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风月二

 德耀守望 2022-05-24 发布于安徽


辛丑岁末杂记之十五

     古镇风月(二)

   寒风无语,冬雨无声。

   这些天,云未开,雾不散,绵绵的雨丝循着暮冬的脚步,不急不缓地走来,似乎从另一个世界里来,笼罩了整个尘世。

   毛手毛脚的冬雨多时未歇,潇潇的洗着古镇安铺,打在骑楼,打在青石街上,漾开晶莹的水花。静静地看滑落的寒雨,勾起了茵的愁绪,脑海里捕捉到了温庭筠写晚秋时节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多年前的一个秋日,准备上学读书的茵,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爷爷带着她到文笔塔拜魁星公,祈求神明保佑聪明伶俐,金榜题名。文笔塔,又称文阁,位于古镇西街约一华里处。内供魁星公站立偶像。魁星公右手握笔,左手捧经,笑视前方,文静温和。爷爷说,魁星公有光亮。

   茵仰头望着爷爷,天真地说:“真的吗?他能保佑我吗?”

   “会的!志气在你心中,就是魁星公送给你的光,光亮整个世界。坚韧、刻苦和勤奋的你就是那道光。”爷爷还说,有个外国人有句名言,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自那以后,爷爷多次带她到文笔塔拜魁星公。直到后来了解到爷爷青少年读书、恋爱的许多事,知道爷爷为什么喜欢李商隐,喜欢听女歌手唱《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那一腔回肠九曲、幽泉百迭的情愫,一曲浓情胜酒、挚爱若火的恋歌,醉了爷爷,他常常忘情地合着节拍哼了起来,茵也就朦朦胧胧的喜欢上这首歌。她知道,爷爷年轻时的恋爱瑰丽幽玄,该是在山叆叆在水漪漪的一支歌呢。

   江边的文笔塔表情庄严,作为古镇的见证,依然是古镇的地标,它的魂魄里有着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

   文笔塔在一片葱郁的树旁,绿油油的树叶点缀着绿意无限的天地。茵每次到这里,都感觉到一种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气息迎过来,大抵绿色格外能鲜亮人们的心性,吸入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那个塔尖,犹如笔尖。它是灿烂阳光铸成的,是北部湾常见的台风搓成和雨水制作的。这塔尖高耸在苍劲茂密的树冠上面,俯首就看到九洲江船帆穿梭,从容不迫走向远方;这塔尖是书写着锦绣文章的笔尖,腹内回荡一番番远去的激情,一场场周而复始的潮汐。

   在茵看来,文笔塔是个寂寞的人,站在那里,用明眸拨动她心灵的微响。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古人在绵绵秋雨中沉思感悟,茵在潇潇寒雨里回想往事,忆念爷爷,在绵绵雨丝里,她似乎看到爷爷在骑楼街上漫步,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她。

   古镇骑楼百年的兴起与规模,仰赖于安铺人不以山海为远,敢于闯荡。他们把汗水、屈辱和苍凉留在异国,把财富、兴旺和见识的新奇与美好捧回故园。历史久远了,但是茵的爷爷的爷爷创业奋斗的故事依旧年轻,依旧在古镇骑楼上被风月摩挲着,擦亮着,欣读着,潜吟着。祖先建造出一幢幢洋楼,充满了西欧北美南洋的建筑元素,古罗马穹窿、古希腊柱廊、哥特式尖拱……

   世居在这里的茵,喜欢在这条古街上行走。两边欧陆风情格调的骑楼,在古老土地的怀抱里沉静地挺立。悠久的八音依然年轻,应和着腊味、年糕、月饼、酱油的香味,张弛回荡,定格于久远。

   雨夜,整个世界湿漉漉的,茵的心情湿漉漉的。一片雨中的灯光月影,朦胧照亮安详的古镇。

(《清芳斋》2022年元月26日 文/湖畔飞歌)

(文/图2.3湖畔飞歌  华德耀编辑于2022年5月22日 图1来自微友湘田律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