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林指月》(文艺鉴赏集)(1)

 徐树爱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与中学生谈诗歌欣赏创作

1诗与歌的区别

      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诗与歌本来是不分彼此的,诗言志,歌咏言。诗与志,歌与诗是一体的。

到了后来,就逐渐出现了和乐的乐府——词,不和乐的徒诗。不和乐的诗,主要是满足阅读,不配乐吟唱作为徒诗,也可能适宜朗读,它的所谓韵律,不过是为了形式的美质与顺口罢了。这种徒诗不再是诗歌的混合体,虽然结晶着音乐的影响和乐的诗,本来是依声填词,少量的依词谱曲,到宋朝时,大多的词承接了诗歌合一的格式,公尺谱不便于识别,因而只留下了一些音乐浸透文字作为词,只是存留了格式步与言,平、仄,韵与律等的音乐痕迹

2诗歌的意义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诗歌固然不如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来的实惠,但是,却是精神必需的营养,是人类进步精神升华的催化剂。写诗读诗,爱好诗歌是高雅的精神高贵活动,诗意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诗意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也许对经济发展不起什么作用,即便不会影响他人,至少可以自我娱乐、自我升华、自我拯救这就是诗歌最起码的作用。

3诗与区别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门类,它与散文,小说和戏剧有共同的属性,有相容的要素。文学作品包括的基本要素是:诗歌逻辑,音律,韵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舞台设计与表演。对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大门类,诗歌逻辑是它们共有的要素它们文学属性不同,但又同属于文学。

而诗歌有诗歌的逻辑,诗歌逻辑的内容包括:意境,情境和语言技巧。诗歌逻辑是指诗歌创作和欣赏的复合思维过程,是形象化了的抽象思维。诗歌的要素有:诗歌逻辑,音律,韵律。散文的要素有:诗歌逻辑,不完整的音律韵律,不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小说的要素有:诗歌逻辑,完整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的要素有:诗歌逻辑,人物,故事情节,舞台设计与表演。  

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运用语言信息创设特定的意境和情境,伴之卓有成效的语言技巧,履之音律,韵律,便酿造成一首诗歌。真正意境和情境的形成并感染读者,还要靠读者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有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拓展,又有情感的酝酿,哲理的感悟,还有语言技巧的愉悦。诗歌逻辑是诗歌的主体,最不易把握和学习。音律和韵律都可以让人们听到看到,而诗歌逻辑只能靠人们从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慢慢感悟获得。  

4如何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诗在诗外,画在画外,要写好诗歌,功夫在诗歌之外文化之中,所谓文化,是指中国乃至人类大文化,包括文科与理科的知识。中国诗歌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诗歌是传统人文文化的凝结文化是海,诗歌就是海中的蚌珠。建议多读古典诗词,适当读名家代表作白话诗;多读美文读名著,多写文章,少写诗歌。这样你的诗歌才可能会更有分量有质量。

5诗歌创作步骤

诗歌总是有题目的,题目是从何而来呢?一是应酬答,或者命题作诗,或者以对方题而和之。二是诗歌的灵感性捕捉,往往是现有诗歌意象意境灵感,书写出来,然后润色,然后才根据诗歌进行抽象和概括,斟酌出题目来。题目的拟定要点睛传神,要准确传达诗歌内容。

    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平时只能努力学习与思考,有量变就会有质变有灵感光临。写诗要趁灵感,有感而发,写个人体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灵感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它说不定什么时间会降生,所以建议经常装着一个小笔记本,床头放着铅笔与纸张,以备不时之需。我诗集《鸣雏》里,标题凡是带一个“梦”字的,就是在睡眠中得的灵感,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摸索着记录下来的。

6诗歌创作素材

有所感可以有所发,有所美感可以有所表达,按说生活题材无处不在,但是还是要选择更有美感的更有意蕴的瞬间感受来写。现代有人专以下半身为题材,以垃圾为表现题材,显然太走极端了,甚至有人自己称自己为“屎人”,实在是在瓦解诗歌的存在,此举不足取。

诗歌要感人必须自然真实而美丽,要自然真实,就要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要有感而发,避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因为真实而自然,也因为自然而真实。这里的真实,是说感受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生活来源的真实,作为诗歌,其真实是生活的真实转化了艺术真实。它来源于生活,比生活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有主观情感的浸透,更有知情意的内涵和精美的形式表现,这样的诗歌才会感人,使人心灵震撼,印象深刻。

