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癌后,谁是最关心你的人?

 海心健康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毫无疑问,癌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噩耗,没有人希望自己和所爱的人患上癌症。

然而,世事无常,即使我们不愿面对,在自己或身边人确诊癌症时,我们也只能选择接受。


患癌之后,我们的生命宛若变成了一段枯木,麻痹的接受着各种治疗,等待着不知生死的结局。然而,来自身边人的爱意却能如点点春雨,让槁木逢春,再生花苞。


今天,海心医生精选了几个来自后台的留言小故事,那些陪你一起抗癌的人,你可还记得他曾经关切的样子?



亲情是老人在医院穿梭的背影



好不容易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却体检检查出胃癌。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瞬间,G先生的心里不是恐惧,不是懊悔,最多的是痛恨这个世界的不公。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呢?

于是,G先生抱着愤恨,拒绝辞职休息、拒绝手术、拒绝告诉身边的朋友。

但是偶然间坐车从县城来看望孩子的父母却发现了端倪,在一场痛哭之后,G先生接受了这次来自命运的戏弄与考验。


两位老人拿着检查单在医院穿梭时的背影,融化了G先生心中的坚冰。他们告诉G先生,生命还很长,还有珍视的亲人,他们陪着G先生度过了最艰难的抗癌之路。

现在,G先生已经结束了手术和化疗,长达八个月的治疗周期里,他的父母跑遍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从手术室前等待的座椅,到化疗病房的陪护床。


治疗消耗了G先生的身体,却让名为“家”的港湾更加牢固。

现在的G先生不再悲观、不再抗拒,他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决不能白吃了治疗的苦,他也要为了陪伴父母,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爱是随时愿意端来热乎饭菜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5%-54%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变得抑郁,因为失去乳房,80%的年轻患者(25岁-45岁)都会选择在性生活中遮盖自己的身体。

这些承受了身体创伤的女性,很难避免来自配偶的心理伤害。


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30%的患者配偶会觉得对方吸引力下降了,患者们常常将这种改变归结于自身原因,难以接受术后的自己,更难接受术后的治疗。

但在海心医生的后台私信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留言,“感谢老公在治疗期间的陪伴”或是“秀一秀我的优秀老公”……然而其中的一篇堪称长文的治疗日记却最为动人心弦。


这是一位三期的乳腺癌患者,这个分期意味着她将接受更长时间的治疗,新辅助化疗期间,她开始一片一片的脱发。

她不愿意去理发店里剃秃,她的老公就在家买了理发工具自己在家给她剃,她说,“剃须泡沫凉凉的盖在头上,但我却觉得我有了温暖的依靠”。

新辅助化疗结束后就要等待手术,化疗很折磨人,她吃不下饭,吐得厉害,瘦了快20斤,但是手术又需要有个好的体质。。。

在那段时间里,无论在夜里几点被噩梦惊醒,她的家里总会有暖黄色的灯光和一个愿意端来热乎饭菜的人……


还有太多太多动人心弦的细节,于点滴之间便可见夫妻情谊。然而她还是不幸,两年后,骨转移找到了她……

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但死亡总是人人平等。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召唤,愤怒、沮丧还是恐惧、忧伤都是人之常情。

可也许在疾病的终末,在生命的尾章,会有个人让你知道疾病还有另一重意义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能让生命圆满。




病友群里有名山大川,还有伯牙子期



很多人的微信里会有各种群,刚刚学会用微信不久的A大爷也有个群——“胃癌病友康复交流群”。

A大爷是个标准的“留守老人”,他的儿女都在外打拼,老伴也已泥销白骨。

患癌后在人民医院的普外病房里,和A大爷一样割了半个胃的大爷们三人一间,陪床的儿女来了又回,但更多时候,走廊里了穿梭的还是请来的护工。

虚弱、孤单和无助是很多“留守”患癌老人的常态。


但是人民医院很有意思,他们请了专门的护士,教这些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

还拉了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期的患者都在这个群里,七十岁的老头在群里会被叫“小老弟”,六十岁的大姐也是年轻人。

一帮人每天在群里打招呼, 表情包、小视频还有什么科普文章,每天都在“刷屏”。抗癌,变成了不再枯燥无趣的事情。


后来,A大爷在肿瘤内科接受化疗。

老人和年轻人不一样,化疗一次,好几天都难受的下不来床。

A大爷光躺着不行,还得想点开心的事,要是能和病房的老兄弟们一起去钓一次鱼多好啊,这种小想法,和儿女说只会等来儿女的“下次一定陪你去”或者“等我放假回去再说”,但是在群里一说那就是一呼百应。

一帮人包了个小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钓回来的鱼也不拿回家去,找个饭店做了鱼汤送到肿瘤科,每个朋友都能喝上一口。


A大爷现在也不嫌攥着手机不会用了,他的病友群里,有名山大川,还有伯牙子期。



抗癌之路,谁是那个最关心你的人?



患癌后的生活,正似古人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痛苦也好、悲伤也好,自己的悲喜他人常常无法察觉,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之间,表达也总有不完满。


然而情谊并非花言巧语之间,它是病床边默默无言的父母,是彻夜照护的爱人,是萍水相逢的陪伴。

他们未必坚强,但他们都愿意用自己的坚韧、温柔和热情给一个处在困苦中的人以依靠。

我们深知每一个患者都是痛苦的,因为患癌正如与死亡擦肩而过,是医学的边缘之处,是科学的混沌之点。

我们对每一个患者都会说,“希望你好好的活下去”,可是为什么要活下去却没人解答。

如果一个人对生命都迷茫,那可以乞灵的唯有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精神的描述与引导,你相信身边人的爱与陪伴,那余生就是爱与陪伴,那就是活下去的意义。

患癌后,谁是那个最关心你的人,你可还记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