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老区建设杯征文8号作品】王贵云丨叶县积极参与三线建设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5-24 发布于河南



叶县积极参与三线建设
 
作者/王贵云
(叶县党史研究室、叶县老促会推荐)
 
 
三线建设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在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国家投入几百万人力和大量财力,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起了相当数量的国防工业、钢铁、煤矿、铁路、水电站、科研所等设施,有力地缩小了东南沿海工业先进发达的一线地区与经济贫困落后的大西北大西南三线地区的差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战略的壮举。
三线建设越到后来,战备的因素越加凸显。1968年至1973年,叶县革命委员会和叶县人民武装部为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和“要准备打仗”的指示,组织民兵团、民兵营积极投入三线建设。主要项目有:8682工地会战(大型军用飞机场)、焦枝铁路会战和平舞铁路会战。
一、八六八二工地会战
1968年9月,按照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和河南军区的紧急通知,县革委、人武部从全县14个公社选拔796名精干民兵,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组成一个民兵营以送新兵的形式送往国防工程—8682工地。工程位于鲁山县南部聂寨、袁寨村附近山区,是一个大型军用飞机场建设工地。因保密级别高,在开工之前,就将场区和附近村庄的“地、富、反、坏、右”及有各种历史问题的216户、1003人全部迁出(当时政治上仍提“阶级斗争为纲”)。同时在邮电通讯方面严禁写真实地址,叶县营的通讯地址写为:8682工地214信箱102分箱。
这个工程是由毛主席亲自批准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一个团(2916部队)、林县民兵团、许昌民兵团(含鲁山县、叶县、宝丰、郏县、襄城县各一个民兵营)和河南省机械总队共同开展大会战。叶县民兵营编为第二营,由35名国家干部到营连任职。营长范静安(原县委委员、团县委书记)、教导员白保安(先,县人武部政治部主任),阴长恒(后,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另设特派员、副营长、文书等若干人。下属四个连,分别由区主级干部邓二虎、范书有、石德、汤九贵等任连长、指导员。营连排班编制和施工任务同解放军一个样,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叶县营的主要任务:一是洞外作业——修建机场跑道;二是进洞作业——开挖山洞,建造跨度、高度各40-50米军用飞机库,具体任务主要有:清核心(向外运石头)、搞回填(用石块将钢筋混凝土发券的洞顶、洞壁与山体的空隙部分填实),既是重体力劳动又是高危险作业。提出的口号是:向解放军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毛主席争光。
为了高速度,高质量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营党委制定了六条政治纪律:一、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官兵头脑。不允许谈论“文化大革命”中你是哪一派,他是哪一派,排除派性干扰。二、全营35名国家干部大都是科局级干部,不能摆资格,吃老本,必须在毛主席批准的8682国防工程再立新功。三、对于“一打三反”运动,全体官兵和解放军一样,只搞正面教育,不具体开展。特别注意后方干扰,不经党委批准,干部、民兵一个也不能离开工地,以稳定军心。四、认真贯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爱护工地和当地群众的一草一木,在工地拾到一个钉都要交公。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连为单位,利用工余时间在山坡上开荒种菜,养猪养羊,以提高改善生活。六、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以连为单位组织义务帮扶队,帮助群众搞好生产。逢年过节与当地群众搞好文艺娱乐活动,由营党委统一安排。
此六条政治纪律,在营党委的带领下,全体官兵共同遵守,贯穿始终,对于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营四个连队,不管是洞外还是洞内作业,都是任劳任怨,冬战风雪严寒,夏战炎热酷暑。洞外作业,要从三十里地以外的大沙河拉沙子,每人一辆架子车(吨车),都是自装、自卸,多拉快跑,争先恐后,个个汗流浃背,顾不得休息,只有在首长下命令时才休息片刻。铺机场跑道路基,质量标准高,都是靠人力用双手一块一块搬石头大面朝下尖端朝上摆成的。手套磨烂了就光着手摆,流着血也照样干。接着是进洞作业——冒着塌方的危险,腰系绳索,悬空作业,钻眼放炮,开山劈石,清核心,搞回填,都高速度高质量又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叶县营的工作受到了河南省革命委员会8682工程指挥部的多次表扬,称赞叶县营是政治工作好、施工过得硬的先进模范营。辛店连的金振国同志被评为先进英模,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穿上军装同解放军代表一道参加1970年国庆典礼,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为叶县人民争了光。
1971年冬,8682工程胜利竣工,叶县民兵营返回。
二、焦枝铁路会战
焦枝铁路也称4053工程,北起河南焦作,南至湖北宜都枝城,纵穿两省,全长800公里。它的修建是大三线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1969年10月,由7000人组成的叶县民兵团在团长贾旺枝(县革委常委)、政委郭秀平(县人武部副政委)率领下,奔赴鲁山县与南召县之间的指定地段,参加焦枝铁路筑路大会战。承担的工程路段全长2.11公里,内有12个山头、九条深沟,地形地势地质复杂,建筑种类繁多,隧道、涵洞、护坡工程样样俱全;有下挖十八米的山头,有填充十九米的深沟,特设路基长达1.5公里,要求在八个月以内完成。这对于生在平原,长在平原,一不懂技术,二没经验的叶县民兵团来说,是一个极限性的挑战。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在“提高警惕,保祖国”、“要准备打仗”的战斗号令下,全体官兵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苦干加巧干,革命加拼命,坚持依靠群众的智慧,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干四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一百二十天,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座隧道、八座涵洞、特设护坡和全部路基任务。总计完成土石方七十四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六十五万一千立方米;浆砌石料一千六百三十立方米,干砌片石七百五十立方米,打混凝土一千六百三十立方米,特设喷浆一千九百平方米,植树一千四百株。每公里平均造价863273元,实现了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
