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发生在口角黏膜的一侧或两侧。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连吃饭说话都受影响。此病常常发生在冬季。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口角炎的诱发因素是冷干的气候,会使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口唇干裂时,人们常会习惯性地用舌头去舔,这更容易使口角干裂;若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还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口角炎的发生。 中医认为口角炎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脾胃积热,日久伤阴所致。 口角炎的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清胃凉血,滋阴泻火。 病因病机 1.脾胃郁热 中医辨证治疗口角炎 1、脾胃积热型 主要症状口角处红斑、水肿、流滋,继而结痂,疼痛,甚至影响张口说话及进食,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治法:清胃凉血 方药:清胃散加减 生地12g、当归9g、牡丹皮9g、黄连9g、升麻6g、知母10g、薏苡仁15g、山药15g、生甘草6g 方解:黄连苦寒泻火,以清胃中积热;生地凉血滋阴;牡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活血;升麻散火解毒,与黄连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并为阳明引经药;加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薏苡仁、山药,健脾除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阴虚内热型 主要症状口角粘膜皮肤湿润、皲裂、粗糙脱屑甚或出现以口角向外的放射性皱纹,伴心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石膏20g、熟地15g、麦冬15g、知母9g、牛膝9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甘草6g 方解:熟地养血滋阴,补精益髓;麦冬养阴生津,助熟地以滋胃阴;知母苦寒清胃热;牛膝滋补肾水,并可引热下行;山茱萸滋补肝肾;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泄肾降浊;牡丹皮清热凉血泻肝火;茯苓健 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一、中药治疗 1.凡属脾胃郁热,舌苔黄腻口臭者,治以清脾泻热之法:用药干葛10克、升麻9克、赤芍9克、甘草5克、黄芩9克、麻黄3克、肉桂1.5克、生石膏15克、生姜2克、葱白1茎,水煎服。 2.若症属脾虚湿浊不化,舌淡苔白者,宜健脾祛湿。用药白术15克、青皮9克、炮姜6克、制半夏10克、木香3克,水煎服。 二、外治法 口角炎口角干燥结痂而疼痛者,治用清热润燥法,可涂黄连膏或麻油,每日数次;口角湿烂者,应用解毒祛腐之品,用黄柏、野蔷薇根等分为末,调敷局部,每日1~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