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后,毛主席、周总理对他的任职犯难?让他离开军队,搞重工业

 茂林之家 2022-08-18 发布于湖南

新中国成立后,干军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何长工,被任命为重工业部副部长。这样风马牛不相干的工作,还是经过毛主席、周总理研究来研究去,最终确定的。

按照一般思维,擅长哪一行,应该在哪一行里发挥作用才对,为何何长工的调任跨度如此之大?

何长工名气不算很大,但在党内的资历不浅。

干十多年军事教育工作

1922年,在留学法国时,加入共产党,回国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兴办学校。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担任连党代表,团政委、纵队政委。

1930年,第五纵队扩编为红8军,担任军长。1931年,从前方调任后方干教育工作,为军队培养专业的军政人才。1932年,宁都起义的西北军改编为红5军团,他再次临危授命到下辖的13军任军政委。

红5军团是国民军第26路军,原冯玉祥的旧部,部队不堪忍受蒋介石拿他们当炮火,在地下党的努力下,一万多人选择起义走上革命道路。尽管他们起义,如何改造这支部队,也需要花费不小心力。

很多人相信留洋,或者上过保定军校、黄埔军校科班出身的将领,认为他们才专业。所以,中央把几位从苏联、法国留学过的将领调到红5军团。他在红13军一段时间后,被调去组建红军大学,继续干军事教育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抗大学习、工作长期8年时间。抗战结束,毛主席让他率领干部到东北办学,组建东北军政大学。

东北军政大学除了总校,还有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个分校,军政大学在东北几年里培养几万名干部,为东北的解放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临危授命,转业干军工

1947年,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后,军队发展壮大,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攻坚战、纵深战成为主要形式,这就需要大量的火力配置。这时候只有加强军工生产,才能满足军队作战需要。

此时,东北军区已经有一个军工部了,是由军区参谋长伍修权兼任部长,但没有专门领导机构,只有他带着两个秘书抓这项工作。东北局开始酝酿成立军工部,派一名懂技术的干部主持军工部工作,伍修权从旁协助。

不久,李富春找何长工谈话,问他愿不愿意担负这份工作。何长工是学机器制造的,在这军队中是少有的人才,尽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可并不影响他专业的发挥。当军工部成立后,他担任部长,伍修权担任政委。

军工生产遇到很多困难,规格不统一,不标准,产量低,质量差,缺乏原材料等,而且前行需要大量枪支弹药,给他的压力不小。形势不允许他们畏难,为克服各种问题,一个个攻关。使得东北地区的军工生产走上正轨,并快速发展。

东北的军工生产,不仅保障了东北部队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时,因为华东野战军弹药不足,还从东北通过海运抵达烟台,用小推车运输到前线,为解放华东地区做出巨大贡献。

脱下军装转到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需要恢复国民经济,搞经济建设、搞工业化。

经济建设就是全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新中国的基础工业底子薄,需要克服困难搞上去。谁来搞重工业呢?毛主席、周总理为此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决定由何长工担任副部长。

那么,重工业部部长是谁呢?

首任部长是陈云,无论资历,还是能力,职务都是高配。陈云的专长是经济方面,抓全面经济忙得很。需要给他配一名懂行的副手,何长工学过机器制造,在东北3年军工生产,取得不小成绩,有一股子干劲,由他担任再合适不过。

在重工业部干2年后,部门改组,干部分配到一机部、二级部、重工业部,以及地质部,何长工又到新领域,一干14年。

1975年,何长工重现干起军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干5年后,到全国政协、中顾委履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