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先生今年42岁了,身体状况一直都还好的,只是平时爱抽烟喝酒,吃东西的时候喜欢就着一股“热乎劲”吞下去。 3个月前,他突然感觉到有时候吃东西后会有哽噎感和异物感,有时还有胸部中央烧心的感觉,也没太在意。 1个月来,他感觉到这些症状慢慢地加重了,还出现了吞咽困难,尤其是在吃比较干的东西的时候。来到医院门诊,医生给他开了胸部CT和食管内镜检查,最终都指向了中下段食管癌。 医生意识到了这可能“来者不善”,告诉了张大叔食管里长了个东西,需要手术切除,而且可能会有多个手术切口。 张先生虽然是个“糙大叔”,但听说要挨好几刀还是有点胆战心惊。在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接受手术治疗,但还是忍不住发问: “医生,做这个手术,我到底要挨几刀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食管癌有哪些手术方式。以对人体正常组织破坏严重程度进行分类,食管癌的手术还可以分成内镜手术、腔镜手术、开放手术。 至于要挨几刀,就得看患者的情况,以及选择的手术方式了。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一、内镜手术:体表不需动刀 如果您的病变很幸运地只是“原位癌、黏膜内癌或者浸润黏膜下层上1/3的黏膜下癌”,也就是还处在食管壁很浅的位置,医生会推荐选择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和做胃镜是一样的,手术的工具从口腔进入到食道,这就意味着不会从我们的体表动刀,不会留下疤痕。 目前,内镜治疗在消化内科开展得越来越多,主要的手术方式是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ESD)。 ![]() 二、开放手术:2~3个切口 如果食管癌的肿块较大,手术就大多数会交由胸外科的医生来完成。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都需要从人体表面建立手术通道,因此体表皮肤一定会挨刀,也就会留下疤痕。 对于医生来说,食管癌的手术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这就意味着不同部位的肿块、不同淋巴转移情况、不同的重建方式都会导致手术方式不同。 医生在手术前一定会跟您谈到开刀时会从哪入口、通向哪里,也就是“手术入路”的问题。目前我国手术入路存在左胸和右胸2种手术入路。 在中国,左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手术,又称为“Sweet术式”,被广泛用于食管癌切除的手术治疗,除了颈部切口外,它还需要在左胸做一个长切口。 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又叫“Ivor-Lewis术式”,由于没有心脏大血管或胃等遮挡,有利于胸部和腹部淋巴结的清扫。 文献还有报道,经右胸入路行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颈部和胸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至约50%,因此我国食管癌右胸入路做得越来越多。 如果肿块的位置比较靠上,医生会选择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又称为“McKeown术式”。这种手术方式在您的身上会有三个切口,分别在左侧颈部、右侧胸部和上腹部正中,刀口也都是比较长的。 这种方法颈部切口开放可获得充分引流,因此临床上更易于治疗。 随着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食管癌也迎来了“微创时代”,可以在胸腔镜下或者腹腔镜下完成。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一般要在右胸部切3~5个直径10mm的小口。 具体位置根据食管癌的部位而定,以操作方便为原则,有时需要扩大某一腋后线切口至6~8cm。腹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和胸腔镜类似,也是在皮肤上打小孔。 腔镜手术虽然切口个数多,但切口比较小,有些患者愈合得好,甚至看不出来有疤痕。 当然,食管癌的手术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个性化医疗与新技术的引入为食管癌的手术方式增添了更多可能,比如改良手术、机器人手术等等。 -End- 封面及内文图片来源:pex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