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术前焦虑的流行病学 发生率 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其通过心理恐惧和生理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相关调查表明,多数患者在术前有严重的顾虑,尤其是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产生顾虑的原因是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生的选择、害怕手术中疼痛及其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术前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总体发生率为25%~80%。各类型手术术前焦虑发生率如下:术中唤醒脑肿瘤切除术25%、普外科手术25%、食道癌手术3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妇产科手术67%、儿科手术60%。 时机和性别差异 术前焦虑大多始于术前几天至几个小时。Mark Mitchell等人于2012年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的研究,以针对674例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观察性别和麻醉方式(全麻/局麻)对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当日82.4%的患者会发生术前焦虑,大多数患者的焦虑开始于术前几天至几个小时。 在Arvid S Haugen等人进行的研究中,使用Jakobsen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19例局麻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观察5个时间点(进入手术室、给麻醉药时、麻醉后、开始手术、术中)的焦虑发生率后得出结论为,不同时间点的焦虑发生率不同(进入手术室及给麻醉药时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更高),而且相较男性,女性焦虑发生率更高。 我国现状 依据2020年5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Open刊发的“全球外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患病率和决定因素: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一文显示,我国暂无针对所有外科手术的术前焦虑患病率的权威调研数据。 基于上述背景,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指导下,现任CSA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33家中心共同参与的《成人术前焦虑状况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于2020年启动并完成调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也是参与的医疗中心之一。该调研旨在调查中国成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患病率以及焦虑的程度,同时分析不同因素对焦虑程度的影响。该调查预计发放问卷5,120份,合格入组问卷数量5,018份,其中术前焦虑患病人数为849人,术前焦虑患病率为16.9%。2019年我国住院手术人次数为6,586.7万,保守估计住院患者术前焦虑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由此可见,临床医师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PART 2 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 心理因素 患者主要是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担心手术的效果、疾病的性质、术后是否疼痛以及身体形象的改变等。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人的支持、家人的期望、经济支出的承受能力等,社会支持常被认为是个人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潜在资源。 疾病因素 患者自身疾病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例如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发生术前焦虑的几率就更高。 手术麻醉因素 妇产科手术和美容整形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心血管手术患者,神经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和骨科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较低,患者对全身麻醉的焦虑程度高于局部麻醉。 Hatem等人针对区域阻滞的研究表明,在区域阻滞患者发生术前焦虑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恐惧麻醉、恐惧手术和恐惧阻滞无效。由此可见,患者对麻醉的焦虑和恐惧超过手术。 Mark Mitchell等人于2012发表的研究还调研了诱发患者焦虑的因素,与全麻手术当日焦虑相关的因素主要是恐惧手术、恐惧麻醉意外。 高危因素 W.Caumo等人针对592例计划进行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8岁~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Ⅲ级。术前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癌症病史、吸烟史、精神疾病、对未来悲哀、中重度抑郁症状、中重度疼痛、ASA分级Ⅲ级、≥12年的教育程度等,研究者特别提出先前有手术经验对于术前焦虑的影响较小。在这些因素中值得麻醉科医师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受教育的年限越长,术前焦虑的程度越高。 PART 3 术前焦虑的不良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术前焦虑容易诱发气道高张高阻状态,增加术中气道管理的风险。刊发于2017年的一项研究纳入接受治疗的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研究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将这些患者分为抑郁组(30例)、单纯焦虑组(47例)、抑郁联合焦虑组(19例)、心理健康组(22例),并对比四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气道重塑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情绪可加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增加气道炎症程度、促进气道重塑进程。 对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术前焦虑会使得心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Tarek Atef Tawfic等人的研究发现,术前焦虑会刺激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致使心脏兴奋性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律失常,术前焦虑还可以使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增加40%。 