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6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第76条条文 栀子豉汤)

 勿用乐潜书斋 2022-05-24 发布于山西

“张胜兵中医”

讲课录音:

讲课录音文字版:

张胜兵品《伤寒

第56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第76条条文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懊憹,

虚烦不寐复颠倒,

胸中憋闷或结痛,

清宣郁热此方好,

若是呕吐加生姜,

倘若少气加甘草,

得吐停服中病止,

素有便溏忌之早。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5月19号星期四,现在是早上的六点半,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讲的《伤寒论》。

今天我们讲第76条条文。

第76条条文: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比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14个,香豉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14个,炙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14个,生姜五两,香豉四合,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那么这条条文呢?有几个地方有争议啊,争议的第一个地方在哪里?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这个逆就有争议,有的这个医家把这个“逆”翻译成逆治、坏病、变证其实都是错的啊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翻译成什么?应该是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这个“逆”是指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就会拒药、拒水就会呕吐嘛。但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啊,那么它标点符号打的地方不同,它就会产生误会。

你比方说啊,这个标点符号,他把它打到了水药不得入口,逗号,为逆。那么即便是你把标点符号这么打了,又怎么样呢?那为逆,把它翻译成逆治,就是治反啦,治坏了,这么去翻译它是不对的。如果说这个地方翻译成,是治反啦,治错了为逆,按照这个说法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76条条文的前面的好多条文都治反了,都误治了,为什么没有说为呢?仅仅就这76条,就说为逆,这也太突然吧,与前面的太不同风格吧,风格不相同。那么突然出现这样的不同风格显然不合常理。

所以啊,黄元御在《伤寒悬解》里面对这条条文的翻译,他说,汗出阳泄,土败为逆,水药不得入口是为逆治。他把它翻译成“逆治”不太妥。无独有偶,刘渡舟刘老他也这么翻译,他说:发汗以后损伤了胃阳之气的,导致水和药都不能入口,就是水药不得下咽,这就是治疗治逆了。

把这个“逆”翻译成治疗之逆显然不合理啊,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不符合张仲景一贯的论述误治的这种常规。因为什么?逆治啊,误治啊,这个坏病,变病啊,这都是后世医家的总结,张仲景就没这么说过,况且76条以前的很多逆治、错治、误治,他也没有用一个什么什么为逆来说嘛。所以这里的逆是指因发汗后伤及胃气、胃阳引发的胃气上逆,是指胃气上逆而言。

另外虚烦这个名词我们需要解释一下。虚烦,并不是指阴虚火旺而产生的烦躁。不是这个意思啊!这里的虚寒是指无形的热所致的烦,这里的邪是指无形的热,没有形状,因为这个热他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这个病理产物。比方说它有没有形成积聚,也没有形成实质,不是有形之体,它是无形的啊,那么无形的这种邪热,邪热由于稽留在胸膈,不得上也不得下,就出现什么热郁胸膈的这么一种现象,就已经出现了热郁。什么叫热郁?就在这里不得宣发啊,郁在这里。那么这里的虚烦呢?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啊,它是无形之热所致的烦,叫虚烦。

另外,这第76条,我们要分两个部分去理解它。第一个部分是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这是一个部分。后面的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一直到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是为另一个部分。

前一个部分呢,和第75条是一脉相承的,那么第75条他已经说了,这个发汗后啊,重发汗后出现的心阳虚的叉手自冒心导致的耳聋。而第76条呢,紧接着他说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这个是讲的因发汗后损伤胃阳,损伤胃气而导致的胃气上逆,所以它是和第75条有联系有衔接的,都是指发汗后的伤阳,一个伤心阳,一个伤的是胃阳。

那么发汗后伤了胃阳则呕吐,继续发汗,那么不仅胃阳被伤,脾阳也被伤,于是乎就出现了上吐下泻,嗯,必吐下不止嘛。而根据这一个吐和下,于是乎呢,他话锋一转。就引出了第二段啊,他说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那么这个通过这个吐下,话锋突变转向了什么?转向了,引出了栀子豉汤证就是这么个情况啊,这一条条文。

我们把它翻译一下,该这么翻译,他说发汗以后,出现服药即吐,水药不能下咽的,这是由于汗后伤气,胃阳、胃气上逆而引起的。如果再发汗,则脾阳也会受伤,就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不止的情况。发汗、呕吐、泻下以后,邪陷胸膈化热,形成热郁胸膈之证,无形邪热内扰,出现这个心烦不得安眠,严重的就会出现,心中烦闷尤甚啊,翻来覆去不可名状。这种情况呢,用栀子豉汤来治疗。如果伴有少气不足以息的,用栀子甘草豉汤来治疗。如果伴有呕吐的,用栀子生姜豉汤来治疗。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个,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两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煎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而出现呕吐的,那么停服剩下的药。

