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小视对患者麻醉前的心理干预

 席小麻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1

麻醉前伴随的心理问题

症状由轻到重:

1.  担心:面临手术和麻醉,患者会出现不安,担心麻醉的不安全,担心手术会损害今后的健康,害怕危及生命等。术前患者处于心理低潮阶段,麻醉医生任何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麻醉医生应和蔼可亲,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医治病人的身体疾病,而且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2.  焦虑、恐惧:术前焦虑和恐惧是患者的一个突出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对麻醉产生恐惧,害怕疼痛,过度敏感,恶心呕吐等。焦虑发生时的生理变化主要是通过人体内自主神经系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所导致。交感神经紧张时,产生不快乐的感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器官运动减弱,血糖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过度的焦虑恐惧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潜在的危险。

3.  不耐烦和烦躁:少数患者尤其是性格疑虑或易激动者,情绪波动较大。麻醉医生耐心的解释、关心、安慰和鼓励,对烦躁型患者非常重要。如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具体的说明。针对患者存在的顾虑和疑问,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通过良好的沟通消除顾虑和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

2

麻醉前的心理干预措施

1.  充分的评估和沟通:多数患者家属在得知患者需进行手术后,心理难免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因此主治医师需耐心疏导患者家属,向其介绍手术安全措施,务必减轻患者家属不安感,在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后需发动患者家属,使其安慰,鼓励患者,而且主治医师也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或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温和而坚定的语调:麻醉医生术前认真的访视和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麻醉方法,对降低焦虑的效果可远比应用安定类药者为佳。安慰,鼓励患者,使其在麻醉时放松身体和心情。

3.  细致而个体化的解释:针对不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代麻醉的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应告知患者麻醉开始了:“不要紧张,深呼吸,推药时手背稍微有些痛,有我来全程陪伴等等。”事实证明提前给予简单的一句话告知,可以有助于患者麻醉诱导过程更加平稳。

4.  借助科普宣教:当患者与医生的知识不对等,且相差悬殊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借助于麻醉科普资料,文章、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的宣传,使得患者提前得到了麻醉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助于理解麻醉医生的话,容易产生认同感。

3

心理干预的意义

1. 稳定生命体征: 手术为常用治疗疾病手段,而且手术前一般均需对患者进行麻醉,以减轻患者手术中痛苦。但是手术和麻醉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产生波动,如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而且若不进行及时控制,将影响手术进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手术及麻醉前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认知力,减轻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恐慌。有文献表明心理干预后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较未给予心理干预的患者低。

2.  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通过讲解麻醉诱导和苏醒的相关内容,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后,咽喉部会出现轻度疼痛、异物感或吞咽不适。提前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可提高配合度,有助于稳定情绪,手术后所产生的疼痛也能有所缓解,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也会提高,能主动配合拔管,有效减轻围手术期产生的应激反应,提高认知能力,减少苏醒期不必要的镇静药物。

3. 减少麻醉后的不良反应:虽然手术为治疗疾病有效手段,麻醉也可显著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但另一方面手术和麻醉对于患者均为应激源。当患者得知需进行手术时,心理难免出现焦躁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且这些不良情绪也可降低患者免疫力,导致患者生理和心理均遭到巨大影响。因此,麻醉前良好的沟通,使得患者信任麻醉医生,可有效地避免术后的应激性反应,以及烦躁、怀疑、不满等情绪。

4.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向患者及其家属常规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麻醉的风险,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必要内容。通过准确,通俗,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所提问题,确保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对手术及麻醉有所了解,这样即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也避免了相关矛盾。

参考文献

1.  李学军,张春梅.心理干预对实施麻醉患者手术中安全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107-108.

2.  钟清华.手术室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0-131.

3.  覃斌.浅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时心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69-570.

4.  郑旭东,袁振飞,尹治清.心理指导干预预防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作用[J]心理医生,2017,23(11):292-293.

5.    管春丽,陈丹,崔茜,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15-117.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  席宏   副主任医师 《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成员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