对麻醉/镇痛药物使用的影响 术前焦虑会增加术前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Inna Maranets等人针对50例全麻下接受双侧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的女性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根据术前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度、中度、低度焦虑组,并比较各组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和维持麻醉用药剂量。研究表明,术前焦虑程度越高的患者,丙泊酚诱导剂量和维持剂量越大。 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术前焦虑会使患者拔管时间延长、麻醉恢复延迟。Achmet Ali等人针对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分级在Ⅰ~Ⅲ级)进行了双盲研究,这些患者被分为高度焦虑组(BAI评分>17分)和中低度焦虑组(BAI评分≤17分)。研究结果显示,高度焦虑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躁动和寒战发生率与低度焦虑组相比,均有所增加,由此得出结论,术前焦虑程度高的患者麻醉后恢复较差,不良反应增加。 术前焦虑程度越高,术后急性谵妄发生率越高。Zeev N. Kain等人使用改良耶鲁量表(mYPAS)对791例接受全麻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前焦虑水平评价,以观察术前焦虑与急性谵妄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术前焦虑程度越高的患儿术后急性谵妄发生率越高;状态焦虑评分每增加10分,发生重度急性谵妄症状的风险就会增加10%。 术前焦虑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Judson B. Williams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者在平均术前两天使用医院焦虑量表对4家三级医院的148例行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主要指标为首次住院期间发生的全因死亡率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通气时间延长、深部胸骨伤口感染或再次手术)。该研究显示,高水平的焦虑(HADS评分≥11)与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具有强烈且独立的相关性,术前焦虑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PART 4 术前焦虑的评估方法 目前临床医师通常使用量表来评估术前焦虑程度,量表分为普适性焦虑量表和特异性焦虑量表两类。 普适性焦虑量表 普适性焦虑量表STAI(表1、表2)、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焦虑评分、改良耶鲁焦虑量表、儿童焦虑量表(PA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其中STAI是评估焦虑程度的金标准,STAI第一部分问卷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和感受,STAI第二部分问卷主要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 表1 STAI问卷(第一部分) 表2 STAI问卷(第二部分) 特异性焦虑量表 特异性焦虑量表包括阿姆斯特丹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手术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OA)、术前焦虑量表(Preoperative Anxiety Scafe,PAS-7)等。完成STAI量表需6~7分钟,耗时较长,但是APAIS仅包含6个条目,可在2分钟内完成,患者配合度较高。APAIS因其简单、方便的特点被广泛用于评估术前焦虑。PAS-7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研制,属于我国首创的术前焦虑评估量表,相较于传统的焦虑评分量表,首次将躯体症状评分加入其中,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估中国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PART 5 术前焦虑的干预措施 术前焦虑的干预措施主要分为非药物干预措施和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音乐疗法、心理干预、催眠疗法、针灸、呼吸训练、心里着陆技术。儿童非药物干预措施还包括转运方式及工具改变、术前游戏、观看视频等。 药物干预措施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咪达唑仑、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普瑞巴林,褪黑素、右美托咪定,倍他乐克,普萘洛尔,可乐定等药物都可用于干预术前焦虑。 PART 6 关于术前焦虑, 充分关注术前焦虑,不仅可以预防和改善术前焦虑、提高患者舒适度,还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关于预防和缓解术前焦虑,麻醉科医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术前宣教、焦虑状态评估、使用镇静药物。 术前宣教: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麻醉科医师的早期介入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麻醉科医师应该在术前进行充分的术前宣教,对麻醉、手术、术后处理等围手术期诊疗过程进行重点介绍,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 使用镇静药物:效果好于非药物干预措施 Hatem等人针对麻醉科医师的电子问卷显示,沟通和使用镇静药物是最常用的术前抗焦虑策略,效果远远高于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 咪达唑仑可以显著降低全麻患者的焦虑水平,无论在进入手术室,还是使用麻醉面罩时,服用咪达唑仑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时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 PART 7 小结 术前焦虑对患者的转归和舒适度均有不良影响,目前的现状是术前焦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防治;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做到术前焦虑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完善围手术期舒适管理、进行良好的术前宣教和合理使用镇静药物可以改善术前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不同的患者类型可以针对性选用不同的镇静药物和给药途径;咪达唑仑作为术前抗焦虑的常规用药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改善转归,提高患者满意度。 👇 扫描二维码 查看部分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于泳浩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