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十四个,破开,甘草二两,炙,香豉4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先加入栀子、甘草煎煮,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而出现呕吐的,停止服用剩余的药。

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十四个,破开,生姜五两,切片,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生姜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共煎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而出现呕吐的,停止服用剩下的药。

这里又出现一个争议,争议在哪里啊?在这个药方的后面,得吐者止后服。有的人说栀子豉汤根本就不会让人呕吐,所以这个地方是误传,有人说栀子汤可以引起呕吐,如果吐了的话,证明这个胸膈部的邪热已经被清除,所以不必尽剂,就剩下的药不必再喝。

这个刘渡舟刘老,他说他就在临床当中碰到过,服了栀子豉汤出现呕吐的,但是呢,这种出现的次数不多,出现呕吐之后就停止服用剩下的药。

这个胡希恕胡老,他说他用了栀子豉汤几十年,从未见过一例呕吐的,所以他认为栀子豉汤是不会引起呕吐的。

实不相瞒,我本人也常用栀子豉汤,根据临床经验显示,栀子豉汤一般不会呕吐。但是如果出现什么呢?出现文中所说的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这种重证的话,是有可能出现呕吐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栀子豉汤的轻证一般不会呕吐,如果出现重证,或者是这个病人素体本身就为呕家。也就是说他平时本身就有胃病,或者是对很多东西比较刺激,恶心的,这种体质他就用栀子豉汤就有可能出现呕吐,所以啊,我们得辩证的看问题。而且有资料显示,栀子这味药如果生用,那么他容易引起呕吐,如果炒用,那么引起呕吐的这个情况就少见得多。

实不相瞒,在我治疗的病人当中,使用栀子豉汤的呕吐的确是少见的,比方说有一些本身就有胃病,甚至有一些癌证的晚期啊,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出现了栀子豉汤证的,他可能出现呕吐,那么出现了呕吐之后,中病即治,不必尽剂啊,就不要再服剩下的药了。

我们刚才讲过了,这条条文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后半部分是从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开始,一直到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那么这后半部分又是个什么意思呢?这个后半部分其实和前半部分呢,在医理上一点关系也没有啊,只是一个什么?总结了一下。

他说发汗吐下之后啊,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这个传变过程,为什么我说它是一种特殊的传变过程呢?因为我们在76条之前的这些条文当中,我们讲的大部分都是太阳病的这一个表证的传变,以及太阳病的一些兼证的问题,那么太阳病的表证呢,表实无汗是麻黄汤,表虚有汗是桂枝汤,用汗法治疗,用发汗的方法治疗。那么如果说汗不得法,或者误用了吐法,误用了下法,则可能发生这个邪气传里的病变。

比方说,如果说邪气,它传到了阳明气分周围,白虎加人参汤证。如果传到了阳明腑呢?则为承气汤证。如果传到了少阳呢?则为小柴胡汤证。那么如果太阳表证,也就是太阳经证传到了太阳里证,也就是太阳腑证,那么,就会形成这一个蓄水证的五苓散证啊。那么这些呢,都是我们在76条条文之前都有讲过的。那么这些传变规律呢?都是在六经的范围内传变,但是本条这个栀子豉汤系列呀,并不在这些规律之内。

那么它不按照这个规律传,于是乎呢,就传到了即在临床上客观存在,又不属于任何六经范畴的这种病变,我们后世医家称为变证啊。所以这只是我们这一节讲的,这后半部分讲的是太阳病变证的热证。

也就是说,太阳病经过汗法、吐法、下法,不管你经过什么法,如果没有按照正常的六经传变,而是什么呢?而是邪气入里化热,形成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的这一种呢,后世医家称为太阳病变证里面的热证。

那么这个栀子汤系列当然包括了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啊,栀子厚朴汤,这后面我们还有的啊,因为它是一个系列嘛。还有栀子干姜汤等等,所以说,你可以认为这栀子汤的系列都是栀子豉汤的加减法,根据不同的情况的一些加减法。