在完成原分配任务的同时,叶县团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主动配合长葛团完成夜明石大桥的修建任务。接着又于1970年元月初接受了第三民兵师(由许昌、商丘两地区组成)的重点工程——王庄隧道的施工。叶县团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新的战斗,投工六十六万多个,保证了全师重点工程多快好省的完成。经焦枝铁路工程指挥部、河南省指挥部和第三民兵师质量检查小组鉴定,无论是原分配任务还是新接受的工程,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铁路的要求标准。
叶县团的工程任务之所以完成得这样快,这样好,又能顾全大局,主动帮助兄弟团,接新的工程任务,保证全线按时通车,挑战了极限,创造了奇迹,可以从多方面总结,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经验,得到师部的肯定和推广。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搞好三线建设的根本战略方针。叶县团就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创造奇迹的。开始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无材料搭建工棚的问题。当时有人认为“焦枝铁路是毛主席、党中央批准的工程,又是战备路,要钱有钱,要物有物,我们只管组织民兵上就行了”。团党委认为这是对战备的态度问题,不能向国家伸手要,决定工棚材料全部由自己解决。这个意见向县革委和人武部党委汇报后,得到了后方的大力支持。各公社各大队积极行动,人民群众争先恐后地为焦枝铁路献力量做贡献。有的纺麻绳,有的织苫子,有的织箔,有的把自己准备盖新房的木料也献出来搭工棚。他们说:“国家是我们的国家,铁路是我们的铁路,我们要像抗美援朝一样支援焦枝会战”。三天之内就把一千四百多间工棚材料全部备齐。运送这些材料时,后方人民争着报名报车帮助民兵运送。叶鲁公路车水马龙,星夜不断。叶县团没用国家一颗钉、一根绳、一根木,没买一尺油毛毡,很快建成了千余间工棚。
在隧道、涵洞和路基护坡的施工过程中,遇到了缺少水泥和木料的问题。广大民兵干部一方面坚持土法上马,修改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减少浪费;一方面由团党委向县革委汇报,及时把后方仅有的二百多吨水泥送到前方,保证了涵洞的正常施工。对木料不足的困难,民兵干部集思广益,把过去修水利工程时的土模代替木模的经验用到涵洞建设上来。民兵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下铺卵石中填沙,上填黏土用力压,外加一层油毛毡。它的好处是下部能流水,上部不沉陷,便于“土牛”②往外牵。八座涵洞全部用这种方法,节约木料二百多立方米。开挖路基时,炸药用量很大,供不应求。为了加快速度,各营都垒起锅灶,用硝酸铵制成炸药二十九吨,保证了路基土石方任务的提前完成。
叶县团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除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外,与一大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曾在抗美援朝战场荣立两次战功的共产党员(五营副营长)买喜德同志,英雄不减当年勇,在开凿长溪沟隧道的战斗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和民兵同志一起,制止了大大小小十七次塌方,胜利打通了上下导洞。但是,就在扩拱衬砌眼看就要合拢的关键时刻,一次最大的塌方发生了,上千斤的巨石一批一批地塌下来,导洞很快被塌得死死的。洞顶合拢处的天棚成了一个方圆八米,高十二米的塔型空洞,石块还在一个劲儿地下落,情况非常危急。买喜德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大喊:“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共产党员跟我来!”很快组成了一个以买喜德为首的突击队。买喜德顺手掏出二十元钱,双手交给在场的团参谋长,激动地说:“如果我死了,这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说罢,同共产党员秦天成等三同志敏捷地跳到两米多高的大梁上,头顶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险石。松散的险石还在不时地往下落。买喜德大胆沉着地喊:“快递备木!”下边的几个民兵抱的抱,抬得抬飞快地上递。突然,洞顶裂纹张大,又一批石头朝买喜德砸下来,险情观察员急促地喊:“快躲!”买喜德机智地一闪,巨石擦身而下。他不顾这些,忍着疼痛,仍坚持战斗。买喜德带领突击队的战友们整整奋战了三个昼夜,终于制服了这次特大塌方。在工地上他的事迹广为传颂,都称他是“买铁人。”197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最勇敢——记共产党员买喜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迹》为题作了长篇报道。
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全线通车后,叶县民兵团返回。叶县革命委员会以叶发〔1970〕13号文件发出《关于开展向买喜德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县各行各业掀起向买喜德同志学习的高潮,要求学英雄,见行动,开创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平舞铁路会战
1970年10月25日,平舞铁路(平顶山至舞钢)开始兴建。原焦枝铁路叶县民兵团由7000人扩编为20000人,会同国家冶金部等单位调来的工程队参加会战。叶县的工程任务是:先修建叶县沙河以南至叶舞边境地区的路基,接着在舞阳县南部地区(现舞钢区)开发铁矿,兴建特厚钢板厂。
