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应使齿面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齿心具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齿面的各种失效,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的工艺性,以达到齿轮的各种技术要求。 根据热处理后齿面硬度的不同,齿轮可分为软齿面齿轮(≤350HBS)和硬齿面齿轮(>350HBS)(HBS、HBW其实都是布氏硬度HB,只是压头不同)。一般要求的齿轮传动可采用软齿面齿轮。 二、为什么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质量是决定齿轮质量的关键,是齿轮实现低噪声、高精度,长寿命的关键因素。热处理包括:一是普通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二是表面热处理,其包括表面淬火(如感应淬火、激光淬火等)和化学热处理(如渗碳、碳氮共渗、渗氮、氮碳共渗等)。 优质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的性能不仅与化学成分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适当的热处理。如果零件不需要热处理,选择碳素结构钢就可以了,前提是机械强度满足要求。如果零件需要热处理,则必须选择优质碳素钢或合金结构钢,化学成分不稳定是没有办法确定热处理工艺的(如,谁听说过对Q235进行热处理的)。采用优质碳素钢或合金结构钢,一定要热处理(例如:调质),否则就是浪费。 三、齿轮常用热处理工艺 (1)调质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将齿轮淬火后进行高温(500~650℃)回火的操作,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调质处理常用于含碳量0.3%~0.5%(质量分数)的优质碳素钢(如45钢)或合金钢(如40Cr)制造的齿轮。40Cr钢的含碳量为0.37%~0.44%,略低于45钢的0.42%~0.50%。 调质可以细化晶粒,并获得均匀、具有一定弥散度、优良力学性能。调质齿轮的综合性能优于正火。 (2)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常用于中碳钢或合金钢,如 45、 40Cr钢等,主要有感应淬火、激光淬火与火焰淬火等。 齿轮表面淬火主要采用感应淬火工艺。感应加热速度快,几乎没有氧化、脱碳,齿轮变形很小,还易于实现局部加热及自动化生产,热处理成本低。因此,在特种设备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调质和表面淬火的区别 表面要淬火是强化表面硬度,仅仅是表面一层获得较高的硬度(通常为0.8~1.2mm)。调质是为了获得整体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适当配合,以保证零件长期顺利工作。 表面淬火的特点是抗疲劳点蚀、抗胶合能力高,耐磨性好;由于齿心部分未淬硬,齿轮仍有足够的韧性,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 总的来说,齿轮的热处理可以用一句来形容:“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五、调质和表面淬火的先后顺序 一般齿轮的热处理工艺,是先调质后进行精加工,齿轮加工好后进行齿面淬火。如果顺序弄反,先齿面高频淬火然后在进行热处理调质,那么齿轮整体的硬度就是调质的硬度,相对于高频淬火硬度是不高的。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齿轮心部强度,往往在表面淬火前先进行调质处理。 齿轮调质后因硬度不高,轮齿精加工可在热处理后进行。 调质常用于齿轮的预备热处理(如渗氮、感应淬火前的调质处理)。 表面淬火齿轮的典型加工流程: 坯料→锻坯正火(或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半精加工(制坯)和制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机械精加工→成品。 六、热处理的技术要求 举例说明: (1)45钢 (2)40Cr 七、常见错误 材料的牌号要书写规范,例如: “45钢”不能写作“45号钢”、“45#”或“#45”; 热处理后的硬度单位放在数字之后,例如: “217~255HB”,不能写作“HB217~255”; “40~50HRC”不能写作“HRC40~50”。 以上两点错误,是设计图纸中常见的错误,望大家切记并改正!并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切不可做“差不多先生”。 下图为《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齿轮的力学性能表,红线框中的数据希望大家能牢记,因为作为机械设计人员,经常会用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