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养生需要落实为企业养正 ——企业家精神修“念”系列谈续八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企业家养生、养正需要将个人的修身与企业的养正治气结合起来,落实为对企业的治气弘道。《论语·卫灵公十五》中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说企业家个人的养正有不得不如此的因素,那么对企业的养正则应当是主动的,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叫弘道,需要管理者成为积极的布道者。 弘道并非夸夸其谈,从尊重诚实劳动开始,在多赢中实现身心和谐。在企业内部养正,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诚实劳动,乃至弘扬工匠精神,将产品与服务做到极致。尊重诚实劳动,尊重劳动者就是弘道的良好开端;不能把对员工的尊重看做是自己的恩赐,把资本或者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看的过重。比如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对自己的股东和员工说:公司股票能否持续增长,最大风险是我的身体是否出问题。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更有夸大个人作用之嫌。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看,企业家身体是否出问题往往与公司股票能否持续增长有关。任何一个岗位成为短板,都会影响到公司股票能否持续增长,因此应当尊重每一个岗位上的诚实劳动。荀子告诉我们:“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只要对诚实劳动有足够的尊重,不是人才也有可能成为人才。两者之间的转变,就是养正的奇效。 企业养正其实也离不开养生,包括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只不过我们这里并非仅仅是指人的机体,而是指对正能量的生息,即善于进行创新积累,在可持续成长中保健融通。比如对人才而言,养正之“养”不同于实用主义的“抢人”之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如果说对人才的尊重需要养贤,而养贤需要养闲,即使对“抢”来的人才,也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其中即使不会水土不服,也很难立竿见影。在创新中养正主要应当从实际出发,贵在积累。荀子认为:“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那意思是说,对于千里外的目标,骏马一天就能到达,但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赶到。那只不过是有快点、慢点,早点、晚点的区别,并非无法达到目的地。这当然不是要我们甘于落后,而是说在创新中养正,强调的是量变中的质变,功到自然成。进行一蹴而就的豪赌,很容易大伤元气。 在企业内部养正,要经得起大环境不确定性的考验。在大环境潜规则盛行的时候,单个企业的养正似乎很难在根本上扭转环境;但是企业完全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所作为,为解决社会进步问题提供方案,保持引领规则的青春活力。比如在社会上开一个门店房租费太高,电商的出现就可以使部分创业者避开这个问题的困扰。难怪在马云看来,企业赚钱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一个企业能为他所处的时代解决哪些社会问题。问题解决了,钱自然随之而来。马云认为自己的成功就在于阿里巴巴为当前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他坚信,一个伟大公司的终极使命是解决社会问题,只有为社会带来价值,才能够长久生存下去。马云过去的成功或许只是个案,但我们可以受到的启示是,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就是在为社会养正,企业也占有了先机,“养正则吉”是毫无疑问的。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