该工程的总指挥是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参战民兵也为军事建制。叶县民兵团团长、政委分别是参加过焦枝会战的贾旺枝、郭秀平。团下民兵营,营长、教导员分别由公社革委副主任或武装部长担任。施工开始后,叶县先是上土方,准备铺路石子。虽然施工条件很差,但民兵们干部十分高涨。为准备铺路石料,开山取石,全是靠人力用铁锤钢钎打眼儿,放炮炸石。运输全靠人力车拉或肩扛棍抬,硬是将叶县北部的卧羊山夷为平地。到铁路铺轨阶段,叶县部分民兵又奉命开赴舞钢腹地建房、修路,为特厚钢板厂干配套工程。除建厂房和预制构件用少量机械外,多为土法上马,但质量要求很严。只有工程的核心部位——特厚钢板厂800平米轧钢车间,才由六冶等单位去干。
1973年秋,叶县团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后来建造大型航母用的钢材都出自舞钢,其中蕴藏着叶县民兵团参加会战的心血和汗水。
1968年9月、1969年10月、1970年10月,叶县连续派出三批基干民兵队伍近三万人,参加党中央和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部署的大、小三线建设,都高速、优质、按时完成了任务,顺利交付使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尚未结束的特殊环境下做出的创举,得到了大小三线建设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1、全体参战官兵人人都有一颗忠于毛主席,忠于党中央,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计较个人得失,党叫干啥就干啥。2、工作排除了社会面上“文革”的派性干扰,在工地上不允许谈论“文革”中的派别问题。3、在社会面上党组织瘫痪的情况下,工地上的党团组织生活正常化,民兵团、营、连、排、班分别建起了党委、支部、党小组,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不动摇,克服了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并且党的组织发展照常进行,党的“九大”之后,一批批优秀的民兵和干部陆续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在施工中始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4、思想政治工作坚强有力,造成一个共同的信念:向解放军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毛主席争光。
叶县参加三线建设的广大干部、民兵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创业精神,在异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排除动乱的干扰,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河南的大小三线建设,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为改革开放初期实施优先开发东南沿海地区大战略提供了原材料、动力供应保障,为随之而来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安全保障和交通、物质条件。
 
注:①“三线”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为了加强战备而提出的一个具有军事和经济地理含义的区域概念。一线地区,指沿海和边疆一些省、市、自治区;三线地区,最初指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70年代扩大到甘肃省乌鞘岭以东、陕西省雁门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和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湖北、山西的西部、广东的北部、广西的西北部,共计13个省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二线地区,指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省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大三线,即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小三线,即各省区的后方基地。最早提出三线建设的是毛泽东。1964年4月25日,毛泽东接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写的一份报告称;“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我们接触到的几个方面来看,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例如工业过于集中,14个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大城市人口多,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数在大城市附近,一旦发生战争,交通可能陷入瘫痪。”毛泽东看完报告说:“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打仗。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要有根据地,有了这个东西就放心了。”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一致赞同。8月4日,美国悍然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中越边境地区也落下来美国的炸弹和导弹。......30日,邓小平批示将李富春、罗瑞卿提出的如何预防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印发。阵阵袭来的战争阴云,使中国“以战备为中心”的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终于确立。
②“土牛”:当时人力推的运送货物的一种小车,以木料做成,独轮、双把,前窄后宽,人初推时不稳定。民谣称:“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调哩活。”
 

作者介绍

王贵云,退休干部。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平顶山市诗词楹联学会;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王海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