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竟迎来人生大反转

 昵称14934981 2022-05-2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张幼仪像

1921年徐志摩游学英国剑桥,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的建议下,将儿子阿欢(大名徐积锴)交给公公婆婆抚养,自己到英国伦敦与丈夫相聚。当邮船快靠岸时,她一眼认出了码头上人群中的徐志摩,但是心却一下子凉了半截。

“虽然我从没看见过他穿西服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痛苦抉择

在伦敦的日子是凄凉的,张幼仪已经明显看出丈夫另有所图,但是很快,她又怀孕了。当张幼仪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时,丈夫竟毫不犹豫地回答:“堕胎!”

张幼仪不愿意,对他说:“不是听说堕胎很危险吗?”她本能地以为,丈夫对她应当有一丝呵护之心,可是她听到了更加粗暴的声音:“还听说火车会翻车呢,难道你就不乘火车了吗?”

丈夫坚持要做两件事,一要堕胎,二要离婚,而张幼仪都不同意。随后,徐志摩竟一走了之,把张幼仪一个人撇在了两人居住的沙士顿。

眼看产期将近,徐志摩还是没有出现。孤独无靠的张幼仪,只好向她的二哥张君劢求救。她只身来到巴黎,又转到德国柏林,在德国把孩子生了下来。

图片

徐志摩与张幼仪

当她在德国刚生完孩子回到住处的时候,丈夫徐志摩突然出现了,然而却不是来看她、来帮助她的,而是拿着关于离婚的文件,再次来跟她摊牌——他要离婚,因为他正为了另一个女人而日夜焦灼,他正疯狂地追求林徽因。

善良的张幼仪给了天才诗人一个满意的回答。她觉得,这个徒有形式、给她带来无穷痛苦的婚姻已经没有意义了,也就同意离婚了。尽管他们人在国外,离婚还是成了轰动全国的事件。不仅因为这是民国第一桩文明离婚案(即协议离婚),还因为牵涉了一大群民国的“范儿”——徐家、林家、梁家、张家,哪一家都不是等闲之辈。

也许这次怀孕过程中由于张幼仪心情极坏,孩子先天不足,生下来就总是生病,终于在三岁的时候夭折了。1926年,张幼仪带着小儿子的骨灰从德国回到中国,把小儿子安葬在了硖石西山的一个山坡上。

在这段最最伤心欲绝、孤苦无助的日子里,张幼仪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当一个家庭妇女,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这样将永远被丈夫看不起,于是进入德国裴斯塔罗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从而步入了知识女性的行列。

徐家“干女儿”

就张幼仪的娘家人来说,或许他们过分地被徐志摩的才情所倾倒,在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这件事上,两位张家兄长不仅不忌恨徐志摩,相反对他还很同情。

而徐志摩的父母非常喜欢张幼仪,因她知书达理,孝敬公婆,善于理家,还为他们生下了两个小孙子(可惜第二个孙子夭折),是个绝对靠得住的贤惠女子。他们舍不得张幼仪离开徐家,于是宣布,认张幼仪为干女儿,这样张幼仪就不必离开徐家了。直到现在为止,浙江海宁的徐志摩故居里,仍然保存了一间张幼仪住过的房间。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老先生还把家产一分为三,一份给徐志摩,一份作为自己的养老金,另一份给张幼仪。但是这笔钱不是一下子给足的,而是由徐家的账房每月寄给300元。

张幼仪把东方的传统美德演绎到了极致——日子像流水般一天天地过,张幼仪安排了公公婆婆的日常起居,直到为公公婆婆送了终。她为阿欢娶了媳妇,并送他们夫妇去美国留学,自己留下来抚养四个孙子孙女,还在上海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图片

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张粹文夫妇

上海滩奇女子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过去爱哭的张幼仪一旦走上了社会,竟成了中国第一家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还为她二哥张嘉森的民社党管理过财务,最抢人眼球的是,她还成功地经营了南京路上著名的云裳女子时装公司,担任总经理。

她的专业优势是德语和学前教育,走上社会以后先是来到东吴大学教授德文,刚教了一个学期,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人上门来找她了,请她去担任这家银行的总裁。因为这家银行正面临着一场危机,贷出去的款项总是收不回,银行里已经资金周转乏力了,想打官司也需要很多钱。

张幼仪告诉她们,千万不要打官司,什么律师都不要请,你们银行已经够穷的了。那些欠款的人不都是些朋友吗?“我可以尝试着告诉债务人,和他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想出一条他们偿还借款的途径。”她还明确地告诉她们,她只同意担任副总裁,而不担任总裁,原因是她的四哥张公权是中国银行的总裁,她如果也担任一个什么总裁,“那成什么样子!”