7诗歌的表现技巧

寓意、真实情感肯定必不可少,词语仅仅是为了表达“意”和“义”及音韵而已,诗歌首先要言通义顺,符合常情。诗歌要有真情,但是有感情不一定就是好诗歌。情感的表达需要含蓄,诗歌需要表现性、象征性,反思性,含蓄性和多义性。一般来说学会运用比兴赋等修辞手段,避免直抒胸臆。诗歌要用形象说话,形象变意象,意象构成意境,让情感与寄寓的意象融合,才能产生魅力十足诗歌。

8创新是诗歌的灵魂

诗歌要讲究创新,魅力的诗歌总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诗歌的灵魂。写诗歌可以局部引用他人的诗句,可以化用他人的诗意,但是最好是全盘创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重复的诗歌,尤其是优秀的诗歌更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

9八零后的诗歌

韩寒说:平常的话语,只要分行,就是诗歌了。他是在讽刺不是诗歌的分行白话诗。或者说:诗歌大都分行,但是分行的未必就是诗歌。诗歌之所以为诗歌,还有好多因素,是充足的理由才构成的了诗歌生命。

韩寒、郭敬明的诗歌是不是诗歌呢是诗歌,但不一定是好诗歌,精品诗歌。我读过他们的诗歌,他们的诗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的都市生活,反映了作为80后都市新人的情怀,有反讽有随意,有后现代的口语写作解构尝试,也有古典的优雅与朦胧诗的含蓄,还包含着好多网络符号语言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一下,不值得推崇学习,这些诗歌太随意太浮躁,很难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精神营养。

历史无情也有情,多数诗歌会自生自灭,会被被淘汰遗忘。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平均每年还留不下一首诗歌好多粗制滥造的现代诗歌就更不用说了历史的记忆内存很小,但是历史的回收站内存空间很大

10自由体的诗歌

   自由体诗歌即所谓新诗,必须首先具备诗歌逻辑和合乎音律两个要素,其中诗歌逻辑是最基本的。然后要有和谐的韵律。韵律要求的程度不同,新诗的体例便有所不同。自由体诗歌是诗歌文学的全新解放形式,它只讲求和追究诗歌逻辑这一基本要素,只要放得开,收的拢,任其挥洒。非对称音步新韵诗在音律,韵律上就做了一定的限制,但不严格。音步可多可少,韵步可长可短,只要流畅顺口,和谐自然就可以了。格律体新诗在音韵的要求上又加了一码,虽然不像旧格律诗那样有严格的音律,韵律及平仄规定,音步,节奏,同韵,近韵可作适当调整,但其形式上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是不容破坏的。

11诗歌的遣词造句

朱多锦先生说:“在新诗里像代词、副词、连词或介词(也包括形容词和助词)应尽量少用,当拿掉的,最好拿掉。用了类似的一些词,会影响诗句的节奏感。”如果需要出现,在诗句排列上,应当“将作为代词、副词、连词及介词的词或词组排在第一行的最末,同时在本行里实行'断行’,即在该词或词组前面隔开一个字的空间。该词或词组后面的字则'跨行’为第二行。而跨行首位不用缩进了。”

分行只是诗歌最外在的一种形式体征。可以说分行排列是以节奏(即顿)为基础的,它突出了“顿”,而“顿”即节奏又服从了诗意的表现。从而在形式上构成自然天成的建筑美,从总体上兼容了诗歌诗意的内在美音乐美。分行仍然诗歌基本的文体特征诗行排列中的分行、跨行、断行规矩,分行要规范,跨行与断行也要讲究。“断行”是为了加强节奏,强化“顿”的感觉。而且断行也有句读的功能。

如:风里  我

             从来都没有诅咒过

一句诗如果过长这时候就需要'跨行’,来化解长句。跨行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处理现代诗形式的'行顿’与'句顿’的关系问题。”如果是一句诗需要跨一行,跨出的一行开头要缩行两个字。

如:我的胸中尽是

        热的冲动  光的闪耀——《我是煤,我要燃烧》朱多锦

从古代诗歌到现代诗歌,古体诗的质朴,三言、五言、七言古诗歌,都是固定的字数和比较宽松的韵。五言是三顿,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七言诗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演化是一个逐渐脱离音乐束缚的而趋向自由的过程。但是自由向来不会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法度中的自由,也是诗歌逐渐拥有自己的法度与韵味的过程。刘半农提出无韵的自由诗歌,直到现代的自由体白话诗,朱多锦先生认为现代新诗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摆脱歌的束缚与政治政治功利之后,诗歌终于有了自己的纯粹形式,那就是“弃韵就顿”,或者说:“顿就是韵”。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诸多锦说:“诗到音乐为止。”(《中国新诗'最后完成’的'最后形式’》 《华夏文坛》2009第一期 总第十三期 )

