向力线拉抻的过程中,大筋绷起的状态要恰到好处,过紧则僵,过松不弹,所以拉抻的过程至关重要。纵向和横向劲力的转接则需要通过两肩两胯来实现,肩胯的同步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整体用力的状态,同时肩的开合翻转与胯相配合,纵横交错,形成螺旋劲力。

在身劲产生的过程中,“肩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不负责支撑人体架构,但却连接着身体各处躯干,能够使身体各部位协同一致,进而实现整体联动。

胯关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关节,是身体劲力转化的核心,无论是横向的拧转还是纵向的翻转,它都参与其中,是身体中节核心,劲力转换之所,委实不容小觑。拳谱有云“无胯一身空”,其作用可见一斑。

身体的整体劲力,以背部最为重要。背要平而顺,头要领起,脖子要拔正,盆骨要翻压,腿部要旋抻……,直至上下劲力浑然一体,唯有如此,才能在运动过程中具备筋骨劲力发放的能力。

图片


万事先开胯,开胯是武术、舞蹈、瑜伽、等各类体育的共通基本功!

俗话说:宁教十手拳,不教一把胯!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