图片

南京路上的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今南京东路480号)

图片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股票

她请了一位德国籍的保姆和两个男女佣人在家照看孙辈,自己每天最早一个上班,最晚一个下班,把银行业务打理得逐渐红火起来,很多中老年贵妇都愿意把存款和珍贵的首饰存放在她们银行里。她把自己的办公桌摆在办公室的最里面,这样进出都可统览全局。每天下班后她还要多留一个小时,请一位国文老师来为她补习中文,因为她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因婚姻而中断了正规的国文学习,现在有条件了,就抓紧机会补上。

她的宽宏大度也是无与伦比的,她没有与徐志摩反目成仇,他们之间仍有来往,就像朋友一样。云裳女子时装公司与女子商业银行一样,也开在南京路上,是她的弟弟张禹九与几个朋友合开,徐志摩也是云裳时装公司的投资者之一。

公司不仅卖成衣,还请人设计一些时髦的款式,展示在橱窗里供顾客参考。顾客可以定制一般时装,也可以定做各式呢子大衣和皮大衣,其款式之新潮,做工之精细,都是无可挑剔的,很快成了南京路上时髦女郎追逐的最爱。张幼仪是云裳的总经理,负责查看订单,在下班的时候告诉裁缝师傅,哪些订单需要怎样特殊的处理。她每天在女子商业银行下班并补习完一小时的中文后,才去云裳时装公司处理那些订单并查看账目。

1931年徐志摩飞机出事前一天,徐志摩还到云裳去取他定做的几件衬衣,张幼仪那天正好也在店里,他们还说了几句话。想不到第二天,徐志摩居然穿着张幼仪为他定制的衬衣遭遇了空难。

这时的徐志摩早已是陆小曼的丈夫了,但是陆小曼拒绝前去山东为其收尸。张幼仪就叫她的弟弟张禹九带着才13岁的儿子阿欢前去收尸。徐志摩只活了34岁,对于徐家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其惨痛!张幼仪以徐家义女的身份,前去参加了葬礼。

图片图片

中年张幼仪

家族活动中心

说来真是不可思议,倍受徐志摩冷落的张幼仪,却是周边亲友们的好朋友,大家都喜欢跟她聊天、打麻将,尤其张家人,把她在范园的家当成了家族活动中心。二哥张君劢及四哥张公权很喜欢带朋友到她家吃饭,喜欢到她家吃饭胜过下馆子。其实张幼仪家并没有什么特色菜招待,都是典型的上海菜,主要是气氛好,因她待人真诚、热情,大有来者不拒的豪气,客人不仅不会感到拘束,反而感到很愉快、很自如。

其实她二哥、四哥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但是张君劢的夫人不喜欢朋友,不乐意看见家里总有川流不息的外人。张公权的夫人也怕人多事烦,她晚上要搓麻将或吸鸦片。张幼仪不是这样的,她喜欢与亲友们交往,更乐意帮助他们解决些困难,于是她家里常常人声鼎沸,自然,花费也是很大的。

图片

张幼仪(中排右一)与亲家及四个孙辈在范园家中

中排左一是孙女徐稘

她一手打理了张家三代人的许多事情,包括在她二嫂去世之后,把二哥的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来住,还介绍并促成了她四哥的儿子张国利与谈掌珠女士的婚事,亲自在东亚酒楼主持了他们的订婚仪式,还请公公徐申如老先生当他们的证婚人。

她家最热闹的时候该是抗战胜利之后。张家去大后方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去国外的人也陆续回国了,张家三代人马,大多都在张幼仪家欢聚,动辄就是几十口人。她总是非常高兴地忙碌着,招呼着,不会忘记每个人的嗜好,各种饮料齐备,大人孩子们的需要全都关照到。

第二次婚姻

1948年夏天,张幼仪接到了四哥张公权的电话,告诉她现在形势紧张,劝她赶快离开上海南下。这时张幼仪的公公婆婆已经过世,儿子儿媳已经赴美国留学,于是她独自带了四个孙辈及二哥的两个孩子,还有女佣银屏和男佣福生一路南下,经广州、澳门来到了香港。她在香港一住就是近三十年。

四年后的1952年,她觉得孙子孙女不应长久离开他们的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去美国。可是当时港英政府规定,一个家庭不可以一锅端地离开香港,必须要留下一个人住在香港。她想来想去,留下来的只能是自己。

图片

徐志摩、张幼仪的孙女徐稘在上海

(摄于2012年)

送走了四个孙辈,自己仍要生活下去,她接受了一个朋友介绍的工作——替已经离婚的苏纪之医生教育四个孩子,每天孩子们下午放学之后就归她管理。孩子们中有的正在性格反叛阶段,可是张幼仪很有办法,与四个孩子相处得都不错。苏医生为了联系方便,把家搬到了张幼仪家的楼下。

有一天张幼仪与几个女友在家打麻将,说到张幼仪苦于无法去美国时,一位女士给她出了一个主意——找一个人“假结婚”,结婚后把假丈夫留在香港,她不是就可以去美国了吗?正在这时,苏医生下班推门进来了,一位女士就趁机说道:“苏医生,我们要您做玢姑(张幼仪谱名张嘉玢)的假丈夫,使她可以去美国与儿孙团聚,您肯不肯帮这个忙啊?”谁知苏医生慢条斯理地答道:“不必作假,真的亦可。”此话一出,哄堂大笑,把张幼仪弄得一脸尴尬。

朋友间把此事哄传后,她在香港呆不住了,跑到日本东京,去侄子张国利夫妇那里“避难”,结果苏医生又追到东京……后来,就像当年张幼仪热心地为张国利夫妇操办订婚一样,这回是张国利夫妇热心地为张幼仪和苏医生操办了婚礼。

随后,两人一起度过了二十年恩爱生活。苏医生于1973年因癌症病逝,张幼仪本人88岁高龄时在美国纽约去世。

本文新媒体编辑 张理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