朱多锦先生主张“弃韵就顿”,而且还要变匀顿为匀顿与变顿的结合。何其芳主张现代格律诗应顿数相等,也就是说现代格律诗应该是匀顿。自由体白话诗歌则多是,既要顿数整齐,又要顿数变化,也就是匀顿与变顿相结合这样的诗行,整齐中有错落,统一中见参差。

字是构成词的材料,词是步的基础,步也就是顿,也就是节奏,节奏是诗歌语言的内在骨架。在诗歌中,不论是古体是近体还是新格律诗,字数叫言,两字叫两言,三字叫三言,五言,七言乃至更多的言。以词为基础的步数也就是顿数,是诗歌节奏的重要体现。个别有一顿为主的诗歌,也有两顿的诗歌。万龙生讲:“格律体新诗中,宜以二字顿和三字顿为主......一个诗行由若干个顿组合而成诸多锦认为:“节奏感最敏感的位置常是诗行的最后一'顿’”最后一字的字数变化或者顿的变化,会使诗歌突然生动起来。其中句尾的两字顿变为一字顿,就能产生这种效果。

如:轻轻的走了

    正如轻轻的

12诗歌的音乐美

诗句由字、字义、字调构成,书法注重字形,诗歌注重语义、四声、节奏、韵律的构成。字形的意会在诗歌审美中仍然在起着一定的作用。知情意的表达主要是字与词及句义,韵能强化表达情感,一韵到底的会使情感流畅,如毛泽东的律诗《长征》等,转韵更能辅助表现情感哀乐悲愁的转换,因而使情感更加委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诗歌的委婉是语言的含蓄性导致的押韵不一定委婉,但是,押韵有助于情绪的委婉表达。

汉语曾经先后两次深受楚风(汉朝)和梵音(东晋)的影响,在晋朝,诗歌的平仄并逐渐形成四声系统。这样诗歌才有了自己的韵律,也就是作为语言的韵律,法度也在自由中逐渐确立。诗歌有漫长的押韵的传统,韵的凸显也有一个过程,它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有宽韵到精确的韵,伴随着楚声、梵音的影响,汉字的切韵才逐渐成熟起来,汉字四声及韵给诗歌的押韵提供了基础,于是才产生了押韵,产生的了一韵到底的诗歌,和转韵的诗歌,产生了律诗绝句和词的长短句之韵。诗歌在摆脱音乐束缚的同时,也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韵律美质。

从《诗经》开始,诗歌浸透着音乐的影响,故而有所谓韵,而真正的诗歌之韵,是在逐渐摆脱音乐羁绊而逐渐拥有的,诗歌从文到赋,从古体到近体,从古体到律绝,从诗歌律绝到此词的长短句,直到曲艺词,直到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一个逐渐脱离音乐束缚的而趋向自由的过程。这种自由能摆脱音乐的形式束缚,甚至不用押韵,但是作为语言的艺术的诗歌,绝不会超脱语言字形意及音声韵规律的约束。不押韵不等于没有韵的存在。

诗与歌,诗歌与音乐在感性材料上——声音,是相同的,在时间性上是一致的,诗歌的节奏感似乎表现为音乐的旋律,是不足为怪的,诗即便与歌分离,也不会只剩了“顿”,不押韵的诗歌,不等于绝对的脱离了韵。不押韵的诗的音乐美,也还包含着“韵”的作用。它才能充分体现音乐美。“顿”不会等于“韵”,“顿”作为节奏,是音乐旋律的基础,是诗歌韵味的基础,它是相对独立的基础因素,顿就是顿,虽然没有纯粹超脱音声而存在的节奏,节奏如果是“一般”,那么声韵就是“个别”,一般与个别是一体的存在,但是顿是顿,韵是韵,顿不等于韵。

韵脚之韵或押韵,其实只是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诗歌中,尤其是在诗歌中,韵应该分为广韵与狭韵,韵脚或押韵只是狭韵而已,广义的韵是指在字里行间,仍然存在着声母与韵母的功能,还存在着字的四声变化。还有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形与声的影响等。脱去乐曲与朗诵因素的诗歌,更注重汉字四声的发掘与运用,虽然不一定可以谱曲可以朗诵,但是却是诗歌和诗歌的韵律。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Qing qing de wo zou le ,

Zheng ru wo qing qing de lai;

Wo qing qing de zhao shou ,

Zuo bie xi tian de yu cai .

这一段诗歌中,就有6ing韵,7e韵。即便是最后一个字不押韵,但是诗歌语感仍然很好,这是因为在诗句的过程中,有着相同或近似韵的不断反复的结果。这就是内在的把最后一个字“彩”,换成“朵”,这一段就不押韵了,但是,它仍然包含着“韵”,而且仍然是诗歌。

请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

20098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