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近几十年来才兴起的陋习,实际上是现在社会出现的一种恶习。 当我们现在社会在男女方面出现一些保守思想时,有的人将这种思想归咎为受古代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这是对的,封建社会就是讲究“男女授受不清”,这就是古代古代交际礼俗,委婉、储蓄,这种礼仪在汉族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试想想在这样礼俗环境之中参加婚礼,男人们连挨都挨不着新娘与伴娘,甚至多看两眼都不行,如何像现在一些婚礼之中那样,摸了伴娘摸新娘,全身摸遍,有的地方甚至当众脱去伴娘或是新娘的衣服,做出各种令人作呕的下流动作来? 这种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是有很多陋习,主要体现的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行为的禁锢方面,也就是我们经常批判的“封建礼教思想”。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垃圾桶,也不是农村所用的潲水桶,想让你装什么就装什么,把现在形成的一些社会恶习,装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篓子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知和亵渎。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婚俗中,唯一称得上“闹”的是“闹洞房”。有的民俗学家认为“闹洞房”是婚闹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尤其不能把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婚闹与传统婚俗的牵扯在一起更不应该,不配为民俗学家的头衔。当然,也可能一些地方有一些独特的婚俗,但绝不是现在婚礼中的这种恶习。 如湖南地方的汉族古时闹房就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喊礼仪的,有讲吉祥话的,有的地方为了增加喜庆的氛围,在洞房里唱花鼓调子,或者地方民歌小调,仅此而已。 湖南苗、侗、瑶、土家等民族,在古代男女的交际比汉族要开放得多,很多村寨不讲究“封建礼教”那一套,但他们闹洞房时却规规矩矩的,一切都按传统的礼仪行事。这里的少数民族闹洞房最热闹的也是唱闹洞房歌,或者是唱山歌,都是一些祝福新婚夫妇的词。 湖南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闹洞房都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所有人都必须退出洞房,再也不能打扰新婚夫妇。 过去,中华民族中不管哪个民族的婚俗中,“闹”是热闹的意思,而且是很讲究“礼”的“闹”,也就是说这种“闹”不能越“礼”,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而现在有些地方,婚闹的形式是越来越离奇,有的甚至因婚闹走进了法庭,群众斥责为伤风败俗。何谓伤风败俗?就是败坏社会风俗,说得更深一点,就是败坏过去社会上认可的社会传统习俗。事实上,这也就是否定了现在的婚闹恶俗与传统的婚俗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的婚闹并不是古代传下来的,是一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们为“别出心裁”、追求“个性”、寻求刺激搞出来的花样。这种形式一经出现,很多人就跟着效仿,并传遍全国各地,只是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已。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亲眼目睹过一次婚闹。那时,我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在婚礼的举办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丑陋的表演。 朋友结婚是在冬天,他家的左邻左舍的男人们,不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没有结婚的,在新娘进屋后,将新郎的衣服剥光,让他穿上女人的裤衩和胸衣,然后用报纸做成一个圆锥形的高帽,高帽上书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新郎xxx”。然后将其双手反剪而捆,赤脚,由新娘在前面用一根绳索牵着游街,后面的跟着一群人,一人手上拿了一扇铜锣,走几步敲一下锣,让新郎高声叫一声“我是新郎xxx”,如果新郎不喊,后面的人就用竹枝抽新郎的小腿。 如此场面,新郎哪里是新婚大喜,简直是在受酷刑,仿佛到地狱里走了一趟,场面惨不忍睹。这位朋友婚后对我说,后面那群人中已结婚的人,他之前也曾作践过他们,未结婚的人,以后他们结婚时,他也要去作践他们。 婚闹的恶习就是那些年形成的,也就是如我的那位朋友说那样负气传承下来的。 近几年来,有很多的年轻人人结婚时要求按传统的婚礼仪式来举办,看来这种婚闹恶俗终究还是会被文明社会所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