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研习班|桂枝汤一半麻黄汤一半治身痒,这类方剂应该怎么样理解?

 了然3z5ctoaa2w 2022-05-24 发布于广西

为家人建起第一道健康屏障

图片

学习了桂枝汤和麻黄汤后,我们再看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时,感受就不同了,这不是药物的加减组合,而是方剂的加减组合。理解上也可以从方剂本身入手,而不是纠结药物如何组成。就像当你只有一杯凉水时,想得到一杯温水,只有加热。只有一杯热水时,只能等它放凉。而当你有一杯热水,一杯凉水时,你就可以兑出任何温度的温水,只是冷热的比例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桂枝汤的本质是津液虚,麻黄汤的本质是表不解,一虚一实,就是两个方剂的根本区别。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就可以理解为津液虚但不严重,表不解也不严重的证。需要补充一些向上向表的力量,也需要身体的毛孔再打开一些。 

我们如果看原文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太阳病后期快好病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段话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太阳病的后期,病人如疟状,疟状的定义就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疟疾是定时发作的,好一阵坏一阵,不是一直发病,这里说“如疟状”首先否定了是疟疾,只是借用了这个病的症状而已。发烧怕冷,有可能还是高热,这依然表明这是表证,不是里证,不是半表半里证。后半句“其人不呕”排除了少阳证的“喜呕”,“清便欲自可”排除了阳明证的“胃家实”,也是进一步说明这个病依然是太阳病没有变化。

一日二三度发,一天要出现两、三次“发热恶寒”,但如果脉逐渐缓和的话,就说明病快好了。这里说明平人脉,即正常没有疾病人的脉是缓和的。这里的微就不是跳动无力的意思了,而是说明脉缓的趋势,是逐渐地缓和下来的。所以第一种情况就是病人会自己好起来,不用吃药,等待他自己康复就行。 

第二种情况,“脉微”则是说明脉搏跳动无力,说明病人陷入阴脉了,怕冷,“阴阳俱虚”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阳气都不足了,说明病人津液气血能量都不足。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得到了《伤寒论》的治病原则,阴脉的病人不能汗、吐、下。这三种有可能损伤津液的治疗方法只能用在阳脉病人身上。 

第三种情况,“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面色发红,看起来是热象的病人,病还没好,也不是向着快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不能得小汗出”,结果是“身必痒”,这个时候才能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脉证是,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无汗,身痒。

为什么会身痒,要出的汗已经在皮肤下了,但就是出不来,夏天的时候如果我们在皮肤上洒些水不擦掉,等着水自己干,我们也会感觉到痒,就是水液在轻微地在表皮活动、蒸发的过程,就会有痒感。同样的道理,汗液在皮肤下,缓慢地流动,也会痒。这时只要用小剂量的桂枝麻黄出点小汗就可以痊愈了。      

桂枝 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切      甘草 炙      麻黄 去节,各一两       大枣 擘,四枚      杏仁 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从药量来看,是桂枝汤+麻黄汤用量的三分之一,从煎药服药来看,也是三分之一。可见病症本身很轻,药物用量也就很轻。  

图片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 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去节,十六铢     生姜 切,一两六铢     杏仁 去皮尖,十六个     甘草 炙,一两二铢      大枣 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同上面的道理一样,桂枝二麻黄一汤我们可以理解为恶寒、津液虚的程度要更深一点,前面有“大汗出”,所以丧失津液是必然的,大汗出病必不解,这时如果脉洪大,表证还在,那就继续用桂枝汤补津液,出小汗。如果不出汗,津液虚怕冷比较多,那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来出小汗,则痊愈。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 去皮        芍药        甘草 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切        大枣 四枚,擘       麻黄 十八铢,去节       石膏 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㕮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桂枝二越婢一汤则可以理解为,有寒有热,即有太阳中风的津液虚,也有一点太阳温病,需要出一些小汗,也需要去一些热。

“脉微弱”疑似为错简,但也可以理解为津液虚,包括“无阳”也可以解释为津液虚引起的虚热,在大青龙汤的条文中有“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说明亡阳是指津液虚会引起虚热。“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里的亡阳也是津液虚引起虚热的意思。所以先用桂枝汤补充津液,再用少量越婢汤来开表降热也就说得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