那么栀子豉汤呢?是由栀子和豆豉二味两味药组成,栀子苦寒,它既可以解郁除烦,又可以清泻邪热,还能什么?导火热下行,利小便。而这个豆豉呢轻清宣透,具有解表宣散之功,与栀子同用呢,则清中有宣,宣中有降,可除火郁虚烦之证。那么使用本方要先煮栀子后纳豆豉,才能发挥其清宣郁热的治疗作用。

这个热郁胸膈这种情况,用了药之后呢,这个热郁得升,那么有可能出现呕吐的证,这个可能啊。而且呢,这个邪气会随吐而解,但是这里只是有可能,并非所有的栀子豉汤的患者都会出现呕吐。我已经解释过了。因此啊,这个栀子豉汤并非属于涌吐剂,它和瓜蒂散、瓜蒂汤之类的,它是完全不同的啊,它并不是涌吐剂,只是有的人可能出现呕吐,邪气随吐而解而已。

那么这个栀子豉汤,它影响后世1800多年,正因为栀子豉汤的用法,后世医家就争相模仿。比方说,治疗郁证的越鞠丸里面就有栀子来治疗火郁,他就可以解郁、清火、除烦,是取它的这么个性质,它也是来源于栀子豉汤的启发啊,因为栀子豉汤会有烦不得眠,还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憹已经出现了。已经出现了神志方面异常的临床表现,因此啊,这个栀子常用来治疗神志方面疾病。比如说越鞠丸就是其中的一个,再比方说丹栀逍遥丸是吧,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化火是一样的,这个栀子啊,它解郁清火除烦啊,也是起到这么个作用。

再比方说,由于这个栀子能够引心火下行啊,因为火在心胸才会烦嘛,那么这个烦呢?你可以认为是心火,你也可以认为是肝火扰神,随便你怎么解读,因为这个栀子既能归心经,也能归肝经,心肝的火都能去。

那么后世医家呢?就有一个典型的方剂啊,叫导赤散啊,是宋朝的钱乙所创,后世尊为儿科鼻祖的钱乙导赤散呢,它是引心火下行,利小便。这个栀子在这里起到(相当于导赤散的)这么个作用。

那么有的人说,这个栀子豉汤的栀子可不是利小便的哟。但是张仲景有一个方子叫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那么这个茵陈蒿汤呢,它是治疗黄疸的,他通过通利二便,通利大小便,前后分消,泄热利湿,黄疸自退。那么大黄是通大便,栀子通小便,这叫通利二便,所以通利小便的作用仍然来源于张仲景。

所以,张仲景对栀子的运用啊,影响后世1800多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那么栀子豉汤呢,历代医家对这个方子啊,它的运用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啊,拓展了它的运用。

当然了,张仲景本人对它也有加减啊,比方说气虚的,他加了炙甘草啊,胃气上逆呕吐的加了生姜,下利的就是拉肚子的,这种就去掉了淡豆豉,加了干姜,如果腹满起卧不安,就去掉了豆豉加了厚朴、枳实。如果是食复,症见心下胀满而痛者,加枳实,即是枳实栀子豉汤,大便不利者更加大黄。

而后世医家用栀子豉汤呢,比方说在《圣济总录》里面用这个栀子豉汤治疗黄疸。在《小儿药证直诀》里面呢,栀子豉汤用来治疗小儿虚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皇汉医学》里面呢,他又用来治疗下血,鼻衄兼身热、心烦的。

那么在《仲景方药古今应用》这本书里面有记载,它可以治疗倒经兼心烦,夜卧不宁,按剑突下憋闷疼痛,脉滑数。什么是倒经呢?就是该来月经的时候呢,这个子宫并没有出血,而是出现什么?流鼻血呀,牙齿出血等等,比如说这个血从上面而出,并没有从下面而出的,称之为倒经。倒经呢,在我的《医门推敲》里面,各种证型都有记载啊。

那么在《伤寒论会要分析》这本书里,又用栀子豉汤来治疗胃痛伴便秘,胸满懊憹,欲呕,舌苔黄腻的这种情况。

在《伤寒论今释》里面呢,他有说栀子诸汤能治轻证膈噎,所谓食管狭窄病也,他用这个栀子汤这个系列呀,辨证加减治疗膈噎。我们中医内科学上叫噎膈啊,那么食管狭窄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啊,比如说食管癌它也有可能。

