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初的开国皇后吕太后,再到薄太后、窦太后,最后到东汉末的何太后,这些女人们在汉朝的权力生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且,皇帝和大臣们,似乎也对这种现象予以默认,并没有过多的反感和抗争。 太后干政,在汉朝受到认可,这在汉朝之后的朝代中,是很难想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汉朝的后宫中的太后们又为何乐于干政? 原因很多,本文就对此略作阐述和总结,供读者参考品评。
要说从古到今的太后干政,一定离不开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 这位吕太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干政的皇后、皇太后,刘邦死后,吕太后掌握着汉帝国的一切权力。 不管吕太后的名声在其死后是褒是贬,她都成为了一个标杆,后宫干政的标杆。 开国皇后、太后都能干政,在她之后的后宫之主们,哪有可能不将其作为榜样并效仿? 并且,汉朝的史官们,如司马迁、班固等,在修史书时评价吕太后,即使说她的缺点,也只是强调其德行,却不否定她的干政行为。 所谓太后(后宫)干政是大忌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是没有什么市场的。 官方不否定,干政的吕太后自然就成为了有志于干政的女人们心目中的标杆。 吕太后开了干政的头,给了后人一个易于接受后宫干政的理由。
汉朝有很多国策,但最核心的一条是“以孝治天下”,汉朝选官都是选“孝廉”,由此可知孝道在汉朝的地位。 皇帝作为天下人的标杆,自然也要在孝道一途做出榜样,从生到死都得是榜样。 汉朝对逝去皇帝的官方称呼,也都一定要带“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 要能做上皇帝,首先是父亲要亡故,而母亲却可能活着。 所以,汉朝的皇帝们当上皇帝后,在孝道上要表现给臣民看的,就是要对母亲尽孝。 这种国策和道德约束,使得汉朝的皇帝们,绝大多数都对太后们的一些行为不予干涉,以免受到不孝的指责。 在这种氛围下,太后们要干政,皇帝们也不好公开反对,他们无法承受跟太后们翻脸后的道德指责。 汉惠帝执政时期,吕太后残酷对待戚夫人,汉惠帝宁可自我放弃,却不敢公开指责母亲。 汉景帝执政时期,窦太后因儒生辕固不喜欢黄老著作,罚他去跟野猪搏斗,汉景帝也只是给辕固对抗野猪的武器而已,却无法反对或制止窦太后的荒唐做法。 就连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执政初期,在窦太后还活着时,他都只能老老实实地装怂。 以上事例说明,汉朝的皇帝们,在“孝”的制约下,无法对太后们干政做出最强烈的反抗,即使权力被分走,皇帝们也大多默认。
当初,汉武帝深知太后干政对皇帝权力的影响,临终前主动给选定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解决麻烦,杀掉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子幼母壮,权力落到太后手中。 但汉武帝能帮助汉朝的后代皇帝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一世的问题,子幼母壮这种现象到了东汉的中后期,还是持续出现。 东汉中后期,因为权力斗争,皇位更迭频繁,很多时候都是幼帝继位。 如孝殇帝出生百天继位,孝冲帝不到2岁时继位,孝质帝7岁继位,孝安帝13岁继位,等等。 如此一来,太后们不管是不是继位皇帝的生母,都自然而然有了干政的借口。
在汉朝的权力结构中,外戚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两汉的皇帝们都喜欢重用外戚。 原因是,皇帝需要外戚帮助维护皇权,需要外戚帮助皇权制衡世家大族和勋贵家族。 卫青、霍去病是外戚,霍光是外戚,连王莽和曹操都是外戚,外戚在汉朝时的作用无比巨大。 能成为外戚,自然是借助家中有女人在后宫中受到重视,成为皇后或太后。 太后们是外戚跟皇权之间的中间人或桥梁,太后们即使自己表面上不干政,也能通过被重用的同族外戚轻易达到目的,发挥影响力。 因此,外戚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性不降低,汉朝的太后们就会一直水涨船高,轻松地玩后宫干政。
除了上述所讲的汉朝太后们能干政的理由,汉朝太后们喜欢干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且汉朝的太后们,主要是西汉的太后们,自身的自我约束力不高。 西汉时期的太后们,大多出自小门小户。 如开国皇后吕后就出自小地主家庭,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皇后干脆就是歌妓出身。 这是因为,西汉的皇帝们,对世家大族比较警惕,无意更多地帮助他们提升影响力,宁愿找小家族或平民家族出身的女子为后。 然后,再借助这种出身的外戚们对权力、富贵的渴望,利用他们来制衡世家大族。 汉朝时读书受教育不像后世那么方便,至宋朝时,普通殷实家庭也能供养子女读书受教育,但在汉朝,读书是要花费大代价的,一般小户家族根本承受不起。 因此,汉朝男子受到完整教育的都不多,更不要说女子了。 相应的,小户家族出身的女子,在受教育程度上,天然就不如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 也就是说,她们的综合素质不如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在道德上和权力上的自我约束力也小得多,她们渴望获得权力。 东汉的情况复杂一些,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实际需要,开了主动跟世家大族联姻的头。 因此,东汉时期的皇后、太后们,有很多是出自世家大族,她们对权力的把持,很多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够,而是因为家族需要。
以上是我总结的汉朝太后干政的原因,这种现象,到汉朝之后的朝代时,就弱化得多,只有汉朝最严重。 这算是一种特殊的权力生态下产生的果实,汉朝妇女地位的提高,外戚的重要性,特别是天下人对“孝”的重视,都促成了这一相对于男权来说,比较畸形的权力现象。 对于现代来说,这种现象当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女子能高高在上,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毕竟,唐朝的武则天是个例,且备受抵制,汉朝的太后们干政却是当时世人集体认可的主流现象。 总结或有遗漏,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和探讨。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 |
|