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养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近期,《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中国超重肥胖居民全球最多

1990年代以来,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

1992年超重及肥胖率为16.4%3.6%2004年则为20.1%7.1%,到2018年则增长至34.3%16.4%

依据最新的调查,2020年,在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0%10%

最新发表的研究预测,至2030年,中国≥18岁居民超重/肥胖率将达到65.3%,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

肥胖是一种病

WHO早就将肥胖视为一种病,肥胖也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也可导致社会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

根据最新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4 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中国目前建议使用BMI24.0~28≥28.0分别诊断成人超重和肥胖,采用腰围男性≥90.0 cm、女性≥85.0 cm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

营养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

对超重/肥胖者实施多种生活方式策略,主要包含营养、运动和行为方式干预等。

共识指出,营养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

建议依据代谢率实际检测结果,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80%平衡能量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

另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 kcal,或每日能量摄入限制在1 000~1 500 kcal的限制饮食能量。

药物主要在成年人中应用。目前,仅奥利司他获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肥胖治疗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被建议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共识指出,超重、肥胖或减重失败等经历会带来自卑、自责等负面心理感受,易诱发焦虑、抑郁障碍等精神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肥胖患者的过量进食行为。

因此,在肥胖治疗中应包括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对相关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的针对性治疗。

肥胖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从生物医学角度,肥胖可理解为遗传、膳食、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如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健康素养、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等)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

同时,环境驱动因素和更远端的系统动力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中国肥胖的群体层面决定因素和个体层面危险因素

肥胖防控应采取全人群、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措施

全人群都应把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目标,孕妇和儿童青少年是肥胖防控的重点人群。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开展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全方位肥胖防控。

全生命周期包括孕前期、孕期、儿童青少年时期、成年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

儿童时期是获得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的时期,也是肥胖预防的关键期。儿童肥胖防控是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着力点。

肥胖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容易发生肥胖的高危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例如:通过科普教育、改造环境,促进健康的饮食和规律运动等行为;

二级预防:通过筛查,对已经确诊为超重和肥胖的个体进行并发症评估,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阻止体重的进一步增加,并防止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药物减轻体重;

三级预防: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膳食管理联合减重治疗的方式,实现减轻体重或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目标,必要时可采用代谢性手术治疗。

为保证体重管理各环节操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达到理想体重,需要建立规范化流程。流程应包括个体多维度评估、三级预防措施的选择、体重与相关指标的监测和随访计划的制订。

  成人和儿童肥胖患者的规范化干预流程

肥胖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中国肥胖问题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行为因素共同驱动的。

个人、家庭、社区、学校、政府、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应共同努力,改善致肥胖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肥胖及相关慢性病。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09-6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