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长工地位高、名气大,后来为何默默无闻?与“草地分家”有关

 兵说 2022-05-24 发布于云南
四野战将系列:何长工1
作者:桅杆
在很多人印象中,何长工有些默默无闻。他在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先是担任东北军政大学代校长,后任东总军工部长,当属四野战将。军工生产和保障对部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长工虽然没有直接指挥打仗,但对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何长工在红军时期地位很高,名气很响,经历过很多重要事件,属于有故事的将领。
何长工
(一)何长工率抗大进军东北,沿途各地缺干部,争相挽留
何长工很早就与毛、周等首长相识,自身能力很强,在红军时期的职务就很高。遗憾的是,在“草地分家”时犯了“方向之错”,此后长期从事军政教育工作。
实际上,无论是草地分家之前还是之后,何长工都是深受器重,也很受重用,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都交由他处理。而无论承担什么任务或担任什么职务,都不讲条件,不计较高低,真的是“叫干啥就干啥”。
抗战期间,何长工先后担任抗大一分校校长、总校教育长、副校长(抗大校长一直由林彪兼任)。大家都知道抗大,但对其在培养军政干部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没什么概念。在整个抗战期间,抗大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总共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鲜为人知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营、团级以指挥员及各级干部,大多是抗大毕业或在抗大培训过。我军很多指挥员文化程度不高,指挥能力却很强。这一方面是自身天赋,一方面和抗大的培养也有关。
日本战败投降后,延安做出进军东北的战略决策。此时,何长工是抗大副校长,正在中央学校学习。一天,主席亲自找何长工谈话,让他率抗大总校进军东北,并改称“东北军政大学”。
1945年10月12日,何长工率抗大总校及直属1、3、4大队共4000多人,从绥德出发,经承德、义县、法库、梅河口,于1946年2月抵达通化。
在抗战时期以及抗战胜利后,尤其是进军东北的初期,我军部队发展很快,急于建立根据地,各地都非常缺干部。所以,抗大在各地都非常受欢迎。有多受欢迎?我们从何长工率抗大进军东北途中的两件事,可以看出一二:
经过承德时,时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极力挽留,劝何长工把校址设在承德。实际上,程子华是看中了何长工带来的一批干部和将来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干部。路过法库时,何长工红军时期的老部下、时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的黄克诚也极力挽留,后经协商,把1大队留下了。黄克诚十分高兴地说:“长工,这回可救了急了。今后我开辟这个新区就有资本了。”
(二)发挥专业特长,转行东北军工生产
1946年2月,东北军政大学(军大)在通化正式成立,校长仍由林彪兼任,何长工任副校长并代理校长。四平保卫战后,军大迁到哈尔滨附近的北安。稍事安定后,何长工即着手军大的招生及办学工作,并创办了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分校。
短短3年时间,军大为东野培养了数万名干部。客观地说,东野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一是林彪等四野将领的指挥能力强,一是在部队中系统地开展“六大战术原则”训练。不得不说,军大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基层指挥员和干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是这后一点,经常被人们忽视。
自从进军东北以后,何长工一门心思都放在办军大上。可一年半以后,他离开了近10年的军事教育岗位,转到军工部门。
当时,随着东北我军规模扩大,武器装备需求激增。东总名义上有一个军工部,由东总第二参谋长伍修权兼任部长,但没有专门的机构。这对整体军工生产是很不利的。为此,伍修权在1947年5月给东北局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汇报军工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后,特地建议“派一名懂技术的干部主持军工部工作”。
当时在各解放区中,东北的工业基础是最为雄厚的。1947年7月10日,主席在给林、罗、高的电报中特别提出:“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
为此,东北局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成立专门的军工部,统筹规划和管理全东北的军工生产,并选定何长工出任军工部长。不久又兼任军械部长,统筹军事物资分配。
(三)千炮怒吼的背后,有军工部门的巨大贡献
东北局之所以选择何长工担任军工部长,有两点原因:一是“懂技术”,他毕业于湖南省立长沙甲种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学的也是机械;二是“有冲劲”,在红军时期就不怕苦、不畏难,能够胜任各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对于此项任命,何长工颇感意外,也非常高兴。当年9月,何长工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东北军工会议,正式宣布军工部成立,同时做出以下决定:一是明确把东北建成全国军工基地,军工生产不仅要满足东北需要,还要支持全国解放战争;二是确定东北所有军工企业都纳入军工部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计划,统一分配;三是健全了组织体系。
为了扩大军工生产,何长工上任后,通过合并、调整、新建、扩建等一系列措施,集中机器和人员,统一安排计划,实行专业化生产,军工生产能力、效率、质量均大幅提高。到辽沈战役前夕,军工部所属工厂达到55个,从业人员约22万人。仅以火炮和炮弹为例,1947年10月至1948年3月,东北军工部门就生产了近1200门火炮、120万发炮弹。
在辽沈战役之前,何长工负责军事物资生产、分配和前送,没日没夜地忙碌,战役紧张时几天几夜没法合眼。我们看到的锦州攻城战斗中,那千炮怒吼的背后,就有着东北军工部门的巨大贡献。
此外,东北军工部生产的武器等物资,不仅满足了东北战场需求,还支援了华东和全国战场。粟裕就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对于何长工和东北军工部门对战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不应忘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