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宋女士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1周,术后的病理提示:直肠管状腺癌,II级,淋巴结转移(0/20),pT3N0M0,免疫组化:Ki-67(80%+),pMMR。
主管医生告诉宋女士的儿子,他母亲属于II期肠癌,术后只需要口服化疗药就行了。
宋女士的儿子非常关心母亲的病情,据他所知,很多人做完肠癌手术后,确实都会加做化疗,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而化疗在他看来,一般都是静脉用药的,为什么他母亲只需要口服化疗药,会不会化疗强度不够?
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徐先生的家属,妻子做完手术后,提示是一个II期结肠癌患者,pT3N0M0,dMMR。医生建议这种情况术后不需要化疗,只要定期随访观察就行。
为什么同样是II期肠癌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却天差地别,有的需要联合化疗,有的只需口服药物化疗,有的甚至不需要术后辅助化疗?
什么是II期肠癌
根据肿瘤侵犯肠壁的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有无远处转移,肠癌分期可分为I-IV期。其中II期肠癌是指肿瘤局限、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但肿瘤侵犯深度已达到浆膜下层及以上。

在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II期肠癌的治疗方案最为复杂。
根据最新的2019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对于早期肠癌(I期)推荐术后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而对于III期肠癌,指南也很明确,建议行联合化疗。而对于II期肠癌,指南指出,需要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根据分层后的结果,术后治疗方案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单药化疗及联合化疗。
II期肠癌术后治疗方案如何定
II期肠癌的危险分层是根据有无合并某些高危因素和错配修复功能的状态来定的。
T4、组织学分化差(3/4级,不包括MSI-H者)、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术前肠梗阻或肿瘤部位穿孔、切缘阳性或情况不明、切缘安全距离不足、送检淋巴结不足12枚。
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或dMMR(错配修复功能缺失)。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合并有高危因素或T4的II期肠癌,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推荐行联合化疗,例如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
对于低危尤其是微卫星不稳定型的II期肠癌,患者本身预后就较好。国内外研究提示即使单药氟尿嘧啶治疗也不能获益,因此对这类病人推荐随访观察。这样既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也规避了治疗的不获益。
对于复发风险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则推荐单药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这样既能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又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使得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同时也避免了奥沙利铂类药物对身体的神经毒性。
在医学治疗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治疗副作用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是每位患者的心愿,也是每位医生追求的目标。
海心也将时时跟进最新治疗资讯,帮助肿瘤患者活的更久,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