那么在《古方临床之运用》这本书里呢,又记载他治疗这个急性胆道炎、卡他性黄疸,心中懊憹者,急性未知食管炎,各种热性病之出血,心烦不安、心口痛、口内炎、酒毒证等等。

还有呢,记载他治疗小儿夜啼伴躁动不安,舌红苔薄黄,指纹紫红的这种,还有来治疗进食阻隔,心烦不宁的食道憩室这种病。

总之栀子豉汤,通过加减的这一系列,它能治疗好多疾病啊,比方说治疗不寐啊,治疗这个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躁症,焦虑症等等,还可以治疗食管炎,贲门炎啊,胃炎以及食道癌等等。

另外栀子豉汤它还可以治疗什么呢?心脏方面疾病,那么它治疗心脏方面疾病,和桂枝甘草它刚好相反,桂枝甘草它是有阳虚有寒的心脏方面疾病,而栀子豉汤是治疗什么呢?郁热啊,是由虚热啊,你也可以说是虚热,你也可以是郁热,因为它热郁在这个地方,扰心啊,郁热扰心的心脏方面疾病,比如说啊,心动过速啊,甚至伴有胸痛的,伴有憋闷的这一个心绞痛。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冠心病之类的,也是可以治疗的。

这个栀子豉汤能够治疗心脏方面疾病,主要是来源于第77条和78条。栀子豉汤加减方能够治疗胃肠方面疾病呢,主要是来自于这个79条、80条啊。当然了,这些条文我们在下一节课讲啊,这一节课我们就不延伸太多了,我们这一节课就只是透彻的把第76条啊,讲清楚,其他的我们会在下节课再讲。

而我本人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尤有心得,我认为栀子豉汤,不管是太阳病发展而来,还是由病人本身其他原因引起的,他只要出现了感觉到心烦失眠,而排除了由阴虚所引起的心烦失眠的话,即可用栀子豉汤来加减治疗。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开栀子豉汤的时候,好多大医院因为我开的方子,如果要病人自己去抓的话,好多大医院都没有豆豉这味药。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医院里面极少用豆豉这味药,所以栀子豉汤这个方子呢,很有可能被好多大医院的医生抛到九霄云外了,就有人根本一辈子都没有用过栀子豉汤。你药都买不到嘛,所以在我的门诊里面一定会有豆豉这味药,说白了,我主要运用在栀子豉汤,这个豆豉这味药。

后世医家,根据这个豆豉在栀子豉汤里的运用啊,因为它有清宣预热的这个作用嘛,所以创了葱豉桔梗汤,它是解表的啊,也是在这个栀子豉汤的影响之下所创造的方剂。

那么栀子豉汤呢,我广泛运用在这一个心烦失眠,不属于阴虚有热的这一种。真的是阴虚有热的,心烦失眠的话,你比如说你用天王补心汤,天王补心丹呐,这个酸枣仁汤啊,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说心肾不交的心烦失眠的话,你用黄连阿胶汤等等,你一定要区别开来,说白了,就是要会辨证区别这几个方子的用法,那么栀子豉汤来治疗这个焦虑症,心烦失眠啊,辗转反复睡不着觉,这种焦虑症。

另外呢,我用栀子豉汤合启膈散,启膈散是《医学心语》里面的一个方子,栀子豉汤启膈散来治疗什么?治疗食道癌。治食道癌效果呢?两个字“奇效”。实不相瞒,在我手上的食道癌。目前为止还未尝有一例死亡案例,那么我运用最多的就是启膈散、栀子豉汤、通幽汤、半夏厚朴汤,这些方子来治疗食道癌变成加减,而也有的时候是用合方,有的是用单方。

因为食道癌呀,它在中医上属于噎膈范畴啊,食入即吐啊,有这么个情况。而能够治疗食入即吐的启膈散、通幽汤,栀子豉汤。那么半夏厚朴汤呢,其实是治疗梅核气的,但是在这个地方呢,可以联合运用到这个食道癌当中来。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了方剂之后啊,在临床当中不要被西医的病名所吓到,我们对证辨证论治之后,能够对证就能用,管他是什么西医的病名呢,只要中医的证型一致即可运用啊,大有可为。那么辨证论治以及灵活运用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法宝啊。

有的人可能在想,哎呀,一个栀子豉汤都引申了这么多,1800多年,多复杂呀,我这是不是学不会呀,这个太难学了,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们用毛主席,17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啊,来告诉大家怎么办?

毛主席17岁的时候给他父亲写了一首诗啊,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那么毛主席如此霸气的一首诗,一首七绝,那么放在这里呢,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有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这一种霸气。那么更有毛主席,他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希望大家在学医的生涯当中,这些诗词能够与大家一起共勉。

好,今天的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的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